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吉林代表团带来了一系列破解“卡脖子”难题、引领产业变革的“硬核”创新创业项目。
![]()
从巡天遥测的卫星智绘、驭风驰骋的自动驾驶,到探秘深海的智能传感,再到革新材料的菌物皮革、延长关节假体寿命的医用涂层……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吉林省以博士后人才为引擎,将前沿科技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巡天遥测 智绘万物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天穹智绘-破界三维新章”项目,聚焦虚拟化三维建模与卫星遥感智能解译,实现从遥感数据到三维建模全链条技术自主可控。
该平台具备全自主建模引擎,可自动提取地物参数,模型生产速度达30秒/平方公里。已申请发明专利26项,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数字孪生、低空经济等领域,服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50余家客户。2024年实现营收693万元,未来将加速产业化落地,构建“引擎+数据+应用”产业生态。
自动驾驶 驭风前行
吉林大学张培兴团队研发的“高级自动驾驶汽车加速测试评价技术”取得突破,关键测试指标超越国际先进水平,有效解决自动驾驶测试效率低、成本高等行业难题。
![]()
该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5项,服务中国一汽、特斯拉、吉利等数十家车企,累计完成2000余次测试,缩短验证周期超100天。目前技术应用金额突破800万元,拟融资1000万元用于设备与场地建设,助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蔚蓝感知 洞察深海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马占宇团队研发的“新型拓维解调光纤传感系统”,以干涉成像光学技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海洋温盐深智能感知。
该技术通过商业化成像模组赋能传统光纤传感,突破海洋监测装备关键环节,为海洋探测国产化提供新路径。项目已获国家自然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完成前期技术论证,正推进模块化实验与产业合作,助力我国海洋装备自主研发与应用。
绿色“菌革” 重塑未来
吉林农业大学肖世俊团队成功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菌物皮革绿色生物制造”技术,以自主专利菌种融合AI调控工艺,突破传统皮革高污染、高成本瓶颈。
产品抗张强度达12MPa,碳足迹仅为动物皮革1/12,性能与环保优势显著,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时尚家居等高价值领域。项目已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正推动中试产线建设,助力我国绿色材料产业化发展。
纳米涂层 突破瓶颈
吉林大学李瑞延团队研发的“骨科高端器械结构功能一体化涂层”,通过纳米级结构设计与批量制备技术,使关节假体磨损率降低两个数量级,骨整合时间缩短至2个月,预计可将假体服役寿命延长2倍以上。
该技术已获11项发明专利,完成动物实验验证,正推进产品注册与临床试验,有望突破国产骨科植入体寿命瓶颈,助力提升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化水平。
作者:何泽溟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