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华为云,走到关键节点

IP属地 中国·北京 财天COVER 时间:2025-10-24 18:19:45



近日,华为云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今年8月,华为云已启动架构大调整,裁撤整合产品部、公有云服务部等数十个下层部门,宣布聚焦“3+2+1”业务,其中:3包括通算、智算、存储;2包括AI PaaS、数据库;1则主要为安全业务。

具体到实际业务的收缩动作也在同步密集展开。此前,华为云曾做过企业邮箱、域名注册等面向C端用户的“小生意”,但和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比,华为云在C端市场的优势并不大。今年以来,华为云已将安全防护、DNS限速、内容审核等大大小小38个业务停售或下架。

今年下半年的调整,反映出华为云的战略摇摆与业绩焦虑,或许也能成为其在云市场竞争中破局的关键转折点。

01、云市场竞争激烈

当前,国内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Canalys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阿里云以33%的份额稳居第一,华为云以18%位列第二,腾讯云以14%排在第三。

华为云仍位居第二,但竞争对手增长迅猛。

阿里云2025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营收达1180亿元,同比增长11%,其AI相关收入更是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百度智能云同样表现强劲,2024年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7%,成为百度增速最快的业务。最具冲击力的是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凭借豆包大模型的暴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9月底,其日均Tokens调用量已突破30万亿,相比2025年5月底增长超80%,成为增速最快的头部玩家。

2024年,华为云销售收入为385.23亿元,同比仅增长8.5%。这种差距在核心的AI基础设施领域更加明显。IDC数据显示,2024年阿里云在中国AI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份额达23%,超过华为云(10%)与第三名之和,形成“一超一强”的格局。

从华为各业务结构看,2024年,终端业务凭借高端手机市场的复苏实现高达38.3%的两位数增长,ICT基础设施业务受益于5G基站扩建保持稳健,依旧是集团内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云业务8.5%的增速显得格格不入。

02、算力将成为突破口?

面对激烈的竞争,华为云选择押注自身最擅长的算力领域,试图以硬件优势构筑护城河。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华为全连接大会”和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两次公开强调,“面对未来十年算力需求的数万倍增长,华为云将坚定不移发挥联接技术优势和数据中心资源布局,通过昇腾AI云服务和Token服务满足客户的‘最终计算结果’”。

华为云的这一战略选择并非盲目发力,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30 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但供需缺口仍达35%,算力已成为制约AI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华为在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的积累确实具备先天优势。

从具体布局看,华为云的算力投入已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其在贵安建设的智算中心已部署超过11万片昇腾NPU,超过80%的新增昇腾智算卡均投向该基地,力争2025年累计算力规模突破150 EFLOPS,打造全球最大的智算中心。



昇腾384超节点自发布以来,累计部署量已突破300套,服务20多家客户。此外,华为云还通过昇腾云服务支持超过100个第三方开源大模型,与200多家伙伴合作打造了3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数百个场景应用。

和华为云不同,阿里云提出了“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云智一体”生态,腾讯云则要打造“模型即服务(MaaS)+ 行业解决方案”的双层架构。

对于华为云而言,如何在坚守算力优势的同时,打破组织壁垒、构建开放生态、补齐 Agent 等关键技术短板,将是其能否走出困局的关键。

(作者 | 林小葵,编辑 | 春野,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