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牛刀财经 李辰赫
刚迈过三十周年里程碑的OPPO,正经历一场 甜蜜的烦恼。
一边是Find X9系列凭借哈苏影像、超大电池创下预订量新高,承载着品牌高端化突破的厚望;另一边,社交平台上蔓延的屏幕绿线投诉,却让这份期待蒙上阴影。
从Find X3到Reno 12,从OPPO主品牌到一加子品牌,大量机型在使用近四年时集中出现横贯屏幕的绿线,而官方四年内免费换屏的承诺与售后要发票、收检测费、限配件的实操矛盾,更将信任危机推向高潮。
这道绿线,远非简单的硬件故障。毕竟,用户不会为绿线屏幕买单,更不会为缺乏技术护城河的品牌停留。
考验OPPO刘作虎的时刻到了。
耐用标签 崩塌背后的成本博弈
三十而立的OPPO,正陷入一场关乎生存的中年危机。
OPPO曾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VOOC闪充与耐用省心的口碑圈粉,而此次绿线危机暴露的,是其品控体系在规模化扩张与成本控制间的失衡。
从用户反馈看,绿线问题呈现出显著的时间规律性。
集中爆发于使用近四年时,且覆盖高中低端全产品线。这绝非偶然的瑕疵品问题,更可能是屏幕供应链选型与品控标准妥协的结果。
行业数据显示,手机屏幕的使用寿命通常与背光模组、排线材质直接相关,若为压缩成本选用低耐候性的排线材料,在长期充放电循环与环境温湿度变化下,极易出现线路老化断裂,最终表现为绿线。
而OPPO在售后端的承诺与执行脱节,进一步放大了信任裂痕。
要求用户提供早已遗失的发票、保修卡,收取199元检测费,甚至暗示换屏后半年仍可能出问题,这些操作与其用户导向的品牌形象背道而驰。
对比竞品,这种品控短板更显刺眼。华为在Mate系列屏幕问题上,曾推出无凭证也可依据机身序列号保修的政策;苹果则通过系统更新提前预警屏幕潜在故障。
OPPO的应对,暴露的不仅是售后体系的僵化,更是对用户信任的轻视。
当耐用标签因绿线崩塌,失去的不仅是存量用户的复购意愿,更是高端化转型亟需的品牌溢价基础。
Find系列难破影像依赖症
绿线危机的爆发节点,恰是OPPO高端化攻坚的关键期。
Find X9作为三十周年旗舰,虽靠哈苏影像与大电池实现预订量增长,但销量未能突破,更未能缩小与华为Mate 70、苹果iPhone 17的差距。
曾经的优势技术已失壁垒。VOOC闪充曾是OPPO的核心卖点,但随着小米210W、华为120W快充普及,百瓦级快充已成行业标配,OPPO的差异化优势荡然无存。
更关键的是,自研芯片计划马里亚纳的终止,让其失去了构建底层技术壁垒的机会。
相比华为麒麟芯片回归、小米澎湃OS生态整合,OPPO在核心硬件与系统软件上均缺乏不可替代性。
影像联名也难掩技术短板。OPPO与哈苏的合作虽提升了色彩调校口碑,但底层算法与传感器自研能力不足,导致其影像表现仍停留在参数堆料层面。
2025年第三方评测显示,Find X9在夜景动态范围、抓拍速度上,仍落后于华为Mate 70的XMAGE影像系统;而苹果凭借A19芯片的AI算力,在人像模式与视频防抖上更具优势。
这种表面联名,内里缺芯的现状,让OPPO高端机型始终难以摆脱性价比替代品的定位。
折叠屏赛道的落后更显被动。当三星Galaxy Z Fold6、华为 Mate X5已实现铰链寿命百万次、内屏无折痕时,OPPO Find N4才刚解决屏幕折痕明显的问题,且系统适配仍存在卡顿现象。
(图源:Counterpoint)
在高端市场,OPPO同样未能展现突破性增长。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600美元以上价格段中,苹果与华为合计占比高达83%。
华为凭借5G Kirin芯片回归后强势复苏,苹果市场份额略降至54%,而小米、vivo等品牌的高端出货同比增长约50%。在这股高端化浪潮中,OPPO的增量与增长率均显得不温不火。
从 渠道为王 到 技术为本
OPPO的中年危机,本质是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后,其传统优势失效的必然结果。
过去,OPPO凭借线下渠道全覆盖+明星代言的模式,在三四线城市快速占领市场,但在用户更看重技术与品控的存量时代,这套打法已难以为继。
渠道优势正在稀释。随着小米线下门店突破2万家,荣耀加速县级市场布局,OPPO曾经的渠道壁垒被逐渐瓦解。
(图源:IDC报告截图)
IDC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OPPO的全球出货量为2350万部,去年同期为2520万部,市场份额也由去年同期的8.4%下降至7.7%,同比增幅为-6.8%。
Reno系列与一加产品的价格重叠,更造成内部内耗,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用户信任的重建更需时日。绿线危机后,社交平台上OPPO旗舰机寿命只有四年的质疑声,已影响潜在用户决策。
对于高端化转型中的OPPO而言,用户信任的修复比短期销量增长更重要,而这需要从品控标准、售后体系到技术研发的全方位革新。
三十而立,OPPO 需要一场刮骨疗毒
一道绿线,划出了OPPO在品控、技术与品牌信任上的三重裂痕。三十周年的节点,对OPPO而言不是庆典,而是反思与转型的契机。
若想穿越 中年危机,OPPO必须打破重营销、轻研发重联名、轻自研的路径依赖。
在品控上,需重构供应链标准,将耐用性纳入产品全生命周期考核。
在技术上,需重启核心技术自研,无论是芯片、系统还是影像算法,都需要真正的硬投入。
在用户服务上,需简化售后流程,以 主动召回无凭证保修 等实际行动重建信任。
手机行业的竞争早已进入技术为王、品控为基的时代,没有哪个品牌能靠营销套路或短期联名长久立足。
三十而立的OPPO,若能以绿线危机为起点,完成从渠道驱动到技术驱动的蜕变,或许能重新找回曾经的行业地位;若继续在品控与研发上妥协,这场中年危机可能会演变为生存危机。
文章图片OPPO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