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MiniMax M2:所有坑都踩过,才能做出所有人都能用上的Agent

IP属地 中国·北京 硅星人 时间:2025-10-28 10:12:00


作者 | 王兆洋
邮箱 | wangzhaoyang@pingwest.com

1

8%!

最近一个月,基础模型似乎又有点多起来。但若仔细去看这些模型厂商的动作,大体还是走出了两条路。

一种是在诸多难点里选择一个死磕,成为这个单点上的SOTA。这种路线可以快速在开发者群体留下一个明确的印象,但也可能限制住了一家模型公司的“基座”属性。另一种则是在各个模态上全面前进,在一个最全面的基础模型蓝图里不停交出一个个关键拼图。

已经有了全球最强语音模型和视频模型的MiniMax就是第二种。而它最新的拼图,是MiniMax M2。

10月28日,MiniMax正式发布了MiniMax M2。根据官方的信息,MiniMax-M2是一款专门为coding和agent打造,但同时保持了轻量级和灵敏度的模型。除了基于通用能力上的专门优化,它目前的上下文窗口保持了目前此类模型的通用水准,最大输入token和输出token总和为200k,最大输出(max_tokens)为128k。它也提供了开发者期待的端到端工具使用性能。


官方定义它是“极具成本效益的模型,提供全球最高性价比和极致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模型为2300亿总参数,而激活参数控制在了100亿。

在全球评测模型最受认可的,覆盖了数学、科学与编码等多个核心领域能力的榜单之一,Artificial Analysis榜单上,M2总分目前位列全球前五。也就是,它是一个在MiniMax过往模型强大的基础能力基础上,优化了coding和agent能力后,依然可以在综合能力上不牺牲太多的模型。

而更关键的是这一切达成的同时,它的价格再次大幅下降。根据MiniMax的介绍,它在一些任务上的成本只有Claud的8%。

目前MiniMax模型的API价格定在每百万Token输入0.3美金/2.1元人民币,输出1.2美金/8.4元,同时,它在线上提供每秒输出Token数在100左右的推理服务,且这个速度还在继续提升,这让它从价格和速度综合性能上来看,成为最具性价比的模型之一。

在发布后,MiniMax也宣布延长免费测试时间,11月6日前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它。MiniMax在官方文章里写道:“我们目前在免费提供MiniMax Agent,直到我们的服务器撑不住为止。”

这一策略也得到显著效果,限时免费期间开发者的调用量正在快速增长,它已经成为现在OpenRouter上调用量第十的模型。


能达到这样的成本控制,一部分是因为模型技术上的更新,但同时也来自于工程能力。在此次模型发布同时,MiniMax也宣布,其 Agent应用同步更新,它的安卓/IOS版本同时发布。

这个策略和OpenAI发布Sora2时类似,今天的模型从第一天就要以产品的样子展示,因为模型和工程等能力已经分不开,而当你使用这个以Agent能力吸引用户体验的产品时,能更直接体验到模型的能力进步,这些技术上的变化,不只是论文和技术报告里的表述,而直接成为用户可以在使用的时候感受到的产品能力。这也为其他模型能力的最终融合提供了一个统一出口。

1

实测:丝滑!

为了了解 MiniMax M2 的实际表现,我们做了几组测试:写文章的速度、写代码的能力,以及能否像程序员一样完成整个开发闭环。

测试 A:速度

第一项测试,我们让 M2 和 Claude 4.1 用同样的题目《AI智能体的未来》写一篇约 800 字的中文文章。要求不复杂,只看速度。

M2 几乎是秒出,Claude 还在一段段生成的时候,它已经写完了四段。这不是那种糊弄,内容结构和语言也都正常。从体验上,M2 给人一种很少见的“响应即结果”的感觉。

测试 B:编程能力

第二项测试更像真正的工程挑战。我们用了经典的 Gilded Rose Refactoring Kata,这是程序员常拿来练手的老项目。

简单来说,它包含一个基本的物品管理系统,系统会按照规则更新商品的质量。为完成任务,它原本的代码需要改进,模型的任务就是确保不影响原有功能的情况下,逐步优化代码结构,完成特定目标:在原代码基础上加一种新商品“Conjured”,让它的品质下降速度是普通商品的两倍,到期后再翻倍。

当模型加载项目后,它自动判断语言版本,选择 Python 实现作为操作对象。M2 首先解析出原始代码中的五种商品类型及其逻辑关系——普通商品、Aged Brie、Sulfuras、Backstage Passes、以及在测试中出现但尚未实现的 Conjured。它明确识别出原始代码的主要问题:条件分支复杂、逻辑重复、不利于扩展。

M2 随后提出方案:采用策略模式重构。它为每个商品类型建立独立类,使更新逻辑彼此隔离;同时新增 Conjured 类,定义“每天品质下降两倍、到期后再翻倍下降”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它同步修改测试脚本和示例文件,确保数据初始化、实例化方式及边界条件与新架构一致。

第一次测试时,部分断言未通过。M2 自动读取错误日志,并分析根因。几轮之后,所有测试全绿。

从交互过程看,M2 并非简单地“生成代码”,而是在执行一个标准工程师的任务循环:阅读 → 分析 → 重构 → 实现 → 调试 → 验证。它理解上下文、能跨文件修改、能根据测试反馈定位问题并自我修复。它在一个中等复杂度的项目中展示出清晰的架构意识、错误修复能力和稳定的执行表现,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由一名软件工程师完成的工作流程。

测试 C:端到端开发

另外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看它能不能独立完成一次完整开发。只给它两个文件:一个空的 calc.py,一个测试文件 test_calc.py,要求实现加法和除法,还要能处理除以零的错误。

它先读测试,再写代码。第一次运行 pytest 报错,它马上分析错误原因——方法没定义、异常没处理。修完后再跑,立刻通过。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从空白文件到测试全绿。

测试 D:交互网页

另外为了更加直观一些,我们也用了比较经典的网页交互任务来测试。

在这轮测试中,我们采用了“受控指令”的方式来评估大模型的 three.js 编程能力。我们的 prompt 明确规定了每一项功能,避免让模型自由发挥或凭经验补全,从而能更清晰地观察它在严格约束下的执行准确度。

指令中要求模型实现的功能包括:创建一个太阳与三颗行星的三维场景;行星颜色各异,并具备自转与公转动画;轨道辅助线可见;使用 requestAnimationframe 实现循环渲染;同时在页面中加入可调控制面板,支持调整动画速度(timeScale)、显示或隐藏轨道(showOrbits)、修改三颗行星的公转半径(radiusA/B/C),以及统一控制行星大小(sizeScale)。

评测时,我们对照这些具体要求,一项项核查生成网页是否确实实现了对应功能。

结果显示,m2在第一次编程时候,完成了“统一控制行星大小”之外的所有功能,而“统一控制行星大小”也在新增一次对话后修改成功。

从运行日志来看,模型的工作过程呈现出清晰的“生成—验证—修复”三步节奏。它先按指令搭建完整的 three.js 场景,包括太阳、三颗行星及轨道动画,并逐步验证运行效果;在发现行星缩放后消失的问题时,没有重新生成全部代码,而是像开发者一样逐层排查原因,最终判断是几何体替换破坏了渲染引用,并改用 planet.scale.setScalar() 进行安全缩放。整个过程展现出较强的逻辑性与工程意识,说明模型不仅能生成代码,还具备一定的调试与优化能力。

1

MiniMax自己的一张蓝图

今天Agent已成为一个最明确的技术演进和落地路线,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争论——究竟是“模型即agent”,还是应用本身大量工作其实无法被模型一口吃掉,这些话题几乎每天都被讨论。

MiniMax M2的出现给这些讨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启发:

在各模态模型上都达到SOTA的模型公司,可能才是最能把Agent能力更好提供给所有人的公司。

目前MiniMax 的语音模型和视频模型都是全球SOTA的水平:在Artificial Analysis的Text to Speech Arena Quality ELO上,MiniMax的语音模型Speech-02-HD今天依然是领先OpenAI和ElevenLabs等公司模型的存在。视频模型Hailuo 02接下来也会迎来更新,它在发布多个月后依然在多个评测榜单上位列前五的位置。

而这些模型的优异表现都不是单纯的“雕花”创新带来的,MiniMax 的Speech模型有自己全新的Flow-VAE架构,Hailuo 02此前升级使用了NCR的架构,靠此推动整个模型对复杂指令和场景的理解能力提升。

MiniMax这家公司有一种和许多公司不同的技术追求,它宁愿多花一些时间,慢一点,甚至显得“拙”一些,也要为整个技术的底层进步添些砖加些瓦,进而解决技术落地过程里的真问题。

今天M2背后的“文本模型”领域,MiniMax也走过了相似的路。从年初发布和开源的MiniMax 01系列开始,到后来的M1、今天的M2,模型从线性注意力机制,到新的强化学习技巧CISPO,再到更彻底地为Agent能力做特定优化,最终MiniMax交出了它自己心目中这个阶段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Agent,它是模型,也是应用,是MiniMax“让每个人都拥有充裕的智能”过程里重要一步。

所以,不必区分谁是Agent公司谁是模型公司,真正重要的就是体验。而这种体验最根本的区别,来自于对模型全方位能力的真正自主的把握。在各个重要模态上,坚持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训练模型,并逐渐获得现实收益,这可能是MiniMax今天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

今天的MiniMax继续在按照它自己的路线,交出一个个拼图。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些不同模型的节奏,技术突破的节奏和把这些模型能力变为应用的底层能力,都是这张蓝图的一部分。而接下来,我们也许可以期待一把,拥有了各个模态的不同强大模型的MiniMax,会如何把它们融合起来。这可能也会是下一个突破的来源。


目前,MiniMax M2 可以通过 MiniMax Agent APP,API和各大模型平台上使用,且MiniMax宣布Agent和模型全球限时免费14天,各位可以体验起来了。


点个爱心,再走 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