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星火再亮,现金未燃:科大讯飞的账面繁荣与现实压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投资者网 时间:2025-10-24 12:55:54
10月21日,科大讯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投资者网》 吴微

10月21日,科大讯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2.4%;同期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2623.89万元,同比增长76.5%,其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双双实现了单季度的扭亏为盈。2025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这一亮眼成绩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深入分析科大讯飞的财务数据就会发现,这份靓丽成绩单背后,科大讯飞依赖政府补助的情况并未明显改善,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就获得了1.81亿元的政府补助,是当期公司净利润的重要来源。而高达159.13亿元的应收账款规模,与规模相较应收账款较小的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规模,持续让科大讯飞的现金流承压。

同时,在科大讯飞旗下星火大模型商业化加速的表象下,其C端市场布局依然乏力,而在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的环境中,星火大模型的盈利质量与可持续性仍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业绩反转:企业断奶难

2025年第三季度,科大讯飞的财务数据呈现出了戏剧性的反转。据公司10月21日发布的三季度报告,科大讯飞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02.4%,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当期科大讯飞的扣非净利润为2623.89万元,同比增长76.5%,实现了连续两年的同比增长。在新业务支持下,科大讯飞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仅亏损6667.54万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80.6%。

科大讯飞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公司To C业务的高速增长,公司积极抢抓人工智能的机遇,2025年其搭载讯飞星火大模型的AI学习机等硬件产品收入保持翻番增长,推动了企业整体毛利率的提升和回款效率的改善。

其次是公司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的加速,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大模型相关项目的中标数量和金额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其中,第三季度中标金额就达5.45亿元。第三是企业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前三季度科大讯飞研发费用共计31.88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达18.76%。

然而,深入分析会发现,科大讯飞大业绩改善的质量仍不高。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就为科大讯飞大贡献了1.46亿元的净利润,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获得的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高达2.68亿元,仅第三季度公司就获得了1.81亿元的政府补助。这意味着,政府补助是科大讯飞大第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和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收窄27.83%,但绝对值仍处于亏损状态。这表明,若没有政府补助的强力支撑,科大讯飞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依然薄弱,长期以来,科大讯飞盈利对非经常性收益的依赖程度并未明显改善。

巨额应收款:盈利未到手

在科大讯飞大盈利大幅增长的同时,企业持续高企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科大讯飞大应收账款规模高达159.13亿元,占当期公司流动资产比例超过60%,这一金额较2024年末的146.66亿元继续增长8.5%,同期公司还有6.47亿元的应收票据。

而截止2025年6月末,科大讯飞应收账款中,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为54.76%,1-2年占比为23.01%,2-3年占比为11.57%,3年以上应收账款合计占比也有11.68%。这意味着,公司近45%的应收账款账龄超过一年,其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回收风险。

2024年末,科大讯飞就计提了9.65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占当期公司营收的比例约4.1%;而用友网络同期信用减值损失约2.43亿元,占营收比例仅2.65%。2025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也已对3.47亿元的应收账款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截止目前大额的信用减值损失已成为吞噬科大讯飞盈利的重要因素。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巨额应收账款相比,科大讯飞的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总额相对较小。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账面总额为95.56亿元,远低于当期的应收账款规模。这种高应收、低应付的结构,反映了公司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既公司无法快速收回下游款项,又难以有效占用上游资金。

科大讯飞这样的财务结构,让企业的现金流持续承压。尽管第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正为8.95亿元,但巨额应收账款却让公司难以将账面利润转化为可持续的现金流。而长期以来,科大讯飞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处于200-280天区间,回款周期较长。这意味着,科大讯飞确认的收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入,这或会制约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业务拓展能力。

而在当前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快的经济环境下,科大讯飞这样的低周转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加速商业化:短板未弥补

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科大讯飞已将讯飞星火大模型视为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引擎。从技术层面看,星火大模型在语音交互、高情商/真实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依托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积累,星火大模型与百度文心一言(依托百度搜索引擎的海量数据)、阿里通义千问(采用MoE架构,逻辑推理和代码能力突出)相比,其在特定场景下具备一定的差异化竞争力。

商业化落地方面,星火大模型在B/G端更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24-2025年,公司在能源、运营商等行业的央国企项目中接连中标,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编码、运营支撑、客服工具、欠费催缴等刚需场景。媒体报道显示,2024年上半年星火在央国企项目中标数量与金额方面都显著上升,2025年第三季度中标金额就已高达5.45亿元。

然而,在C端市场,星火大模型的布局仍显乏力。尽管公司AI学习机等硬件产品收入保持了高增长,但面对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C端市场的强势布局,科大讯飞的C端产品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互联网行业历来存在赢者通吃的特性,缺乏C端市场的科大讯飞,既错失了巨大的C端需求,也让星火大模型失去了巨大的数据来源与验证技术可行性的场景。

此外,科大讯飞业高度依赖政府和大型企业客户的业务模式,因这类客户付款周期长、预算审批复杂,从而导致了公司的应收账款高企,增加了企业的回款风险。相比之下,拥有C端流量的互联网公司能够通过订阅模式获得稳定、高频的现金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当前财政紧缩的大环境下,科大讯飞这种高度依赖政企客户的商业模式,或会面临更大的回款风险和增长瓶颈。

科大讯飞202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反转,是讯飞星火大模型商业化加速与政府补助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第三季度85%的利润依赖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159.13亿元的应收账款规模、C端市场拓展乏力等问题,使得公司盈利的质量与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未来,科大讯飞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将账面利润转化为真实现金流,以降低公司对政府补助的依赖,并让企业在C端市场继续突破。AI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大讯飞或许需要在技术优势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让公司真正实现从技术驱动向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的跨越。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