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科研人员嵌入演训一线攻关

IP属地 中国·北京 人民网 时间:2025-10-25 10:11:52

孙海斌

近日,某部训练现场,由无人车和四足机器人组成的无人侦察编队依令向目标地域挺进。指挥所内,陆军研究院某中心孔工程师携手参训部队参谋人员、分队指挥员,利用智能指控系统规划无人装备行进路线及侦察位置,并根据无人装备表现记录数据信息。

就在编队即将抵达目标位置时,一个机器人突然偏离行进路线。孔工程师分析认为:机器人的导航定位系统受到干扰,需立即进行人工干预,纠正行进方向。指挥员研判现场情况后,下达调整指令。很快,这个机器人顺利回到规划路线。最终,无人侦察编队圆满完成任务。

“智能装备系统复杂、涉及面广,研用双方只有在实演实训中不断磨合,才能更好实现人机混合控制。”该中心领导介绍,为提升科研为战质效,他们紧贴部队实际开展科研攻关,深入演训一线检验科研成果,探索构建“下部队、结对子、搞联研”的科研链路,在一线演训实践中加快技术转化应用步伐。

实践中,该中心组织科研人员深入部队一线,会同参谋机关、指挥员共同设计试用方案、作战任务和作战场景,梳理实战化训练和装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并将其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内容;探索“机关参谋+领域专家+科研骨干+一线指挥员+实装操控员”联合攻关模式,集中多方力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鼓励科研人员与部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采取自主立项、联合破题等方式展开科研攻关,推动研与战密切衔接、研与用深度耦合。

秋日西北,某训练场尘土飞扬。该中心青年科研骨干朱博士正依托某部开展的实战化训练,对由她牵头研发的某型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技术攻关。她一边操控无人机,一边对无人机传回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帮助训练分队解决侦察目标识别和图像判读时遇到的问题。

“该系统目前还不够稳定,仍需在训练中接受实战化淬炼。”朱博士介绍,她多次携带装备到训练一线试用,采集了大量数据,为系统改进提供有力支撑。不仅如此,她还利用训练间隙与部队官兵讨论交流,听取大家对系统改进的意见建议。

课题源于部队,成果服务一线。今年以来,由该中心自主研发的一批创新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任务一线,助推部队数智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解放军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