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前去楼宇送餐,电梯要等5分钟,遇上早晚高峰,一单超时就白跑了!”“商圈没专门地方停车,不锁怕丢,锁了又费时!”“导航到了配送点,发现不让进,但也没明确的指示该往哪送。”10月27日,由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召开的普陀区优化网约配送员全域友好建设协商恳谈会上,网约配送员代表张文强、纵波道出了很多同行的心声。
参加恳谈会的,不仅有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房管局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镇,还有饿了么,居民区党组织、物业代表,重点商圈、入驻商户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可谓“全域”参与,直面“门难进、楼难进、餐难送”的配送裉节,通过群策群力建立普陀区“有对话、有共识、有协议、有指引、有机制”的网约配送员全域友好建设体系。
从“点状探索”到“全域标准”
“对于网约配送员来说,现在的小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A类是人车都能进,B类是人能进车不能进,C类是人和车都不能进。我们发现现在矛盾最多的就是B类小区。”恳谈会上,不少网约配送员直言不讳。
为此,上青佳园居民区代表和小区的物业运营方沙田物业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赵小凤均表示:“问题确实存在。将结合小区现状和特点,新增包括在各出入口增设小区平面图、提供平板拖车、内部增设友好指示牌等相关便利举措,最大程度优化社区内‘最后一百米’配送问题。”
商务楼宇物业代表威斯特物业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高润然则表示,后续将试点在浅水湾1600商务楼宇设置离电梯更近的新就业群体专属停车位,提高取餐效率,有效缩短网约配送员配送时间。
大家实地走访调研重点商圈长风大悦城时,长风大悦城办公室主任孙成程认为:“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网约配送员取餐配送赶时间的心理状态,我们下一步将在靠近电梯区域划设网约配送员专用电动车停放区,并增设友好指引牌,优化网约配送员取餐路径同时进一步规范商圈管理。”
协商恳谈会后,各权益主体共同签署了《普陀区网约配送员全域友好共建协议书》。从推进友好场景建设、提供多元暖新服务、加强教育引导管理、引导融入社区治理等四方面,共同承诺以党建引领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共同探索社区治理与网约配送行业协同发展的全域友好新模式。
现场,又诞生一批普陀区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友好楼宇、友好商圈、友好商户和友好物业。普陀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商户代表、盒马鲜生配送助理王兆程呼吁:更多的商户要力所能及让友好延伸至更多场景。
据介绍,当前,饿了么持续推广“碰一碰”等智能核验方式,实现一次认证、无感通行,今后将推动实现与更多社区门禁系统数据对接。同时,在重点社区和商圈试点投放智能取餐柜,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和降低人车交汇几率。
![]()
建立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会上还发布了《普陀区网约配送员全域友好城区建设指引》。其中包括:实现场景友好,构建全域暖“新”服务生态;实现权益友好,筑牢职业发展保障屏障;实现协同友好,打造治理参与共益体系。
比如,在职业保障上,支持网约配送员灵活参保、加入互助保障计划,并对其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专业技能升级,联合开放大学设立“网约配送员学历提升专班”,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文军认为,建设一个对产业、对新就业群体友好的城区,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物质与空间层面。初期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在硬件设施上,比如解决空间不足、设施不完善、配送“最后一百米”等具体问题。
第二阶段:政策与制度层面。例如,权益保障、城市融入感等。这就不再仅仅是单个部门或企业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联合研究,从政策制度上确保构建的是一个真正权益友好的城区,也就是“市场化”与“法治化”的结合。
第三阶段:精神与文化层面。网约配送员群体也要为社会做贡献。比如,可以充当社区的“移动探头”、平安志愿者、交通协管员等。这意味着网约配送员要成为城市的“合伙人”,共同发挥力量。
他表示,后续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在政策上找到平衡点,形成一个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鼓励基层自主创新,这些创新经验将来也可以被其他地方学习和推广,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
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徐军表示,协商恳谈的关键在协同、落实,要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核心,将新就业群体的需求精准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凝聚共识,探索形成多元协商机制下的城区治理模式,让更多新就业群体与普陀区实现双向奔赴。
![]()
原标题:《如何破解网约配送员“最后一百米”难题?普陀区给出了探索》
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