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马斯克Grokipedia刚上线就翻车?被指照抄维基,中文支持一塌糊涂

IP属地 中国·北京 机器之心Pro 时间:2025-10-28 18:16:25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刚刚,马斯克预热了几个月的 Grokipedia 终于上线了。



简单来说,Grokipedia 是 xAI 于 2025 年 9 月提出的开源百科平台,它的诞生就是为了挑战维基百科。因为在马斯克看来,维基百科不够中立,充满了偏见,而他要做的 Grokipedia 在准确性和中立性方面都要超越前者。



Grokipedia 的「Wikipedia」词条提到了维基百科的偏见问题。

马斯克还强调,Grokipedia 将秉持「开放无障碍」的理念,允许任何 AI 或人类自由调用。不过,这次发布的只是 0.1 版本,马斯克表示,1.0 版本要比这个初始版本强 10 倍。



Grokipedia 是一个 AI 驱动的百科全书,内容由 AI 生成,所有内容都将经过 xAI 驱动的算法系统进行事实核查、偏见检测与逻辑一致性评估。虽然马斯克声称这种做法旨在清除噪音、回归事实,但该做法的有效性颇受质疑 —— 如果维基百科反映了其人类编辑及其来源的偏见,那么人工智能也有同样的问题,即数据本身的偏见。





维基百科上的「Grokipedia」条目,其中多处提到 Grokipedia 存在偏见。

官网显示,Grokipedia 目前有 885279 篇文章可用,和维基百科的数百万篇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准确性问题,Grokipedia 允许用户指出问题,并提供修改建议和相关链接。





部分词条已经有可见的编辑记录。



有人认为,这种编辑模式有利于大家发现一些在词条中长期存在的错误,看起来是有价值的。





有意思的是,针对来势汹汹的 Grokipedia,维基百科的运营方维基媒体基金还发了一份声明。他们表示,「维基百科的知识当下是、未来也永远是人类的成果。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通过公开协作与共识共建,打造出一份中立、鲜活的人类认知记录 —— 它既体现了我们的多样性,也承载着集体的好奇心。这类由人类创造的知识,正是人工智能公司生成内容的基础;即便是 Grokipedia,也离不开维基百科的存在。此前已有过多次打造维基百科替代版本的尝试,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与使命。」



此外,维基百科本身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最近有文章指出,现在使用维基百科的人正在减少,AI却在增多,因为 AI 工具会直接从它的文章中提取答案。而且,维基百科本身已经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自动检测不良编辑,避免有人向文章中插入虚假信息、攻击性语言或垃圾信息。该系统不会自行发布或批准编辑,但它会标记可疑的更改,以便人类编辑者能更快地审查。

Grokipedia PK 维基百科

目前许多用户已经分享了使用体验。其中热度最高的帖子之一,对比了 Grokipedia 和维基百科在 George Floyd 词条上的差异,评论区的讨论也相当激烈。



争议点在于 Grokipedia 的导语部分首先提到 George Floyd 是一名有长期犯罪记录的美国男子,而维基百科的导语部分仅写了他被暴力执法致死,其犯罪记录则放在了「个人生活」部分。





博主认为,Grokipedia 不像维基百科那样存在意识形态灌输,但评论区针对这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有评论指出,双方都存在偏见,但对 AI 没有采用中立写法提出了疑问。



当然马斯克也不会错过这个热闹。



另外有用户表示,Grokipedia 有词条直接照抄维基百科。



有些词条下方确实写着「改编自维基百科」。



对于这一问题,之前也有人问过马斯克,马斯克的回应是「年底前解决」。

我们也实际体验了 Grokipedia 的当前版本,看看它在产品形态和使用体验上究竟表现如何。

Grokipedia v0.1 的界面设计极为简洁,可供调整的选项仅有深浅模式切换,页面中也完全没有图片。

以前面的 George Floyd 为例,Grokipedia 在这一个词条中详细陈述了 Floyd 的生平经历、Floyd 之死事件、争议和影响等,而维基百科中 Floyd 之死是一个单独的词条,Grokipedia 相对来说阅读体验更流畅。



不过在测试中,我们发现 Grokipedia 在别名识别与实体映射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

例如,在维基百科中搜索「P. Diddy」时,系统会自动跳转至艺人本名「Sean John Combs」的词条,实现了同义名的智能关联。



而在 Grokipedia 上,输入「P. Diddy」则无法直接检索到对应页面,只有输入本名「Sean John Combs」才能命中结果。



同样地,搜索马克・吐温的本名「Samuel Clemens」时,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另外我们发现 Grokipedia 对中文内容的支持存在明显不足。例如,使用中文输入「鲁迅」无法获得任何结果,只有以「Lu Xun」搜索时才能命中相关页面。



而搜索类似「苹果」、「谷歌」的词条,会已读乱回。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次「百科之王」大战的梗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