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全球十大科创城市排名出炉,上海专家用四维评价体系解读趋势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3 18:17:59



今天举行的2025竞争情报上海论坛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了《2025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全球科创版图呈现出稳中有变的格局:一方面,美欧科创城市凭借深厚的科研体系优势,在科创卓越力与影响力维度保持领先;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特别是中国城市,在科创成长力和集聚力上展现出强劲势能,反映了全球创新多极共振的趋势正在加速形成。

在科创集聚力、卓越力、成长力和影响力排名基础上,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榜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北京、波士顿—剑桥、纽约、旧金山—圣何塞、上海、香港、伦敦、巴黎、圣地亚哥、新加坡。

科创城市跃升路径有四种模式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教授级高工顾震宇、信息分析师苏钰介绍,这是《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连续第11年发布,持续追踪全球主要城市的创新表现。早期报告主要关注论文、专利等科研产出指标,随着创新内涵的不断拓展,资本、人才、企业与社会影响力等要素逐步纳入评价框架,最终形成“科创集聚力、科创卓越力、科创成长力、科创影响力”四维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地揭示了全球城市创新生态的演化特征。



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与分项排名(前十)

本年度报告首次设置了十城密码专章,从对比趋势中识别出六座“锚定之城”(长期稳居前十的全球科技中枢)与四座“扰动之城”(通过政策、资本或产业突破实现快速跃升)。十城的共同经验揭示,制度与产业并行共振,已成为全球创新城市实现跃升的关键因素。

从制度主线来看,十大城市的跃升路径均依托明确的制度取向,形成了四种模式。第一种是制度创新型,以上海、新加坡为代表。上海通过制定《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固化政策供给机制;新加坡则依托RIE2025计划,以立法形式锁定国家研发投入。两地共同体现了从政策激励到规则保障的治理进阶。

第二种模式是金融资本驱动型,以纽约、伦敦为代表。纽约用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创业生态;伦敦则通过“监管沙盒”和金融创新,降低创新风险、增强资本活力。两地均以市场机制实现创新资金的自我循环,其核心在于用制度护航市场,使资本成为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力。

第三种模式是科研生态深耕型,以北京、波士顿—剑桥为代表。北京依托国家实验室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了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波士顿—剑桥则以大学、医院、企业和资本的深度融合,形成从科学发现到产业应用的高效路径。两地都凭借基础研究实力形成了结构性优势。

第四种模式是新兴赛道突破型,以杭州、圣地亚哥为代表。杭州依托数字经济生态,形成了人工智能与电子商务融合的产业集群;圣地亚哥在生物制造与基因工程领域快速突围。两地均以政策敏捷性抢占技术拐点。

四大维度解析上海优势和短板

这份报告从四大维度对上海进行了系统评估,显示优势与挑战并存。

在科创集聚力方面,上海排名全球第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产出和机构集聚上。2024年,上海SCI论文数量达88514篇,位居全球第二;一流科研机构数量全球第三;科创领先企业数量全球第四;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第五。在科创投入方面,创业投资金额位列全球第四、国内第一,显示出早期科技创新成果对资本的巨大吸引力。

然而,上海在科创投入方面也出现一个负面信号——2024年私募基金投资金额排名较上一年度下滑14位。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成长期、成熟期科技企业的投资信心有所减弱,可能影响创新生态的后续发展。


上海科技创新能力分项排名雷达图

科创卓越力体现创新质量,是四维评价体系中上海的一块短板。本年度,上海的科创卓越力排名全球第23位,较上一年度大幅提升8位。此次提升主要得益于专利与论文质量指标的改善,技术创新卓越度与学术创新卓越度排名均有提升,显示出近年来上海在提升创新质量、追求原创突破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在科创成长力方面,上海排名全球第六,尤其在前沿领域成长方面位居全球第五,展现出对未来产业的敏锐布局和强劲潜力。报告提示,上海本年度成长力排名下滑了4位,主要原因是独角兽企业数量及估值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在全球50城总体增长的背景下,排名分别下滑28位和29位。这可能与前述私募基金投资骤降相关,提示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环境面临挑战,需要警惕产业“新陈代谢”活力减弱的潜在风险。

在科创影响力方面,上海排名全球第六,较上一年度提升2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创新合作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上海的创新合作二级指标高居全球第二,其中,专利合作中心度排名全球第一,论文合作中心度排名全球第三,这表明上海已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同时,社会影响力指标(科技媒体曝光度)大幅提升25位,排名全球第四,显示出上海在全球创新叙事中的能见度和话语权显著增强。

“总体而言,上海的创新生态呈现出‘强集聚、强影响、弱卓越、稳成长’特征。”顾震宇说,一方面,作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其资源配置和连接能力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另一方面,整体创新质量虽有提升,但距离全球领先水平仍有差距。未来,上海可在巩固网络枢纽地位的同时,集中力量提升卓越力表现,在保持创新要素汇聚地的同时,向创新质量高地迈进。

原标题:《全球十大科创城市排名出炉,上海专家用四维评价体系解读趋势》

栏目主编:黄海华

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