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欧莱雅兰珍珍:科技女生赋能计划已触达20万学子,中国模式创新正在走向世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0-28 12:17:34

环球网

“在科学教育领域,企业不只是‘支持者’,更应是‘创新者’和‘连接者’—— 我们既要整合国内外顶尖科学家资源,为科技女生搭建与诺奖得主对话的平台;也要把我们自己的生物科技资源、工厂技术转化为她们能听懂的科普内容,让科学离她们更近。”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表示。


近日,在“一代耀一代·去突破”为主题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教育论坛暨第二届科技女生赋能论坛期间,兰珍珍说道,“当我们突破地域和观念的限制,从女生需求出发搭建长期机制,‘一代耀一代’就不再是主题,而是无数科技女生用热爱与坚持书写的成长故事。”

科技女生代表、复旦大学大一新生翁佳宇这样分享她数次参与“科技女生赋能计划”的成长感受:“女生去做科研工作,不是要打破天花板,因为我们本来就站在天空。就像孙悟空一样,我们也能拿起‘金箍棒’,开辟属于自己的科学之路。”

从今年6月王小云院士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到“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中国模式的全球推广。如今,中国科技女生的声音正在被世界听见。

从中国到世界:“三维模式”种下20万颗科学种子

“倡议不是口号,而是点亮科技女生梦想的星火。”兰珍珍分享的这句话,正是“科技女生赋能计划”过去一年的真实写照。据兰珍珍介绍,自去年发布《“一代耀一代”科技女生赋能倡议》以来,该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播种”三维模式,已覆盖全国9个省市的100余所学校,触达近20万名中学女生,更实现了从中国经验到全球推广的突破。

“请进来”让本土榜样成为国际化启蒙的起点。该项目邀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走进校园,用真实经历打破性别对科研的限制。在福建福安一中,女科学家鲍红丽的“化学魔法箱”课堂上,她那句“性别从来不是限制,热爱与坚持才是钥匙”,深深影响了现场学生翁佳宇——这位曾作为项目代表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交流的女孩,如今已考入复旦大学,成为科学精神传承的鲜活案例。截至目前,此类校园分享已举办5场,让科学梦想有了具象的模样。

“走出去”则为科技女生打开国际视野。9场实践活动带领女生走进进博会、科研机构、先进工厂等场景,甚至深入兰州大学开展“科技女生赋能营”。在今年7月的赋能营中,初一女生马茹平从“对AI一无所知”到独立完成AI沙尘暴分析工具,并能用英文上台汇报,完成了令人震撼的蜕变。兰珍珍强调:“本土培育与国际历练的结合,才能为科学人才筑就坚实基石。”

而“广播种”让中国科学教育声音走向世界。该项目录制“女科学家的答案”科普视频,记录世界级科学家的寄语,通过媒体与科普博主的传播,收获7000多条报道、超13亿次社媒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王小云院士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时,科技女生代表孙艺菲作为颁奖嘉宾站上联合国舞台,这一时刻不仅让中国科技女生的声音被世界听见,更推动欧莱雅企业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达成合作,计划在全球推广“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中国模式正式成为全球科学教育的“灵感源泉”。

在“科技女生赋能论坛”上,欧莱雅中国联合上海临港新区宣布正式启用“科技女生赋能计划”临港基地以及科技女生赋能营正式开营。当晚,科技女生们不仅以6人每组的形式“开团破冰”,还聆听了特邀知识内容创作者作为导师就AI与计算机学习心得和物理与艺术的结合带来的科普分享。

破界与共生:科研机构与企业共筑“无天花板”成长环境

“航天本质上是对未知宇宙的探索,这种吸引力不分性别。”在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科学所副所长陈雯看来,打破女性科研“无形天花板”,需要让女生真正走进科研场景,感受“科技无性别”的氛围。作为顶科论坛的长期合作伙伴,该研究院今年受邀参与科技女生赋能活动,为女生们打开一扇“触摸太空”的大门。

科技女生们一同前往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展开“航天之旅”。这次女生们不再只是“参观者”,而是化身为“探索者”, 近距离领略航天科技的魅力。



据陈雯介绍,研究院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让科技女生全方位了解航天科研:从介绍“墨子号”“悟空号”“夸父号”等科学卫星的研发背景,到带领女生走进卫星厂房观察实物,再到讲解“工程技术如何服务科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旨在消除科研的“距离感”。“我们希望让女生看到,航天领域不仅有男性身影,女性同样能在设计、研发、运行等关键岗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女航天员、女战斗机飞行员一样,她们也能探索蓝天与宇宙。”陈雯说道,“无论她们未来是否从事航天领域,科学思维与探索精神,都将成为成长的重要力量。”

这种科研资源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正是兰珍珍眼中“突破地域与观念限制”的关键。她在受访时提到,企业在科学教育中不仅是“支持者”,更应是“连接者”:“我们调动欧莱雅的全球资源,也联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这样的顶尖机构,就是为了让女生看到‘科研离生活不远,离自己更近’。”例如,“科技女生赋能计划”曾带女生参观欧莱雅工厂,通过女工程师讲解AI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让她们明白“父母日常使用的护肤品背后,也藏着精密的科学逻辑”;走进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时,科学家将公园散步变成“科学探索之旅”,让女生们发现“生活处处是科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