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讯(记者 屠俊)10月22日晚间,CRO企业安徽万邦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万邦医药,证券代码:301520)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9亿元,同比下降28.60%;归母净利润3311.06万元,同比下降57.44%;扣非净利润844.92万元,同比下降84.8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5.94万元,同比下降80.68%。
营收和净利润下滑,销售费用却同比增长30.45%,为562万元,该公司在公告中指出,主要因商务团队扩张及加大市场推广。也就是说,在市场推广加大投入的情况下未能阻止其业绩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贡献2466.15万元(政府补助475万元+金融资产处置2426万元),占净利润比例高达74.5%,支撑了整体利润。此外,第三季度,万邦医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387万,同比暴跌126.61%。
公开信息显示,万邦医药是一家同时提供药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服务的综合型CRO(合同研究组织)企业,通过合同形式为医药企业和其他医药研发机构提供专业化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较早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企业之一,于2023年9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目前具备提供药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全流程服务的能力。
公司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示称,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生物等效性研究和仿制药的药学研究,在I-IV期临床业务中的方案设计能力与主要从事该业务的可比公司存在差距,创新药的药物发现关键技术也尚未掌握。尽管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但若未来不能紧紧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无法满足行业新要求,无法保持技术竞争力,将存在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生物等效性研究是干什么的?首先,对于未获得注册批件的大部分仿制药而言,进行仿制药的药学研究并通过生物等效性研究以证明其实现了与原研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一致,是其获取注册批件、实现上市销售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已获得注册批件、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而言,需要进行药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以通过一致性评价;另外,而对于创新药而言,生物等效性研究则是其上市后安全性、有效性变化研究的必要手段之一。
有业内观点认为,随着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高峰期过去,生物等效性研究市场的需求增速放缓,但提供此类服务的CRO公司却越来越多,导致行业竞争白热化。
业绩方面,近两年来,万邦医药营收由同比增长转为同比下跌,净利润也不断承压。在上市当年,即2023年,万邦医药实现营收3.42亿元,同比增长31.07%;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9.48%。2024年营收同比仅增长10.9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20.87%。进入2025年,万邦医药业绩继续下滑。
有业内人士指出,业务依赖仿制药且在创新药CRO领域储备不足或是主要原因,万邦医药或许需要面临转型。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