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微信又有三大更新,终于读懂了打工人的“已读乱回”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民周刊 时间:2025-10-22 22:09:08


也别笑话老一辈人爱囤塑料袋了,我们现在囤聊天记录还不是一样?

文 | 阿布


每次微信一有小动作,都像在我们平静的数字生活里扔下一颗石子,总能激起不小的涟漪。

这次即将更新的三个新功能,很多微信人看完都差点起立鼓掌——这次它没有搞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也没整什么用不上的新表情,三个功能都很实在——感觉就像是微信的产品经理终于潜入了我们的工作群,体验了九九八十一种“已读乱回”后,终于知道用户需求到底在哪儿了。

01

群聊免打扰升级:

我的世界,终于可以由我屏蔽你

先说第一个大快人心的改动:“群聊消息免打扰”功能终于进化了。

这年头,谁的微信里还没有几十上百个群?

以前的免打扰功能像个漏勺,哪怕你设置了免打扰,但只要有人@你,或者@全体成员,照样有个擦不掉的红点,逼死强迫症。

现在,新版设置里,你可以单独把@我、@全体成员、群公告这些通知全部关掉。Finally,一个群可以真真正正地从你的全世界消失(而不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变成一个只在你主动点开时才存在的平行宇宙。

为什么说这个功能实用?因为它洞察了当代职场人的“人际关系黑洞”。

要知道,微信早就不只是我们的通信工具了,它更像是我们的工作道具——包括办公桌、会议室、茶水间……一个打工人的手机里没几十个工作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班。项目群、部门群、公司大群、客户群、内部小群、饭搭子群、姐妹群……这些群聊,构建了一个庞大又复杂的关系网络。


在这个网络里,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既不想错过老板发的红包(划掉)和重要通知,又烦透了那些形式主义的“收到”。我们既想保持自己在群里的存在感,又渴望能有下班后不看手机的安宁,不被无穷无尽的叮咚声或者红点绑架。


更惨的是,有些群,你退无可退。比如某些临时拉的“x月x日需求对接群”,项目结束了,它就像个电子僵尸一样躺在你的列表里,没人敢主动解散,也没人敢第一个退出。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偶尔被广告刷屏,或者在某个深夜,被某个发错地方的人惊醒。

新的免打扰功能,不是让你退群,不是让你撕破脸,而是给了你一个“软屏蔽”的权力。可以把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群,彻底打入冷宫。这是一种体面的退出,一种不伤和气的疏远——我想屏蔽你,但我不说,我只是让你在我的世界里静音。


但是开启消息免打扰后,下方第二个选项为“关注的群成员”,最多可关注 4 个群成员,关注后他们在群内发消息不再免打扰,仍会通知——这就避免了错过重要信息的问题。

这一拒一迎背后,是一种对个人边界感的尊重。在数字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资源。这个新功能就是把注意力的掌控权,重新还给了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接收信息,而不是被动地被信息轰炸。


02

批量撤回:

给那个手滑的你,一打后悔药

第二个功能,同样直击灵魂,那就是“撤回”功能的升级。

以前撤回消息,得一条一条来。手滑发错一张表情包还好,最怕的是把吐槽老板的话一股脑发进了有老板的公司大群,当你意识到的时候,那几条消息像泼出去的水,你只能手忙脚乱,一条一条长按,一条一条撤回。那几秒钟,堪比生死时速。等你撤回完毕,群里还会留下一排“对方撤回了一条消息”,尴尬得能用脚趾头抠出三室一厅。


以后,微信就善良多了。长按其中一条消息,会出现一个新选项:撤回本次发送的全部消息。只要在两分钟内,你就能一键把刚刚连续发出去的所有牛鬼蛇神,一次性打包带走。(常规消息 2 分钟内可撤回,文字消息在撤回 5 分钟内可以点按重新编辑,文件3 小时内可撤回。)

想想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那么几个想钻进地缝的瞬间。错把给对象的“宝宝在干嘛”,发给了厅局级干部;错把一张搞笑沙雕表情包,发进了正在讨论严肃工作的项目群;最经典的莫过于——把吐槽甲方的聊天记录,直接截图发给了甲方本人。


这些失误,小则社死,大则可能影响职业生涯。虽然批量撤回后依然会留下痕迹,但至少,它把公开处刑的场面,变成了一个未解之谜。比起让别人看到你发了什么不该发的,“对方撤回了一排消息”的尴尬,简直不值一提。

这个新功能,其实也折射出我们在微信工作场景下的焦虑感。我们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快,快到没有时间深思熟虑。我们常常需要在多个聊天窗口间快速切换,一边跟同事对需求,一边跟客户聊方案,一边可能还在跟朋友约晚饭。这种多线程操作,极易导致“串线”——TVB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痴线”,原本就是“黐线”,几条电话线(或者神经线)“搭住”,错乱的意思。

乃么好,“痴线”终于有了个缓冲机会,给紧绷的神经,上了一道小小的保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不能根治我们的焦虑,但至少,能在我们最慌乱的时刻,“批量撤回”温柔地托我们一把。

03

聊天记录管理:

手机内存的救赎,数字生活的断舍离

安卓终于也要有这个功能了。

过去,微信的聊天记录迁移和备份,很多人不到万不得已(比如换手机),绝不会轻易触碰。大量的聊天记录,尤其是那些夹杂着无数图片、视频、文件的工作群记录,就像数字世界的脂肪,日积月累,把我们的手机内存撑得不堪重负。

以前,128G就能用5年的手机,现在,1T的内存,8个月满了。

新的“聊天记录管理”功能,逻辑更清晰了,分成了“导入与导出”和“备份与恢复”。你可以更方便地把手机上的聊天记录,导出到另一台手机、平板,甚至是电脑。备份到电脑或外部存储设备也变得更丝滑。

对无法数字断舍离的人来说,的确是个福音。

毕竟,我们不敢随便删聊天记录。工作上的沟通,甲方的要求,同事的甩锅,领导的指示,生活里的买卖沟通……留下的都是证据,是电子凭证。在关键时刻,它能帮你回顾需求,也能帮你厘清责任。删掉它们,就像删掉了自己的工作日志,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我们舍不得删,也不敢删。


但是手机内存持续告急,又让我们抓狂。系统天天提示你空间不足——再一看微信一个人就要占几十个G,心如刀割,却又无从下手。清理缓存治标不治本,真正占地方的——就是那些沉淀下来的,我们不敢动的聊天记录。

新的聊天记录管理,就是来打破这个僵局的。它提供了一个数字搬家方案。你可以把这些你觉得未来可能有用的聊天记录,安全地备份到电脑或者移动硬盘里,然后放心地给手机做一次大扫除。

也别笑话老一辈人爱囤塑料袋了,我们现在囤聊天记录还不是一样?背后逻辑都是:万一哪天用得上呢?

新的管理功能,鼓励我们定期整理自己的数字资产(垃圾),把需要存档的东西放到更合适的地方,从而释放出当下生活的空间。

面对海量的数字信息,我们不再是无助的被淹没者,而是一个可以主动整理、归档的管理者。这种掌控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你看,微信这三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动,其实都精准地切中了这个时代的社交痛点。它们关乎边界感,关乎容错率,也关乎数字生活的秩序。希望这些好用的功能早日全量上线,让我们这些在微信里挣扎的打工人,能活得稍微体面一点点。

所以,你最期待但还没有的微信功能是什么?我先来一个:聊天记录选择性沉底和重新排序……


与维新会“闪婚”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老公现在跟她姓

特朗普又要“拆”白宫?

贾静雯回应老公修杰楷因逃避兵役被提拘:当孩子的面上手铐受到了惊吓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