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拆解中国创新药BD第一案

IP属地 中国·北京 钛媒体APP 时间:2025-10-23 20:06:23

文 | 氨基观察

中国创新药始终以“光速”迭代进化。从出海探索的兴起,到BD合作的热潮,再到NewCo模式的热闹,清晰折行业的进化轨迹。

但这显然不是终点。如今,中国创新药再次站在了巨变的关键节点上,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的百亿美金BD交易是这一节点的标志性事件。

10月2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武田制药达成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的合作交易。武田制药获得IBI343及IBI3001(若武田行使选择权)中国地区以外的权益;另外,双方并在美国共同开发IBI363,并且武田制药获得中国区域、美国市场之外的权益。

这笔交易不仅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的金额纪录,更关键的是,其合作模式实现了“突破”:

通过“CO-CO”(联合开发、联合商业化)模式,信达生物既能获得即时的收益回报,又能在长期合作中持续获益,同时还为自身全球化布局积累了关键经验。

此次牵手武田制药,信达生物的路径选择,与日本药企当年从本土市场走向全球的经典模式高度相似。这一信号清晰预示着,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进程,正式迈入全新阶段。

既有眼前收益, 更着眼中、长远叠加的获益

不管是从行业视角,还是从企业视角,这笔交易都值得重点关注。

从行业视角来看,114亿美元交易金额不仅是中国第一大BD交易、全球第二大BD交易,更是全球仅有的三起规模超百亿美金的BD交易之一。


而从企业视角来看,信达生物此次交易,在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的获益,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短期方面,公司获得了丰厚的现金与股权投资——合计12亿美元首付款(含1亿美元溢价战略股权投资),这一金额位居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TOP行列。其中,每股认购价格为112.56港元,较信达生物过去3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0%,这一设计既体现出与武田制药深度绑定的意味,为中期、长期收益的解锁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中期方面,信达生物将收获巨额里程碑付款与美国市场的丰厚分成。具体而言,围绕IBI363、IBI343及IBI3001(若武田行使选择权)三款产品,研发与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约102亿美元;分成比例上,IBI343及IBI3001采用梯度式分成,最高可达百分之十几;IBI363在美国市场则采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模式,双方投入与分成比例均为4:6;中国、美国之外的其他市场销售额,同样按梯度式分成,最高比例也可达百分之十几。

也就是说,信达生物既实现了创新药出海,又保留了核心管线在核心市场的高比例权益,很好地平衡了BD合作的优势与潜在风险——既拿到了短、中期切实收益,长期还能借助武田制药的资源完成全球化经验积累,为未来自主出海铺路。

毕竟,武田制药已是成熟的全球化药企,全年收入规模达300亿美元,且75%的收入来自美国、欧洲等核心海外区域。支撑这一成绩的底层逻辑,是突出的全球研发以及商业化能力。


而通过在美国市场的共同推进,信达生物能够汲取临床推进、商业化的经验,为自主出海做好铺垫。通过合作的模式升级,对于信达生物来说并不陌生,过去其在与礼来等巨头的一次次合作中,不断完善了研发体系、产业化能力等维度。

在医药产业中,这样的模式也不罕见。这种发展路径,与武田制药当年的崛起之路高度相似。1985年,面对迫切的出海需求,武田与雅培联合成立投资公司TAP,双方各持有50%股份;与此同时,武田在北卡罗来纳州设立工厂,主要生产维生素类产品。时候来看,这一布局成为武田制药突破海外市场的关键。

很显然,如今,信达生物正试图复制这样的成功故事。

走向全球的最佳选择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的合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对于信达生物而言,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定下“2030年全球化”目标,希望届时成为具备全球开发能力、全球产业化能力与全球商业化能力的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同时力争推动5条管线进入全球Ⅲ期临床研究阶段。

不过,要实现这三大全球能力并非易事。毕竟截至目前,仅有百济神州借助天时地利人和达成这一目标,包括恒瑞医药在内的行业巨头,仍以BD合作为主。

而“CO-CO”模式,正是兼顾收益与风险的路径之一。正如前文提及,日本药企此前批量走向全球,主要依托的就是该模式,因此对信达生物而言,选择这一模式推进2030年全球化目标,属于常规战略动作。

武田制药,则是看起来最恰当的合作伙伴,原因有四:

第一,武田制药的能力足够且契合引进管线。一方面,武田制药的全球布局综合实力突出;另一方面,其领导团队在IO领域的能力,与IBI363等管线未来的商业化需求高度契合。

例如,武田制药全球肿瘤业务部总裁Teresa Bitetti,此前在百时美施贵宝工作20余年,不仅推动了“O药”在美国的上市进程,在其领导期间,“O药”团队还曾一度压制“K药”。对于IBI363而言,其定位是下一代IO药物,但当前市场研发强度极高、呈“春秋争霸”态势,因此需要Teresa Bitetti这样经验丰富的“舵手”,为其商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第二,双方布局领域与信达生物的管线高度契合。对MNC而言,不仅要能力契合,更需战略方向与引进管线匹配——否则难以获得资源倾斜,后期推进效率必然大打折扣。而武田在过去几年推行业务精简政策,重点布局“消化道疾病与肺癌”领域,这与信达的资产完美匹配:IBI363目前聚焦肺癌、肠癌,IBI343的优势领域则是胃癌、因此,上述资产不仅能获得武田制药的足够重视,资源也高度匹配,后期推进将事半功倍。

第三,武田制药“懂”信达生物。“CO-CO”模式并非简单的资源嫁接,而是需要双方长期共担开发成本、共享商业化收益,这就要求合作双方必须在目标与战略上高度同频——若彼此对发展路径认知不一,轻则导致决策低效,重则可能因资源投入、风险承担等分歧中断合作。

从信达生物披露的沟通信息来看,武田制药的“懂”体现在两个关键层面:一方面是对信达“2030年全球化”战略的精准理解,能够清晰匹配自身资源与信达的长期目标;另一方面是双方团队工作模式的高度契合,甚至形成了“One Team”的协作氛围,这种默契能大幅减少跨企业沟通的内耗,让研发推进、市场规划等决策更高效。

这种“懂”的价值在于,它为“CO-CO”模式提供了隐性的协作保障——相比仅靠协议约束的合作,这种基于认知共识的伙伴关系,能更灵活地应对临床开发、商业化落地中的突发问题,成为合作长期推进的重要支撑。

第四,武田制药作为从亚洲走向全球的典范,其全球化经验对信达生物高度适用。

因此,对信达生物而言,武田无疑是助力其实现“2030年全球化”战略目标的优质合作伙伴。

从更行业的视角来看,这场合作的意义不止于两家企业的双向契合,本质上,它标志着中国药企在“如何走向全球、如何最大化管线价值”的思考与实践中,完成了一次关键迭代。

改变中国创新药潮水的方向

中国创新药的每一次迭代,都由标志性交易推动。例如,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等企业推动传统out-license模式不断迈上新台阶;NewCo风潮则由恒瑞医药主导。而如今,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的合作,或许会再次成为改变中国创新药发展潮水方向的动作。

毕竟,过去几年市场都在感叹中国创新药“卖青苗”的现象。NewCo的兴起,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希望寻求更大收益。而如今信达生物的“CO-CO”模式,无论在直观冲击还是未来可能性上,都具备了不一样的意义。

尽管行业行情有波动,但这些交易的诞生,仍让我们对中国创新药的未来抱有足够高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源于对这批药企全球化进取心的认可,更源于对其研发实力的底气。

以信达生物为例,市场对其的期待不仅在于模式创新,更在于其管线质量足够过硬。PD-1/IL-2-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凭借差异化的分子设计和“双重免疫激活”机制,在免疫耐药、冷肿瘤治疗中均表现突出,实现了响应率、无进展生存期和长期生存的全面获益。

如下图所示,在免疫耐药肺癌、冷肿瘤免疫耐药黑色素瘤、冷肿瘤结直肠癌这三个经典癌种上,IBI363都展现出突破性获益优势,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实现倍数提升,更关键的是总生存期(OS)获益趋势也全面胜出。


上述数据充分验证了IBI363从差异化机理到广阔临床应用的前景,IBI343亦是如此。作为全球首创的CLDN18.2ADC药物,IBI343凭借分子层面的安全性与疗效优势,成为唯一在和胃癌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CLDN18.2ADC,其良好的安全性也为未来联用策略巩固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IBI363针对的肺癌、肠癌仅一线治疗市场规模就超300亿美元,IBI343聚焦的胃癌、全球一线治疗市场规模也超过200亿美元。

在研发实力与出海能力双重在线的背景下,牵手武田制药的信达生物必然会带来更多精彩故事。当然,这也将是中国创新药核心资产未来的轨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