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15亿巨亏到流动性危机,海南海药寄望创新药渡劫,资本市场买账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九州商业观察 时间:2025-10-24 10:56:37
海南海药能否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胜出,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文/九州商业观察

资本市场的审慎态度,正在海南海药的股权处置事件中持续发酵。10月15日晚间,这家老牌药企一纸公告再次搅动市场神经其二股东南方同正所持1.31亿股质押股份的司法拍卖程序,因当事人异议而被迫暂缓。这已是该批次股份今年内第二次遭遇处置变故,此前9月的首次拍卖便因无竞买人出价而流拍。股权处置的反复拉锯,不仅暴露了资本市场对其资产价值的信任危机,更让这家背负高额债务、业绩持续亏损的药企,在转型突围的道路上再添变数。

司法拍卖的两度受阻,背后是海南海药股权结构的脆弱性与资产吸引力的不足。公告显示,此次暂缓拍卖的股份占南方同正持股总数的98.11%,占公司总股本的10.08%。若后续拍卖仍无法顺利落地,南方同正的股权处置僵局将持续拖累公司治理稳定性。而首次拍卖的流拍已传递出明确信号:即便海南海药拥有多年积累的医药生产资质与壳资源价值,资本市场仍对其资产质量、债务状况及未来盈利能力保持高度警惕。对于潜在投资者而言,10.08%的股权虽足以影响公司股权结构,但在高负债、业绩亏损的基本面面前,这样的持股比例所对应的权益价值,显然难以构成足够的投资吸引力。更值得关注的是,若后续股份最终成功拍卖,南方同正将仅剩不足0.2%的持股,近乎清仓式退出。这意味着海南海药将失去重要的战略支持方,而新股东的引入充满不确定性在公司基本面未改善的情况下,能否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接盘,仍是未知数。

股权处置的困境,只是海南海药经营危局的冰山一角。财务数据显示,这家药企的经营状况已陷入持续恶化的境地。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15.25亿元,巨额亏损主要源于高达7亿元的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叠加4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反映出公司资产质量堪忧、投资决策失误等深层次问题。进入2025年上半年,尽管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20.97%,但净利润仍为-1.58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12%至4.5亿元,营收与利润的双重承压,凸显出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严峻现实。

更为致命的是,海南海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3.01%,接近资不抵债的边缘。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仅5.33亿元,而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总额高达18.32亿元,资金缺口超过13亿元。如此悬殊的资金供需差距,意味着公司随时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生产运营、市场推广均需大量资金支持,而海南海药紧绷的资金链,不仅难以支撑其日常经营活动,更可能成为制约其创新转型的最大障碍。在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若不能得到有效化解,将直接威胁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面对经营困局与债务压顶,创新药赛道被视为海南海药的救命稻草。目前,公司旗下两款1类创新药处于关键研发阶段:抗肝纤维化药物氟非尼酮胶囊已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正在推进III期临床试验;抗癫痫药物派恩加滨片作为国内首个进入IIa期临床的KCNQ靶点药物,研发进度领先同类竞品。从理论上看,这两款药物若能成功上市并实现商业化,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盈利结构。

但创新药研发之路充满不确定性,海南海药的救赎希望能否落地,仍存在诸多变数。首先是研发风险,III期临床试验是创新药上市前的关键环节,需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且存在试验数据不达预期、研发失败的可能。氟非尼酮胶囊虽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但这仅能加快审评速度,无法保证最终上市成功率。派恩加滨片虽在技术层面有所优化,但临床疗效仍需等待IIa期及后续试验数据验证,色素沉积风险的消除与药效提升能否得到市场认可,尚存在疑问。其次是资金压力,创新药研发是典型的烧钱赛道,III期临床试验的费用往往高达数亿元,而海南海药目前紧绷的资金链,能否支撑两款药物的持续研发,仍是未知数。若因资金短缺导致研发进程放缓或终止,将直接断送公司的转型希望。最后是商业化风险,即便药物成功上市,仍需面临市场竞争、医保谈判、销售渠道建设等多重挑战。海南海药在创新药商业化方面缺乏成熟经验,能否快速打开市场、实现规模化盈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对海南海药的创新转型虽有期待,但这种期待并未转化为长期信心。10月16日,公司股价上涨6.14%,跑赢同期化学制药板块,但这一短期涨幅更可能是市场对股权处置暂缓的情绪性反应,而非对公司基本面改善的认可。从长期来看,股价的稳定上涨仍需业绩改善、债务风险化解、创新药研发突破等实质性利好支撑。若海南海药不能在短期内拿出过硬的经营数据与研发进展,资本市场的耐心终将耗尽。

对于海南海药而言,当前的处境可谓危局四伏。司法拍卖的暂缓虽为公司争取了短暂的喘息之机,但并未解决股权处置、债务压顶、业绩亏损等核心问题。创新药研发是其唯一的破局希望,但这条道路充满荆棘,研发风险、资金压力、商业化挑战层层叠加,能否成功突围仍是未知数。

未来,海南海药需要同时应对多重考验:一是尽快推动股权处置事宜落地,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缓解资金压力,优化公司治理;二是加强资金管理,通过债务重组、资产处置等方式化解流动性风险,为创新药研发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快创新药研发进程,严控研发风险,力争早日拿出符合预期的临床数据,增强市场信心。但这每一项任务都充满挑战,需要公司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执行能力。

在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海南海药的困境并非个例,老牌药企转型创新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压力,在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对于海南海药而言,留给其破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若不能在资本耐心耗尽之前,用实实在在的研发进展与经营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家老牌药企或将在债务与竞争的双重压力下,逐渐被市场淘汰。创新药能否成为其救命稻草,海南海药能否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胜出,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