过去一年,XR 头显的热度远远不如 AI 眼镜。苹果 Vision Pro 自去年开卖以来,虽以惊人的工业设计和 M 级芯片性能引发关注,但 3499 美元(国行售价 29999 元)的售价让它始终停留在「小众玩家的试验场」。但我们在今年依然能看到 vivo Vision 的发布,以及最近搭载 M5 芯片的苹果 Vision Pro。
更重要的是,另一款由重磅级厂商联合打造的首款 Android XR 头显总算上市开卖了。
北京时间 10 月 22 日上午,三星终于发布了与谷歌、高通共同打造的首款 XR 头显 Project Moohan,并正式定名为「Galaxy XR」。三星 Galaxy XR 从即日起开售,售价 17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1.28 万),不仅苹果便宜了不止一半,也更接近当下一众折叠手机的定价。
三星
但价格是一方面,Galaxy XR 更让人期待的地方还在于 Gemini 的深度融合,以及更轻、更好的佩戴体验。后者早已在之前的试戴体验中收到不少媒体的认可,而前者也在这次发布会进行了现场演示,相比其他目前已发布的 XR 头显,确实将 AI 与 XR 的能力进行了更深、更好的融合,让 XR 的交互体验变得更轻、更智能。
不过三星 Galaxy XR 也要面对那个问题——头显的困境并不只在产品力。过去十年,VR/AR 厂商都在硬件上卷规格,却始终没能跨过「用户规模」那道坎。当 AI 眼镜逐渐占据大众心智,Galaxy XR 还能让人重新戴上笨重的「头显」吗?它是否会成为 XR 市场的转折点,还是又一台被技术理想拖累的高端实验品?
半价 Vision Pro,Gemini 才是杀手锏
如果说 Apple Vision Pro 代表的是「苹果 XR」,以硬件堆料和封闭系统追求极致体验,那三星 Galaxy XR 作为「Android XR」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在某种程度上则表现得更轻、更聪明,也更便宜。
硬件规格上,三星并没有让人失望。Galaxy XR 首发搭载了目前高通最强的骁龙 XR2+ Gen 2 芯片,配备 16GB 内存和 256GB 存储空间起步,采用双 Micro-OLED 屏幕,每眼分辨率高达 3552×3840,视场角达到 109°×100°,刷新率支持 60、72 和 90Hz 三档切换。至于眼动追踪、PC 投屏这类能力,基本也都对齐了苹果 Vision Pro。
整机虽然在工业设计上稍微牺牲了一些质感,但也把重量降到了约 545 克,外置电源的重量则是 302 克,并通过腰挂设计减轻负担,续航在 2 小时左右。相比 Vision Pro 那 600 多克的重量和一体式电池设计,三星的方案更符合长时间使用的舒适逻辑。
价格当然也更「现实」。1799 美元,甚至还送了一大堆的年付会员,包括 Google AI Pro 会员、Youtube Premium、Youtube TV 等,不过面向游戏玩家的控制器和收纳盒需单独购买,但在首发阶段都有折扣。更重要的是,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硬件,而是谷歌、三星与高通三方共建的「Android XR」生态样板机,在系统层面深度整合了 Gemini。
谷歌
这也是 Galaxy XR 真正的杀手锏所在。在发布会现场,三星 XR 产品规划负责人 Jin Park 和 Google XR 产品负责人 Max Spear 进行了完整的实机演示。不仅是沉浸式浏览谷歌地图,或是让 Gemini 作为导游进行导览,整段演示最吸引人的,并不是高分辨率的画面,而是 Gemini 在 XR 环境中的「可感知性」。
就拿「圈选搜索」这个谷歌和三星开发、行业逐渐普及的交互设计出发,Max Spear 戴上 Galaxy XR 后,不仅能在浏览网页或照片时圈选搜索,甚至能够通过透视画面,圈选搜索到现实中 Jin Park 所戴的「眼镜」,找到「Gentle Monster」的正确眼镜型号。
三星
这种无缝跨越数字内容和「现实」物体的 AI 交互,不仅是视觉识别算法的迁移,本质还考验用户界面的映射以及后端——谷歌的生态支持,这对于多模态 AI 的能力发挥极其重要,关键就是让 AI 能够「见用户之所见」,通过完全共享视觉让 AI 能够充分理解「上下文」,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用户意图。
类似的例子还出现在 AI 指导游玩《星露谷物语》的演示中。作为一个从来没玩过该游戏的玩家,Jin Park 在现场演示让 Gemini 指导她上手《星露谷物语》,而底层就是需要让 AI 能够实时获取屏幕、乃至透视的现实画面。
三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星 Galaxy XR 支持纯手势交互,不仅是日常操作,也包括大量游戏,而手柄仅是为了完全继承 VR 游戏而推出。但演示中也能注意到整个过程其实都没有复杂的手势交互,核心也在于更多交互变成了「AI 代理」,通过语音让 Gemini 进行更复杂的操作。
相比苹果 Vision Pro 需要更频繁、更重的交互,这种更轻的交互不仅是 AI 眼镜火起来的关键,也是三星 Galaxy XR 相对竞品的一大优势。
简单来说,在苹果 Vision Pro 上, Siri 仍然处于「被动回答」的角色,但 Gemini 在 Galaxy XR 上几乎无处不在,并且能理解用户看到的、听到的、想问的,并直接与视觉界面互动,让 AI 成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相比之下,通过 AI 将 2D 照片智能上色、动起来甚至 3D 空间化,在 Galaxy XR 到显得不那么惊喜,更像是题中应有之义。
谷歌
而这还只是开始,一方面是 Gemini,包括所有大模型 AI 的能力还在持续演进,下个月 Gemini 还会进入新一轮的升级周期;另一方面则是 Android XR 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发挥 Gemini 的所有能力,还有很大值得挖掘的空间。
Galaxy XR,本质是XR 时代的 HTC G1?
2008 年,HTC G1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 Android 系统的智能手机问世。相比 iPhone 初代,它外形笨拙、销量平平,却在技术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G1 的意义从来不在于卖出多少台,而在于它首次证明了 Android 生态的可行性,让开放系统成为智能手机的未来。
如今,三星 Galaxy XR 似乎正站在同样的节点上。作为首款 Android XR 设备,它肩负的使命并不是取代谁,而是要让整个行业看到一种可能:XR 也可以有自己的开放标准、通用平台和 AI 中枢。
三星
在 XR 市场整体遇冷的背景下,这样的产品尤显珍贵。苹果 Vision Pro 即便升级至 M5 芯片,依旧没能走出高价小众的圈层,vivo Vision 的量产发售仍遥遥无期,玩出梦想 MR 更是早已无疾而终。整个 XR 头显在过去一年几乎停滞,越来越多厂商转向轻量化的 AI 眼镜赛道。
这也让三星 Galaxy XR 更值得关注,首先在于它重新定义了「XR 平台」的概念。过去十年,XR 领域的碎片化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几乎每家厂商都在 Android 或者 Linux 等基础上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平台。但这种各自为战,也意味着开发者要为每个平台单独适配内容,成本高、回报低。
所以 Android XR 也被看作打破这种窘境的核心,而且在今天,谷歌也适时地选择了以 Gemini 为底层中枢,统一语音、视觉、空间交互与分发体系。
但即便如此,Galaxy XR 想要在短期内打破市场格局,恐怕仍然困难。它的定价依旧高于大众预期,XR 内容生态尚在早期阶段,AI 的实用性距离日常刚需还有一段距离。或许,Galaxy XR 的使命就是证明 Android XR 的可行性,让开发者重新回到这个舞台,推动生态统一。
换句话说,Galaxy XR 更像是 Android XR 的「HTC G1」,不是爆款产品,却是必要的起点。
写在最后
三星 Galaxy XR 的发布,不只是又一款 XR 头显的登场,更像是一场「信号发射」,告诉行业 Android 阵营并未退出 XR 战场,而是以全新的方式回归——用 AI 作为内核,用生态联动作为底座。
或许它无法在短期内打破市场低迷的现实,也很难像当年的智能手机那样迅速迎来爆发,但 Galaxy XR 至少让整个行业重新看到了方向。AI 与 XR 的结合,正在从炫技式演示,变成可被复制、可被开发者参与的系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