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足底到心智,如何用一双鞋重启你的大脑?

IP属地 中国·北京 果壳 时间:2025-10-23 22:09:44

1970年代,耐克联合创始人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用家里的华夫饼机倒出了第一双跑鞋的橡胶底模——从此,跑鞋第一次真正“咬”住了跑道;1978年,前NASA工程师法兰克·鲁迪(Frank Rudy)将“空气囊”加入耐克鞋底,缓震从物理材料跃升为工程系统——气体分子被关进透明的囊腔,跑者脚下第一次有了“可视的空气”。

这些新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跑鞋格局,也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耐克精神:用全新方式解决老问题


法兰克·鲁迪(Frank Rudy)

进入新世纪,基普乔格穿着Nike Alphafly原型鞋,以1小时59分40秒的跑完了马拉松,突破了人类生理极限。这双“超级跑鞋”,采用了ZoomX高回弹泡绵与全掌碳板结构——后来,世界田联甚至因此更新了鞋底厚度与碳板层数的竞赛规定。


2019年,埃鲁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穿着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的跑鞋的原型,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完成了马拉松挑战。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当技术进步到足以改变成绩结构,规则也必须重新制定。而耐克正是以此为使命——用科学实验室的思维,扩展运动世界的边界。

如今,在耐克波特兰总部的“勒布朗·詹姆斯创新中心”内,耐克运动研究实验室(NSRL)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动作捕捉阵列与可模拟极端环境的气候舱。每一项创新,从力学、热湿传导到空气动力学,都在这里经过严苛验证;每一项设计,都是人类运动数据被重新翻译成鞋底曲线、纱线密度和气囊结构的过程。

2025年10月23日,耐克发布神秘的“四件套”:大赛前紧张导致发挥不好,天气太热影响运动表现,天冷时运动衣服不停穿穿脱脱,想走得更远但体力不允许……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次我们亲自探访耐克运动研究实验室(NSRL),听听耐克的新解法,体验耐克的黑科技,看看这次耐克又将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定义“突破”本身

Nike Mind,从足底到心智

耐克首席科学官Matthew Nurse教给我一个简单的实验:

单脚站,然后闭上眼睛单脚站;接着保持闭上眼睛,把头仰起来单脚站。你会发现,保持平衡的难度不断增加。

Matthew解释道,这是因为人体的平衡依赖各种知觉的反馈,闭眼关闭了视觉信息,仰头混淆了前庭系统对空间的感受,此时就很难保持平衡。

为什么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体部位,会相互产生影响?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密集的感官信号。而这种相互影响,也存在于你的“一头一脚”中。

在运动时,我们主要关注于肌肉系统和心肺系统。但是正如之前的小实验,脚底皮肤的反馈对你的运动看似无关,但却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脚踩下去的感觉,会经过神经直通大脑,从而调整你迈出的每一步。

今年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当身体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或人的视觉信息受到限制时,对足底进行额外的适当刺激,能够有效减少身体姿势的摇摆,还可以优化肌肉的反应模式,从而优化身体的站立姿势和效率,让你站得更稳。

此外,一项2016年针对芭蕾舞者的研究也显示,增强脚底的触觉刺激有助于提高踝关节位置的感知能力,使运动者在受到干扰时肌肉反应更加迅速,进一步改善身体的姿势,以及控制身体的能力。

目前很多运动装备在追求舒适和功能性的同时,却让我们离自然的感受越来越远。耐克着眼于这一点,努力让我们的脚重新与大地连接。


Nike Mind

Nike Mind 001NikeMind 002是耐克首批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开发的鞋款。

它几乎颠覆了人们对鞋子结构的想象——它不是为速度而生,而是为“感知”而造,旨在让身体重新学会“聆听”脚下的世界。

Nike Mind的主要结构有两个关键点——中底节点。中底是一体发泡成型的,负责对脚部的稳定与支撑,22个独立的球状泡绵节点则镶嵌在中底上,它们独立于鞋身其他部分,以类似活塞的节奏垂直移动,直接反馈地面的质感,放大足底感觉。

与脚接触的最上层是可四向伸展的柔性防水内层,可以像皮肤一样随动作微调。

22个节点是Nike Mind的核心设计——它们并非增加摩擦力的静止结构,而是能在三维方向上微调位置和压力分布,每个节点能精准传导脚下的地面触感,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传递到足部对应区域的感知受体


区别于只有鞋内面有凸起的普通足底按摩鞋,对脚部肌肉僵硬“向上”的“单一刺激”,Nike Mind鞋底的每个凸起都可以独立运作,在你踩下去的时候,向下“万向受力”,柔软的泡绵材料,随着你的动作再轻柔回弹,将地面的凹凸精准传递到脚底。随着每次动作,大脑随之接收到一连串细微信号,形成更丰富的感觉反馈。它不追求完全的稳定,也区别于普通按摩鞋僵硬的“硌脚”感受,而是让身体重新适应微小的不平衡——就像“冥想”时重新感受自己的呼吸。


Nike Mind 节点特写

在Matthew的引导下,我穿上Nike Mind 001,脚下的感觉非常奇妙,就像走在一张永远踩不破的泡泡纸上,不停变换重心时,能感受到脚底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走在不同质感的地面上——草地、沙砾、混凝土、地毯——脚底的感受都会变化

除了增加感知维度,耐克研究还发现,足底反馈和人的心智紧密相连

人类脚底分布着密集的皮肤感受神经,它们持续感知压力、剪切力和振动变化,并将信息通过下肢神经传至脊髓与大脑,再与视觉、前庭及本体感受反馈共同整合,完成对身体姿态和重心的实时校正——这是维持平衡精细运动的基础。这种动态触觉回馈不仅帮助身体更快地识别重心变化、维持平衡,还能激活与专注和平静相关的大脑感觉区,为运动前的心理准备“预热”神经系统。

耐克的研究不止于平衡和矫正,而是找到了更深的关联:增强足底感知反馈能提升α波活动。

α波是频率在8-13赫兹(Hz)的脑电波,通常在闭眼安静时出现,代表大脑处于放松但清醒的状态。它被视为“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桥梁,与缓解压力、促进情绪稳定、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有关——这正是Nike Mind希望帮助运动员抵达的“心流起点”,帮助运动员在赛前达到更加专注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比赛。

著名足球运动员埃尔林·哈兰德(Erling Haaland)在穿着后总结:足球讲究专注。我在每一步都能感受到鞋子所带来的反馈,它让我在场上始终保持平衡稳定


Nike Mind的背后,是耐克心智科学部门(Mind Science Department)。在此之前,我们大多只关注运动装备如何提高物理层面的运动表现,忽视了顶级的竞技往往是心理上的角逐,而耐克心智科学部门专注于感觉、知觉、认知与运动的研究,和认知科学家、运动神经科学家合作,探索身体与大脑的深层联结。

装备是否能让运动员更加自信?是否能让运动员身心愉悦、更能投入到比赛之中?一件“幸运战衣”,如何让运动员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这些原本不能量化的微妙感受,正在被耐克以科学逐步解构。

从运动员心理和感知的角度出发,耐克正在创造全新的产品类别。

例如,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进入状态的鞋、恢复型服饰,以及提供身心协同训练方案的数字服务等。耐克已经不再局限于既有的技术演进,而是开拓了一条融合心理健康与运动表现的创新路径。从感官维度重新审视运动员的需求,耐克迈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可以预见,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基于心智科学原理的创新产品,推动运动表现迈向“身心合一”的新阶段。

从脚到踝,还能更省力点吗?

当双脚与大地重新建立连接,交给耐克实验室的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让每一步走得更加轻盈

这次,耐克实验室给到的答案是——向上延伸到脚踝

脚踝关节是人类行走与跑步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研究表明,在步行中,踝关节产生的力量约占下肢总输出的39%,在跑步中更是高达47%。为了给脚踝更多支持,耐克推出了又一项颠覆性的原型技术——Nike Project Amplify,一款为行走与慢跑提供动力支持的脚踝外骨骼系统。


Nike Project Amplify

Nike Project Amplify就像“脚上的电动自行车”,由鞋体、马达、电池环、镶嵌在鞋底的碳纤维板与运动算法共同构成。Project Amplify的动力单元安置在脚踝外侧,由环绕小腿下端的磁吸电池供能,Project Amplify通过算法识别穿戴者的步态节奏,与鞋底嵌入的碳纤维板协同,在使用者每一次提踵时输出精准助力,让脚步更轻,迈步更远。

试穿Nike Project Amplify的感觉非常神奇,系统启动之后,小腿上的环自动收紧,动力开始从脚下传到小腿上,工程师告诉我,他们把这个过程叫做“hug”,就像一个有力的拥抱。走了几步之后,Project Amplify学会了我的走路姿态,开始主动匹配我的动作节奏,在我迈步的瞬间释放推力。我感觉就像到了一个重力系数更小的星球,行走的物理规则被完全改变了。

能实现无缝衔接的自适应,主要得益于Nike Project Amplify的算法,这套算法由耐克运动研究实验室(NSRL)开发,结合耐克积累的海量运动捕捉数据训练而成。它可以识别不同速度、步幅与落地角度,通过微调马达输出,实现推进力与动作的平衡。Project Amplify还能与配套App 联动,让用户自定义推进力强度、能量输出模式与恢复节奏。对于部分测试者而言,Project Amplify能帮助他们把慢跑配速从每英里12分钟提升至10分钟,甚至达到7分钟。


Nike Project Amplify的意义在于,它让“外骨骼”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成为身体的延伸。它提醒我们,科技的终极使命,不是替代人类,而是放大人类的能力本身。

知冷知暖,让身体更爱表现

轻盈不止来自双脚。要真正保持持久的舒适状态,人体的温度管理同样关键。于是,耐克把对空气的想象,从鞋底一路延伸到服装层面

过去30多年,耐克FIT系列始终被视作服装创新领域的行业标准,从体温调节到专业防护,全面革新了运动服装行业。耐克以FIT 命名的面料系统有Dri-FIT 速干系列,和Storm-FIT防风防水系列,而今年,耐克一口气革新了两个系列:Therma-FIT保暖系列,和Aero-FIT散热系列

Therma-FIT Air Milano:把空气灌进衣服里

在寒冷的高原与冬季赛场,如何实现随身控温,一直是运动装备的难题。传统羽绒服依靠羽绒或P棉蓬松层来锁住空气,而耐克直接将空气本身变成了主角——以 Therma-FIT AIR Milano 为代表的 Air Apparel 系列,把空气当成了中间层。


这款外套采用双层复合结构,中间的填充层是可控的空气腔体。运动员可通过一个仅掌心大小、类似粉底液瓶的轻量气泵,在约30秒内完成充气或放气。充气后,夹克的空气腔体迅速膨胀成形,如同一张超轻睡垫般在身体表面形成气流缓冲层;放气后,它则变为柔软贴身的防风衣。耐克的工程师将气囊布局与人体热力图一一对应,在需要保温的部位精准填充空气,使热量均匀分布。

未充气时,它相当于一件卫衣或轻薄风衣;完全充气后,则能达到中量羽绒服的保温等级——一件衣服拥有四种温度状态。充气层的R值可在50至270 rCT之间自由切换,既能在清晨训练时保暖,也能在阳光升起后快速降温。


这件“空气夹克”经过超过400小时测试与数字建模优化,可承受4000次充放气循环,保持五天以上气密状态。测试团队在科罗拉多的高海拔环境中进行了跑步、滑雪、徒步与骑行实验——运动员普遍反馈其升温速度比传统羽绒快数倍,重量更轻,透气性优异,“就像被一层空气温柔拥抱”。

今年冬天,Therma-FIT AIR Milano将在米兰冬奥会亮相,在极寒山地条件下为顶尖运动员提供保护。

Aero-FIT:让空气在皮肤与衣物之间流动

Therma-FIT Air Milano解决了寒冷,Aero-FIT则为高温与湿度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当气候变成影响竞技表现的变量时,耐克用全新的纺织结构重新定义了“透气”。

Aero-FIT是由100%回收纺织物制成的,高性能散热系统:70%来自工业边角料,30%来自消费后纺织品。它通过化学回收重建高纯度聚酯分子,再纺成高弹性、高导湿性能的纱线。这些纱线在6000针提花机上精准织造,形成开放与封闭结构交错的纹理,像一张精密的空气导流地图——让空气在皮肤与衣服之间自由穿行。


Aero-FIT

其核心理念是:增加空气流速,强化蒸发散热。当皮肤表面空气流动加快,汗液蒸发效率提升,热量被更快带走,从而减少热应激、延长高强度表现时间。Aero-Fit 在实验室测试中比以往顶级排汗面料透气性提升238%,是目前耐克服饰透气性能的最高值。

设计师根据不同运动的热力分布打造定制导流纹路:

跑步服饰正面迎风,Aero-FIT 的前胸编织成流线型气流导纹;

网球运动频繁侧移,设计则将气流线布置在腰部两侧;

篮球和足球等对抗型运动,针织结构则强化抗拉扯性能与垂坠感。

每一条线迹、每一处网眼都源自耐克运动研究实验室的数据建模——从运动员汗腺分布到身体高热区,再到动态动作捕捉,最终形成一套“看得见空气”的服装语言:椭圆形网眼分区是它的标志性符号,浅色区域代表更高的空气流通速率,视觉上就能“看到清凉”。


Aero-FIT 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气候策略——在更炎热、更潮湿的未来世界里,它让运动员以最少的能量消耗保持专注与冷静

如果将人类挑战极限的征程视作一场漫长的进化,那么耐克始终是这场进化中最敏锐的加速者。它不改变目标,却以科技为“催化剂”,大幅降低突破所需的“能量势垒”,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将运动员的意志、力量与汗水,更高效地转化为赛场上真实的速度、高度与耐力。

人类的极限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一道等待被科技、精神与决心共同击碎的壁垒。此次耐克全新推出的“突破四件套”,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表达——它以新思路重构可能,用新想法瓦解边界。科技,让每一个突破的念头不再悬浮于空想,而是化为可穿戴、可体验、可实现的真实存在。

参考文献

[1]Strzalkowski NDJ, Peters RM, Inglis JT, Bent LR. Cutaneous afferent innervation of the human foot sol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single-unit recordings? J Neurophysiol. 2018 Sep 1;120(3):1233-1246. doi: 10.1152/jn.00848.2017.

[2]Trotman M, Ha PL, Tucker K, Cattagni T, Hatton AL. The effects of plantar surface stimulation on neuromuscular responses during standing balance and gait in healthy and clinical popul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J Electromyogr Kinesiol. 2025 Jun;82:103007. doi: 10.1016/j.jelekin.2025.103007. Epub 2025 Apr 2. PMID: 40198975.

[3]Miranda DL, Hsu WH, Gravelle DC, Petersen K, Ryzman R, Niemi J, Lesniewski-Laas N. Sensory enhancing insoles improve athletic performance during a hexagonal agility task. J Biomech. 2016 May 3;49(7):1058-1063. doi: 10.1016/j.jbiomech.2016.02.022. Epub 2016 Feb 16. PMID: 26944688.

[4]Moon J, Pathak P, Kim S, Roh SG, Roh C, Shim Y, Ahn J. Supra-threshold vibration applied to the foot soles enhances jump height under maximum effort. PLoS One. 2022 Apr 6;17(4):e0266597.

[5]Caminita M, Garcia GL, Kwon HJ, Miller RH, Shim JK. Sensory-to-Motor Overflow: Cooling Foot Soles Impedes Squat Jump Performance. Front Hum Neurosci. 2020 Oct 9;14:549880.

[6]Waddington G, Adams R. Football boot insoles and sensitivity to extent of ankle inversion movement. Br J Sports Med. 2003 Apr;37(2):170-4; discussion 175.

Steinberg N, Waddington G, Adams R, Karin J, Tirosh O. The effect of textured ballet shoe insoles on ankle proprioception in dancers. Phys Ther Sport. 2016 Jan;17:38-44.

-果壳商业科技传播联合出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