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夸克“C计划”浮出水面,AI超级应用卡位战升级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华夏时报 时间:2025-10-25 00:12:02


本报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今年,科技大厂们都在憋着劲儿捣鼓AI时代的超级应用。

10月23日,阿里巴巴旗下的AI应用夸克正式上线对话助手,它意味着夸克同时兼顾了AI搜索和AI助手两种交互模式。这被认为是它近日被曝光的“C计划”的首个落地成果。

无论是通过AI搜索直达,还是通过AI助手对话,这两种不同的交互方式在C端应用市场原本各有拥趸。但夸克的新动作释放出一个信号,科技大厂们正在争取尽可能多的年轻用户,这背后,它们在AI时代围绕超级应用这个流量入口的争夺也将更加激烈。

夸克再变身

继今年3月变身“AI超级框”后,夸克再度大变身。

10月23日,《华夏时报》记者在夸克App观察到,已经可以在其首页中心位置选择搜索模式或者助手模式。选择助手模式后,夸克可以进行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等工作。这被外界认为像是在以前的夸克上又多加了一个“豆包”。

公开资料显示,夸克此前被爆出正在内部推进一项代号为“C计划”的AI业务,该计划由夸克核心团队主导,通义实验室也有多位高级别成员参与,据悉,该计划与对话式AI应用布局相关。

据夸克方面介绍,其对话助手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此前在云栖大会上亮相的Qwen3-Max,已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跻身全球前三。此外,为了确保生成内容的专业度,夸克算法团队还与通义实验室成立了联合研发小组,专注于搜索推理与可信生成。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夸克此次升级从产品角度来看,核心目的在于打破“场景割裂”,打造一个“智能超级入口”,“将搜索与对话深度融合,让用户在一个应用内就能完成从‘快速查询’到‘深入探讨’的全流程,无需切换应用,体验更连贯。”

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上线搜索引擎和浏览器业务的夸克,称得上是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上一代”老玩家。但另一面是,易观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夸克的用户中00后占比过半,这些年轻人正是AI时代科技大厂们争夺的关键目标群体。

近年来,夸克在阿里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据记者了解,2023年11月,夸克成为阿里首批公布的四个战略级创新业务之一。今年夸克更是站在阿里AI to C战场的一线,继今年1月打出“2亿人的AI全能助手”的口号后,今年3月阿里推出新夸克,并将之定义为“AI超级框”。夸克方面还告诉记者,10月24日零点,夸克AI眼镜开启预售,最低价格3299元,各平台将在12月初左右陆续发货。

争夺AI时代流量入口

随着AI应用融入更多用户的日常生活,以及DeepSeek爆火,科技大厂已经意识到了卡位AI新时代的重要性。它们都想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下的雄厚资源,成为C端市场下一个超级流量入口。

除了阿里系的夸克和通义,今年一向低调的腾讯元宝开启下乡刷墙行动,百度旗下的文小言也宣布完成品牌焕新与功能升级,但相较于此前“各玩各的”,夸克“C计划”的命名令人闻到些许火药味道:一种说法认为“C”代表“Chat”(聊天),预示着新的对话形态;但一种猜测是,“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寓意不言自明。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夸克增加聊天功能,本质上是将“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理解”,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提升用户意图识别能力,夸克此举确实意在对标豆包,但不是要成为“另一个豆包”,而是通过“聊天+工具”的融合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他同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当前AI To C市场竞争格局中,夸克与豆包同处第二梯队前列,领先于多数初创产品,但随着大厂普遍意识到C端入口的战略价值,谁掌握用户日常高频使用场景,谁就可能主导AI时代的流量入口。

夸克与豆包等对手的激烈竞争,在各种AI应用榜单上可以窥见一斑。

今年8月,全球知名风投公司a16z基于月活数据发布了第五版《全球Top100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其中,在网页端榜单中夸克位列第9,豆包位列第12。DeepSeek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三,仅次于ChatGPT和Gemini。而在移动端榜单中,豆包排名第4,DeepSeek排名第8、夸克排名第47。

今年9月,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豆包以6.6%的环比增速达到1.57亿应用规模,超过DeepSeek成为原生App月活跃用户规模第一名,这个榜单的前十名还包括腾讯元宝、Kimi、文小言等应用,但夸克没有位列其中。10月24日,《华夏时报》记者还观察到,在苹果App Store的免费App排行榜中,豆包目前排名第一,腾讯元宝排名第9,夸克排名第11,DeepSeek排名第16位。

有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目前各家大厂在AI大模型上的能力并没有本质区别,对于C端用户来说更直观的区别就在于不同的交互方式以及它带来的使用体验。张孝荣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浏览器AI化已经成为新兴潮流。原因在于AI底层创新减速,算力近顶,算法停滞,数据耗尽,行业底层创新接近熄火,厂商开始关注应用层面,应用层面加剧内卷,“国内外不少大厂都开始向C端发力,AI浏览器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谁能成为用户的‘AI超级应用’,谁就掌握了未来流量和生态的主动权。这是关乎下一代互联网话语权的战略卡位。”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