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场
2024 - 2025 两年间新茶饮头部品牌扎堆上市,资本注入带来资源集中,加上公众关注放大品牌能量,2025 年有望成为一个爆发窗口期。再者,年初引爆的外卖大战将茶咖品类推上风口浪尖,时有奶茶店爆单门店骑手拥挤的词条上热搜,这便又有一层时运加成。
在此窗口期内,各家品牌却呈现出了不同的业绩曲线。2025 上半年,蜜雪集团实现收入 148.7 亿元,同比增长 39.3%;同期净利润为 27.18 亿元,同比增幅达到 44.1%。
古茗上半年实现营收约 56.63 亿元,同比增长 41.2%;净利润约 16.25 亿元,同比增长 121.5%,已超过其 2024 年全年 14.79 亿元的净利润。
作为同期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品牌,蜜雪冰城的稳健攀升多少还在意料之内,古茗则创造了一些惊喜。现制茶饮头部品牌中古茗的定位一直是主攻下沉市场,走区域加密扩张路线。
去年的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古茗 80% 的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其在乡镇门店的占比远高于其余前五品牌。今年上半年古茗门店规模同比增长 17.5%,且保持了在广阔下沉市场的持续渗透。
另一边,茶百道与沪上阿姨上半年营收增速略显疲软,上市品牌中定位更偏向中高端的霸王茶姬营收规模位居前列,但净利润仅为 7.55 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 13.07 亿元,同比仅增长 6.78%。显然无法与去年同期的风光之势相比。
数据之下,经营策略的分野更值得探讨。以狂奔的古茗和保守的霸王茶姬为例,前者积极参与外卖补贴拉高销量,重点攻克咖啡赛道拓宽品类;霸王茶姬则对品牌调性的滑落风险充满警惕,在外卖大战的喧嚣之外选择更稳健的品牌增长策略。
与此同时,两条不同的支线也折射了一些行业走向之辩。比如被谈论过很多次的下沉市场,或许还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比如性价比路线是否是新茶饮的唯一出路。
01、对手纷纷跨界,得下沉者狂奔
茶咖混战,本质上是因为大家都捉襟见肘。
双方盯着同一片消费空间,且越来越有接壤的趋势。它们本身同属现制饮品,定价上也都在争夺同一片价格带;同时其功能性高度相似,调味和配方也多是为了满足类似的口味。
在总的消费频次没有增加的前提下,茶咖势必会互相侵蚀,都希望自己能够场景通吃。就像去年 8 月,瑞幸咖啡推出轻轻茉莉轻乳茶,并且喊出上午咖啡下午茶的口号,试图实现产品全时段覆盖。
相对而言,茶饮这边的创新压力还要更大。据红餐智库,截至 2025 年 8 月,全国茶饮门店数达 66.9 万家,咖饮门店数 28.8 万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190 亿元。而在红餐选取的 76 个茶饮与 54 个咖饮品牌样本中,推出新品近 1992 款,其中茶饮新品占比 66.0%。
在这个价格带,普通消费者能够轻松数出一连串知名品牌和无数网红单品,且各有其风靡程度的巅峰与退热期。当任何一个品牌都很难长期维持领先优势,消费者的忠诚度就无从谈起。因此,大单品+低变动模式在这个赛道很容易失灵,因为消费者不固定、竞争烈度大、品牌壁垒脆弱。
而信奉大单品策略的霸王茶姬上新频率一直偏低,在强营销加持下其单品定价又在中端价格带中偏高,且为保持品牌调性不愿随补贴大流降价。
与此同时,以古茗为代表的众多新茶饮品牌基本都在适应这类饮品的快消本质。频繁推出新品,或是结合时令特色、或是挖掘区域品类,再加上与各类热门 IP 联名,更有跨界到相似赛道(如咖啡)。把门店当做一种饮品的百货商场,只求全方面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霸王茶姬引以为差异化的品牌价值,实际上正在被前浪后浪们不断冲刷。
03、写在最后
其实霸王茶姬也在做向外求增长的尝试。比如推出茶姬现萃全新店型,其主打的现萃产品和意式浓缩的制作思路类似,在中式饮品的基础上做了适应当代人需求的功能和口味改造。
以及出海。霸王茶姬 2018 年就成立了海外事业部,今年先后在印尼、美国和越南开出首店,海外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这些稳健型的发展策略,需要更长的周期验证成效。
而在当前这个新茶饮的热战场,似乎是得下沉市场者得天下。行业本身有从高速增长期归于平稳的趋势,外卖大战这一意外的催化剂又起到了加速洗牌的作用。于是我们看到上市企业中,蜜雪冰城和古茗这类在下沉市场优势明显的企业表现突出。
我们不能断定现制饮品的出路只有极致性价比,但在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切换快速的新茶饮赛道里,走品牌价值路线的霸王茶姬难免遇上一种时间差:品牌战略从启动到消费者广泛认可,再到规模化盈利这一过程,可能被竞争对手更快的低价+新品打法拉开距离。这就要求它要么尽力弥补,要么保持耐心。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