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造谣 “移花接木”,乱象整治如何“正本清源”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游新闻 时间:2025-10-24 14:08:43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从案例中可以发现,网络谣言制造手段不断翻新,10起案例中2起明确提及“使用AI工具生成”。一是王某彪使用AI工具生成“女儿被人抱走”的虚假信息,引发关注讨论,误导热心人士转发寻找;二是王某用AI工具捏造涉“山西大同地震”相关谣言信息的文字与视频,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

AI造谣 “移花接木”,不仅损害公众的权益,也扰乱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虽然涉事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但也要看到,随着生成式AI普及,造谣成本骤降、传播更易扩散,其防治已成为网络乱象的治理痛点。就在近几日,安徽一女子用AI工具生成“流浪汉闯入家中”也引发网友热议。社交平台上兴起的“炫耀”明星AI合影热潮,被指忽视了他人的基本权益,暗藏不少风险。

当AI造谣玩儿起 “移花接木”,整治乱象“正本清源”更需形成合力、打出组合拳。技术防御要跑赢谣言生成速度。技术规范方面,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已于9月1日正式施行。不以假乱真,AI生成的吸睛文图视频,必须规范标注“AI生成”。除了强化标识,平台还要积极开发AI谣言检测系统,在数据源头把控、防护机制建设、内容溯源等方面全力以赴,以技术修补漏洞、用技术反制风险。

打出组合拳,不仅需“小而精”的技术性措施,还要依托“大而全”的社会性框架。不断完善法律规范和部门监管,明确AI谣言制作、传播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建立“AI谣言黑名单”制度。对恶意传播者实施跨平台联合惩戒,推动形成多方联动的共治格局,确保在技术、商业和法律层面实现系统性治理。

如今,公安部典型案例已经给出执法示范,以身试法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若造成警务和公共资源浪费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还面临拘留罚款甚至刑事责任。为此,公众要主动提升数字素养,养成核实信息来源的习惯,不轻信、不转发未经证实的内容,更不能推波助澜,成为AI造谣“移花接木”的参与者。

当技术防御跑赢谣言生成速度,制度规范堵住监管漏洞,公众素养筑起认知防线,AI造谣 “移花接木”才能被网友的“火眼金睛”一眼看穿,被技术算法机制一秒下架,被司法震慑以儆效尤。让AI技术回归赋能社会的本质,而非成为制造混乱的工具,破解AI造谣困局。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