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瞄准“十五五”,抢占种业科技制高点!上海这一水稻联合育种攻关项目宣布启动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8 14:17:09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近日,在位于金山区的上海湾区高新区,2025年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联合育种攻关)启动会暨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作物表型组学支撑未来育种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农业科技前沿,为种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首先举行了2025 年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联合育种攻关)《水稻商业化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启动会。有关专家在会上表示,种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基石。当前,智能设计育种加速发展,高质量基因型、表型与环境数据的获取,已成为融合育种家宝贵田间经验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键基础。2025年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联合育种攻关)已被市农委列为农业“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前沿科技和重大专项,这也是上海抢占种业科技制高点、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的关键举措。


据该项目主持人、中科荃银总经理方玉介绍,《水稻商业化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建设及产业化》项目包括四方面内容,分别为:构建覆盖全国重要水稻种植区域的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平台,为智能设计育种打好基础;优化技术参数并集成新技术成果,形成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与传统育种融合,推进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开展品种选育的商业化应用;良种良法配套促进新品种推广,带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比如,在构建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平台方面,项目组将以上海为核心,在长江中下游稻区、长江上游稻区、华南稻区等我国南方重要的水稻种植生态区,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株高、生育期、分蘖等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之后,结合已有的数据,构建核心种质资源表型—基因型数据库,并建立起水稻育种涉及的基础研究、育种、推广和管理等单位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为构建水稻育种的智能设计、高效检测等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创制不同环境条件下适宜的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又如,在商业化应用方面,通过智能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快速创制育种所需的不同类型的水稻种质资源,特别是与骨干亲本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新种质,为选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基础;开展已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基因组解析,将相关的智能设计育种技术服务于全国多个育种和研发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加快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并参加区试并通过国家级审定。

在会上,各单位项目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项目任务及进展情况。在专家咨询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项目技术路径与产业化落地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一系列前瞻性建议。


专家咨询会后,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拉开帷幕。作为水稻育种领域青年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青年学者围绕作物籽实智能感知研究及应用、多组学支撑、农业传感器与人工智能、水稻基因组学等前沿方向展开交流分享,展现了青年科学家在种业创新中的活力与担当。


近年来,上海湾区高新区将种源农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持续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2023年,中科荃银入驻高新区红光村,建设220亩科研育种与展示示范基地,开展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入驻以来,企业成果丰硕:所选育的“嘉禾优175”荣获第五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并入选2024浙江·长江下游水稻新品种大会推荐品种;“水稻导航育种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赛二等奖;2025年,中科荃银获评“上海市新型研发机构”,体现了其在育种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

目前,上海湾区高新区正积极推进中科荃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预计总投资约1亿元,未来将成为支撑长三角地区种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接下来,通过“科研平台+示范基地+产业转化”模式,上海湾区高新区将逐步构建起从科技研发、育种实践到产业发展的完整种业链条,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种源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原标题:《瞄准“十五五”,抢占种业科技制高点!上海这一水稻联合育种攻关项目宣布启动》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黄勇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