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讯(记者 严沁雯)时隔八年,六大国有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终于集齐。
10月27日晚间,邮政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该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该行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名称以有关监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下称中邮投资)。
据悉,筹建工作完成后,邮储银行将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业申请。中邮投资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将作为该行全资一级子公司管理。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表示,设立中邮投资是该行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发挥对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推动该行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邮投资获批筹建,国内银行系AIC已增至9家。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五大行AIC注册资本在145亿元-270亿元之间,最高的是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工银投资)及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投资),注册资本均为270亿元。
事实上,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业务曾长时间受到一定限制在《商业银行法》要求下,商业银行不能直接进行股权投资。故在限制放宽之前,银行参与股权投资主要通过理财子发行私募理财产品募资,间接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或是通过境外持牌子公司投资境内资产等。一级市场则鲜有银行身影。
首批银行系AIC试点始于2017年,工银投资、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农银投资)、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银资产)、建信投资和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交银投资)率先成立。
在行业发展早期,以上五家机构主要通过债转股及其配套支持业务,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杠杆率较高等问题。直到2021年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鼓励AIC在业务范围内,在上海依法依规试点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AIC才开始从债转股向股权投资延伸。
近年来,银行系AIC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2024年9月,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重庆、南京等18个城市。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文称,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同时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
今年,银行系AIC正式从国有行时代正式进入股份行时代,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三家股份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先后获批筹建。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AIC加速扩围释放了积极信号,预计后续将有更多AIC获批筹建,包括股份制银行或头部区域银行有望加入。扩大 AIC 股权投资试点,将有效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当前银行系AIC的市场活跃度如何?据执中ZERONE数据,2025年8月银行系AIC出资30.21亿元,占比27%,其中工银投资以14.47亿元居于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净息差收窄、中收承压的背景下,银行系AIC被视作反哺母行的途径之一。但从已有成绩看,目前在母行净利润占比并不大,同时部分AIC的短期利润存在一定波动。
以最早成立的五大行AIC为例,今年上半年,除农银投资(利润19.36亿元,去年同期12.5亿元),其余四大行AIC利润无明显增长。其中,工银投资净利润27.09亿元,去年同期则为27.06亿元;而建信投资、中银资产和交银投资净利润则在上半年出现大幅下滑,分别实现净利润11.95亿元、8.19 亿元和5.32 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3.34%、43.20%和64.45%。
股权投资这两年并不好做,特别随着IPO节奏放缓,面临的退出问题更加明显。有一级市场行业人士称。
以交银投资为例,交通银行2024年报显示,交银投资2024年利润同比下降22.27%,主要由于2023年同期公司投资项目上市及大额退出实现收益,当年度报告期内无类似事项。
‘退出难’是一个行业问题,已经有越来越多资本把目光投向并购等方式,以此作为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来提高收益或保证资金回收。上述人士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