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全球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唐山是一座因钢而兴的城市,2024年粗钢产量达1.3亿吨,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作为百年工业重镇,唐山市拥有门类齐全、链条完整的钢铁产业体系。连日来,上游新闻记者在唐山市采访了解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正与钢铁产业融合,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与工业软件相结合,让人工炼钢升级为“AI炼钢”,钢铁产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给钢铁生产安装“智慧大脑”
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新区,无人化、智能化场景正颠覆着人们对钢铁企业的想象。这是一座新建起的沿海钢铁基地,走入该公司,郁郁葱葱的植被,园林化的厂区,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座钢铁工厂。“我们公司在铁钢轧全流程创新应用238项行业前沿稳定的新工艺、新技术,很多技术为全国乃至全球首创。”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邝霜说。
![]()
唐钢公司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摄
邝霜表示,先进的装备和工艺,使唐钢新区产品档次迅速升级,形成以高档次汽车宽幅面板和高强汽车用钢为主打,以高级别管线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结构用热基镀锌板等为重点的高端特色产品群。
“钢铁企业的设备,比如炼铁高炉,运转起来是不能停的。”唐钢公司信息自动化部副部长周涛表示,这些设备某个环节一旦停止运行,就会对整个钢铁生产流程、能源消耗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此外,钢铁生产流程长、体量大,订单量多、品种规格复杂,为了实现订单与生产的最优排列组合,依靠人工来安排是不可能实现的。
“2015年,我们从国外引进生产排程系统,技术受制于国外,且功能固化,不能根据公司的生产安排进行调整和升级。”周涛表示,这个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容易出现排产不合理、交付不及时的问题。
为了给炼钢整体流程安装一个“智慧大脑”,周涛和同事们投入到一体化生产排程大模型的研发中。“好在我们公司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生产线较为先进,存储了大量的炼钢参数和信息。我们把超过13万个知识点3800多万字的冶金规范知识库,以及流程仿真、计划调度专业模型,都融入这个大模型中。它能够深度分析企业历史营销数据、客户数据,从而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帮助企业制订更为合理的经营计划,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运营成本。”
2022年12月26日,唐钢公司自主开发APS(生产计划排程)系统,落地唐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冷轧产线。该系统利用大模型等技术,能够及时处理分析数据,精准找出生产排程“最优解”,让汽车板生产实时保持资源最优配置和产能充分利用。
在唐钢公司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十几米宽的蓝色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类关键节点数据。“我们现在只需要在电脑屏幕前,打开全流程一体化生产计划排程系统,给各生产工序下发自动编制的生产计划,就能完成复杂的生产排程。”
过去,一个热轧钢卷的订单,从接单到交付需要18天。生产计划排程系统投用后,订单交付整个流程只要13天,周期缩短了近30%。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我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唐钢公司“新一代冶金流程钢铁智能工厂”入选。
“AI炼钢”覆盖90%工艺场景
“过去炼钢靠经验,现在炼钢靠模型。”周涛表示,公司将钢铁产业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模型算法,覆盖了公司90%以上的工艺场景,通过模型算法不断迭代自学习,产线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
回忆起刚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炼钢工人需要凭借经验调节氧气、计算加料量,满身满脸灰尘的样子让周涛感慨不已,当年由于炼钢车间粉尘较大,工人们的口罩都是黑的。
![]()
工人实现"一键炼钢"。图片来源/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工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有了大幅提高。在如今的炼钢工厂中,工人只需要站在智能设备前,通过"一键炼钢"系统,整炉钢的冶炼过程就会自动完成。AI大模型可以实时分析炉内声呐、烟气数据,精准控制每个环节,变人工炼钢为“AI炼钢”。
周涛介绍,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对能源进行动态调配,比如在加热炉燃烧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通过残氧仪实时检测数据,自动调节空燃比,减少板坯烧损。“这就是我们已经应用于生产的加热炉自动燃烧大模型,它可以根据板坯入炉、出炉的温度,自动对整个燃烧过程进行调节,让板坯以最适宜的温度出炉进入热轧工序的生产。”
AI的应用还延伸到日常管理中,周涛拿出自己的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几个微信工作群。“在群里发通知的是人工智能助手,它会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以及如何解决发到群里,技术人员根据提示进行实时调整,确保生产的稳定运行。”
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如今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实现了绿色低碳突破,利用AI动态调节能源供给,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40千克标煤,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制造流程方面,全面推行炼钢冶炼工序模型化、操作标准化、全流程一体化集成,炼钢效率提升10.3%。
唐山构建钢铁智能化生态
“唐山正以大模型应用为抓手,构建‘政策引导、龙头引领、场景深化、迭代升级’的钢铁产业转型格局。”唐山市数据局负责人表示,经过调研,当前钢铁行业对大模型的需求集中在生产优化、安全管控、绿色低碳、成本控制及自主可控五大方向。
例如,针对钢铁生产高风险、高要求的特点,大模型可替代人工完成安全隐患识别、设备状态监测和产品缺陷检测,解决传统管理中漏检率高、响应慢的问题;在绿色降碳领域,通过优化能源消耗、控制铁水温降,助力企业应对“双碳”目标;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模型还能通过价格预测帮助企业控制经营成本。
![]()
工人通过智能系统调运铁水运输。图片来源/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目前,唐山市选取有成效、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从“小切口、小场景”出发,循序渐进推进大模型开发应用。2024年以来,已推动15个钢铁领域垂直大模型和159个相关配套应用场景落地,形成系统性推进态势,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唐山市的龙头钢铁企业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形成了以唐钢、首钢京唐、首钢迁钢等企业为核心,鑫达、纵横、报春电商等多点发力的布局。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贯穿生产全链条,涵盖排程、炼钢、物流、质检、供销等关键环节,实现“四提升一降低”的显著成效(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水平、提升管理能力、降低能耗排放)。
唐山市数据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钢铁大模型成熟经验为蓝本,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逐步向装备制造、港口、化工、机器人、医疗、教育等领域拓展。通过释放应用需求推动数字企业招引培育,加快形成智能化协同生态,反哺钢铁产业上下游协同效率提升,强化产业链主导权。持续挖掘钢铁全流程大模型应用场景,聚焦高端钢材研发等关键领域,助力突破技术瓶颈,并深化国产化替代成果,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优势。支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破解数据孤岛问题,依托转型金融支持,推动大模型与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生态。
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