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人工智能(AI)行业有泡沫在投资圈子里并不是秘密。关键的问题在于泡沫有多大?什么时候破裂?破裂的信号是什么?杰·金伯格(Jay Goldberg)作为华尔街唯一一位给英伟达卖出评级的分析师,在他看来,英伟达是这轮泡沫的关键。
金伯格是谁?
在分析师云集的华尔街,金伯格以及他所供职的海港证券并非赫赫有名。但他却是唯一一个给大牛股英伟达卖出评级的分析师,并且将目标价位设在100美元。
英伟达评级的分析师
早在今年5月,金伯格就已经开始给英伟达卖出评级,目标价位是100美元。当时英伟达的股价在120美元附近。随后,他在7月和9月的报告中都坚持这个评级。但英伟达的股价一直上涨,最新股价为186.26美元。
在他最早一份卖出的报告中,他写道:“英伟达是当前人工智能支出热潮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但其前景已广为人知,并在很大程度上被该股定价。”金伯格表示,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实际用途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到目前为止,英伟达的许多客户仍在寻求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大投资”回报,这可能意味着2026年人工智能预算将放缓。
他还在报告中写道:“我们的研究表明,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英伟达系统的部署需要复杂的供应链。Blackwell上市一再推迟是佐证。”
除了潜在的供应链问题之外,他还认为,英伟达在该行业近乎垄断的地位中期内可能会面临竞争,因为该公司的主要客户,如meta、微软和亚马逊在努力制造自己的芯片。
虽然金伯格的另类让他看起像个笑话,但他在上周接受彭博采访时坚持了他的观点。“围绕AI的所有炒作,我都持怀疑态度。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泡沫。”他将当前的局面类比为2000年前后的科网泡沫,并警告称,一旦支撑高估值的巨额支出放缓,市场格局可能会迅速逆转。
在金伯格看来,当前英伟达的惊人增长,主要依赖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的巨额资本支出。微软、Alphabet、亚马逊、meta、甲骨文以及OpenAI这6家公司正在争相建设AI基础设施,它们的采购需求造就了英伟达高达4.5万亿美元的市值。
但金伯格提醒投资者关注这些巨额投入迄今为止所产生的实际回报是多么有限。他认为,这种模式与科网泡沫时期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相似,当时思科等公司的股价因预期中的互联网流量而飙升,但当预期未能立即兑现时,股价便遭受重创。20多年后,思科的股价仍未回到2000年的高点。
金伯格警告:“我们现在看到的模式与当时的感觉非常相似。出于很大程度上的心理原因,我们将建起所有这些AI设施。在某个时候,支出将会停止,然后整个体系都会崩溃,我们将迎来一次重置。”
但金伯格在谈到他的看空评级时也表示:“我没有收到任何一个人反驳我的论点。有人说我太早了。但没有人说我是个疯子。我想我们都看到了,AI领域存在过度繁荣的迹象,虽然英伟达是一家好公司,但它并非不朽。”
目前,在华尔街80名覆盖英伟达的分析师中,有73人给予了“买入”评级,另有6人给予“持有”看法。其中,最看好英伟达的分析师是汇丰集团的弗兰克·李,他给的目标价位是320美元。
科技股财报陆续披露 AI支出成关键
本周,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meta都将发布最新的财报。资本支出将是衡量科技巨头AI雄心的重要指标。市场将密切关注巨头们在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规模。根据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提供的分析师预期数据,市场对科技巨头的业绩普遍抱有较高期望。若本周的财报和行业动态能够印证这种乐观预期,科技股或将迎来新的上涨动能。
年初以来,科技巨头的涨幅相当客观,并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对于科技股当前的涨幅的担忧,并非只有金伯格。
美国银行最新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认为AI股票存在泡沫的受访者比例创下历史新高。甚至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被问及是否存在AI泡沫时,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高盛首席执行官David Solomon最近就将当前的AI热潮与科网泡沫时期的狂热进行了比较。
但对于持有英伟达股票的机构而言,做多看多仍然是主流。Clearstead Advisors的高级董事总经理Jim Awad就表示,“AI是一个持续多年的代际周期,我们还处于早期阶段,甚至还没到中期。英伟达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它正在为经济和股市提供动力。”该公司持有英伟达股票。Harding Loevner LP的投资组合经理Moon Surana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现在仍处于投资阶段的早期,目前还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迹象,没有任何GPU处于闲置状态。
责编:王昭丞
校对:盘达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