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梅卡曼德机器人徐婷婷:具身智能5到10年有望走进多元生活场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中新经纬 时间:2025-10-25 14:09:30

  中新经纬10月25日电(魏薇)“政策层面明确具身智能‘未来产业’的定位,不仅能提振市场预期、吸引资本入局,更将推动整个行业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与商业化落地。”24日,梅卡曼德机器人副总裁徐婷婷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指出。

  徐婷婷认为,具身智能不仅是解决生产效率、劳动力缺口等现实问题的关键路径,更可能成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方向,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迎来从工业场景向生活场景的拓展突破。

  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做透做精”

  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介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建议》有望提振市场预期,吸引更多资本投资。”徐婷婷指出,当前具身智能行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但技术研发需长期资金支撑。

  她认为,接下来,在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下,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将更积极布局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目前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效果已初步显现,未来资本涌入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成长。

  徐婷婷表示,具身智能产业链涵盖运动控制、触觉传感、计算机视觉等多个技术环节,不同企业各有侧重。徐婷婷以梅卡曼德为例介绍:“我们专注于机器人的‘眼睛、大脑和手’——即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物体操作技术,而部分企业聚焦硬件稳定性、触觉传感器等领域。”

  徐婷婷说,期待政策引导产业聚焦更多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做透做精”,避免资源分散,为行业整体落地筑牢技术基础。

  徐婷婷还提到,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具备全球优势,具身智能的发展需要“分工协作、技术拼接”,《建议》将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形成从核心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5到10年将从工业场景走向家庭生活

  谈及具身智能的应用落地,徐婷婷将其分为“现实需求解决”与“长远技术探索”两大方向。

  她指出,从短期看可以破解生产生活痛点,目前具身智能已在工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例如工厂内的货品抓取、装配作业等。其核心价值在于三点:一是降本增效,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作业,提升生产柔性化水平;二是填补劳动力缺口,尤其在重复性、高强度岗位;三是保障安全,替代人类进入高危环境作业,如高空、高压、救援场景。

  “未来5到10年,我们有望看到具身智能从结构化的工业场景,走向更复杂的生活场景,如养老陪护、家庭助理等。”徐婷婷说。

  她强调,实现这一突破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技术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二是成本降至市场可接受范围。

  从长期来看,徐婷婷表示,具身智能将成为实现AGI的关键路径。“业界一些科学家认为,智能无法脱离与物理世界的互动而发展,具身智能正是让机器‘感知、互动、学习’的核心方式。”徐婷婷解释道,具身智能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为AGI“像人类一样思考、执行任何任务的智能体”提供实现路径,这也是其在学术与技术层面的重要价值。

  在采访当天,梅卡曼德推出了人形机器人自主取货方案,泛化识别、精准操作多种形态的真实货品,实现接单、货品取送等全流程“无人化”自主作业。徐婷婷透露,该产品目前已初步对接展厅讲解、前台接待、无人零售等场景需求,未来将逐步拓展至更多领域。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薛宇飞 李中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