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出货量全球第一!这家中国公司给无人机装上3克“身份证”

IP属地 中国·北京 创业邦 时间:2025-10-26 12:08:54



「璀璨女性」为创业邦推出的系列栏目,致力于报道商界、投资界的女性力量,展现她们管理的智慧,分享她们在困境中破局的勇气与力量。

作者丨卜松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安擎科技

一颗仅3克的运行识别标签,正成为中国低空经济撬动千亿级全球市场的“隐形钥匙”。这把钥匙的打造者,是来自珠海的安擎科技。

安擎科技不仅推出了让无人机“有身份”的DroneID®运行识别标签,击败欧美厂家实现全球第一的出货量,还在2025年5月葡萄牙里斯本的世界空域大会上,凭借其超强探测性能的RGS远程识别/运行识别地面站和SafeSky®无人机交通管理软件构建的“端到端低空监视解决方案”,促成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作为波音系创业者和新一代低空领域的掌舵人,公司创始人兼CEO刘莹专注于低空航行数据服务与行业解决方案,即无人机交通管理(UTM)。从技术路线的选择到团队的搭建,再到推动产品落地,她带领安擎科技在短短三年内,填补了当下新兴低空经济在这一领域的空白。除此之外,安擎科技还积极参与全球标准制定,为无人机行业的安全合规铺路。

01从工程师到创业者:瞄准低空的冒险

刘莹是武汉人,1980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专注电子与通信工程。刘莹的父亲是物理学教授,从小耳濡目染,她立志做一名科学家。不过,在面临专业道路抉择时,她瞄向了更有落地前景的工科。“工程太有趣了,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后来,她还在瑞典、德国、美国等多国求学与工作,曾就职于华为、爱立信、全球有限元软件巨头ANSYS,这段经历让她在天线和射频领域积累了十余年工程经验,视野开阔,也在多元化环境中磨砺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015年,刘莹加入波音中国,这是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也是发挥自身擅长人工智能算法与航空系统工程优势的机会。在这里,她担任了研究与技术部中国区研发经理,接触到了全球顶尖的工程师团队,也参与空中交通管理(ATM)、数据链、新材料等项目。此外,她领导了波音与中国民航局空管局、中国商飞等机构的合作,逐渐聚焦到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域,也了解到了低空交通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安全监管上的核心痛点。

民航系统的安全,建立在大量严密的运行规章,和训练有素的运行人员之上。彼时,无人机只有飞手遥控模式,让这个庞大的飞手群体变为具备飞行员的安全意识,既不现实也不经济。

2022年6月,刘莹决定离开波音。

当时,低空经济在全球升温,欧美国家涌现出Percepto、IRIS Automation等自主飞行技术公司。所谓自主飞行技术,是指飞行器在无需人工直接操控的情况下,依靠传感器、人工智能、飞行控制算法以及通信网络等技术,实现自主起降、航线规划、避障、任务执行等功能。而国内在这块的布局却相对空白。

“时至今日,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是少数仍未达成共识的技术领域,受限于超视距(BVLOS)飞行的强监管,各家推出的自主飞行的技术成熟度(TRL)普遍都低于5(注:TRL达到9才可以成熟商用)。”刘莹说。



搭载DroneID®运行识别标签系列的无人机

她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市场机遇,创立了安擎科技。“低空经济需要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我希望通过技术去推动建立一个安全、效率和经济的铁三角。”

在创业初期找钱的过程中,她坦承自己更青睐“那些真正懂这个赛道的人”:“我们的早期投资人都坚定并乐观的看好低空,并且能充分意识到其难度和不确定性。另外,我也更喜欢同干脆果断的投资人合作。”

刘莹透露,她迄今最有效率的一次融资谈判,是与元和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正喜。“他边吃盒饭边听我讲,一份盒饭吃完后,意向和估值都基本敲定了。我起身看了一眼表,只有40分钟。”睿兽分析信息显示,元和资本参与了安擎科技2023年的数千万天使+轮融资,并在随后轮次的融资中继续加注。

02给无人机装上“身份证”和“大脑”

安擎科技的核心成员来自波音、霍尼韦尔、中航工业、滴滴、百度Apollo等中外行业巨头,具备深厚的航空、无线通信和自动驾驶背景。公司的主营业务,一是聚焦低空航行服务,另一方面,则是研发无人机的超视距自主飞行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处于飞手人眼视野之外的无人机飞得更安全、更聪明。

围绕低空航行服务体系,安擎科技为无人机合规飞行打造“刚需”产品。

公司推出的DroneID®运行识别标签最小的仅3克重,负责广播无人机的飞行参数,包括实时位置、速度、高度、唯一识别码等,使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其他航空器能够“看到”低空无人机的存在,避免与有人驾驶飞机、直升机或其他无人机发生冲突,并提升监管和事故处理效率。而拿到实时的飞行数据后,地面的无人机管理平台将能帮助进行航线规划、冲突检测和动态空域分配,实现低空空域的有序共享。



DroneID®运行识别标签系列

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中国等已将“广播飞行参数”写入强制性法规或标准,未遵守将面临罚款或禁飞处罚。

“这个产品能够让无人机拥有多国身份证,想飞哪里都可以合规。”刘莹说。

此外,这套体系还包括一套RGS远程识别地面站,既能探测主动广播远程识别/运行识别信息的合作式无人机,能与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数据融合,识别非合作式无人机,也能接收有人机的ADS-B数据,是低空广域监视网的必备产品。



RGS无人机远程/运行识别地面站系列

而安装在电脑、平板等地面终端的SafeSky®无人机交通管理软件,则类似一个“交通指挥中心”。由于目前国内的超视距飞行活动(即高度120米以上或距离500米以外)需要单独申请空域授权,SafeSky®提供了符合空域管理规定的数据库,用户可及时查询全国200个城市范围内的空域现状,实现合规飞行,并有超视距技术、航路规划、冲突检测等功能,支持多机协同作业。

另一方面,针对无人机,安擎科技也通过研发形成一套超视距自主飞行体系。

该体系包括ARCGine自主无人机系统、无人机机场系统和DAA机载感知规避设备套件。其中,自主无人机系统具备类似汽车智驾系统的“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能力,能在不依赖人工遥控的情况下完成任务规划、路径飞行和状态监控;



ARCGine自主飞行无人机

无人机机场系统提供自动化的起降、充电、存储和任务下发等基础设施,使无人机能够在“机场-机体”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真正做到“无人值守、自动回库”;



无人机机场

DAA机载感知规避套件则在飞行过程中实时探测障碍物、评估碰撞风险,并通过快速规避算法完成安全机动,确保飞行安全。

相较于广泛使用的消费级无人机所配备的以视觉为主的避障系统,安擎科技的DAA首创360°球面感知技术,实现了比单纯视觉更强的全天候、全波段感知,使得无人机在飞行时,对各类入侵空域的目标实时规避,突破了消费机型仅能针对静止障碍的局限,更轻、更小、更省电。

2025年2月,安擎科技在重庆永川大安机场首次参与了低空飞行“压力测试”,规模超过100架无人机。在活动现场,RGS无人机远程识别地面站、DroneID®网络式远程识别模块和DroneID® Mini广播式远程识别模块悉数登场,不仅做到零碰撞,还实现了覆盖大安机场周边120平方公里(高度大于500米)、大安机场上空ADS-B 半径200公里(高度12000米),并演示了空域与非合作无人机之间的探测及鉴别能力。安擎科技在极短时间内将上述监视数据与“九天航驭”平台进行了对接,使其具备与SafeSky®软件一致的监视性能。

03让中国技术融入全球标准

刘莹透露,研发上述产品时,安擎科技的团队花了大精力适配不同国家的标准,尽力满足全球客户对重量、体积、续航、定位精度、散热、电磁兼容等多方面的要求。“测试和合规占了我们不少时间,但这让产品更靠谱。”

在远程识别(RID)/运行识别(OID)方面,中国、美国、欧洲的标准和法规要求存在差异,安擎科技的DroneID®运行识别标签和RGS运行识别地面站是唯一能够满足所有上述国家地区合规要求的产品。自2023年上市后,DroneID®不仅成为全球销量第一,也得到了海内外监管机构的高度评价。



DroneID(R)量产良品率达到95%

2024年,安擎科技已经实现UTM系统商业落地。在2025年世界空域大会上,团队趁热打铁推出的“端到端低空监视解决方案”,主打一站式、全流程、无缝衔接,用户只需要采购或订阅方案,就能实现从低空平台的原始数据采集到最终监控决策的全部功能,不必自行集成多个独立的硬件、软件或服务。该方案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民航空管机构和无人机交通管理服务提供方的广泛关注。

刘莹表示,今年将重点砸向海外拓展和UTM系统的多国监管认证。研发上,公司也在加码,计划五年内打造一个“安全、可认证、面向超视距自主飞行”的航行服务生态。

她认为,技术是安擎科技的立身之本,招纳低空领域的顶尖人才是这两年的优先事项。“聚集资源是一个赛道头部企业所必备的能力,资源的稀缺性会决定能在该赛道保持多久的优势。在现阶段的低空经济领域,技术资源较商业资源具有更高的稀缺性,因此,我们的策略是靠技术先成为一家值钱的公司,然后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为了构建业务上的护城河,她希望安擎科技不只卖产品,还要定规则。作为全球无人机交通管理协会(GUTMA)的成员和国际民航组织工作组一员,安擎科技正在帮中国技术融入全球标准。“标准能避免恶性竞争,也能让客户选最好的产品”。未来,公司还想把技术用到更大型飞行器甚至城市空中交通(UAM),不过她很务实:“先把低、慢、小的飞行器的技术做熟,再往上走。”

对无人机市场的机会,刘莹很乐观。“2023年是UTM元年,这两年多全球各国UTM的法规越来越严,合规需求必然也越来越大。”她相信,低空交通的快捷终将实现普及,而安擎科技要做的,就是为这片天空撑起一片安全网,而安擎科技也将成为低空经济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