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讯(记者 邵雨婷)历经两月暂缓审议,今年A股首家获受理的IPO企业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金新能)带着一身争议再度叩响科创板大门。
上交所官网显示,泰金新能科创板IPO于2024年6月获受理,2025年8月29日首次上会后被暂缓审议。10月21日完成二轮问询后,公司将于10月31日再度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
作为电解装备龙头,泰金新能核心产品订单逐年萎缩,高企的负债导致企业现金流承压,监管层连环追问其业绩增长能否持续,研发投入的吝啬如何支撑硬科技的标签,泰金新能二度上会能否闯关成功?
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平均值,监管质疑业绩稳定性
据前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上市委会议现场主要针对泰金新能的业绩下滑风险以及收入确认等进行问询。
监管要求泰金新能结合公司主要产品在手订单、发货数据、验收进展、经营性现金流以及行业周期等情况,说明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说明公司主要产品验收期延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公司收入确认政策是否一贯执行,收入确认时点是否准确。
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过去三年业绩呈现增长态势,2022年到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泰金新能分别实现营收为10.05亿元、16.69亿元、21.9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8亿元、1.55亿元、1.95亿元。
尽管如此,监管仍对其稳定性存在疑虑。这或与泰金新能负债高企,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有关。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泰金新能合并财务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35%、92.04%、84.86%。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61.19%、59.17%、59.21%。
泰金新能表示,资产负债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随着业务增长合同负债金额较大。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10.02亿元,占总负债的38.42%。泰金新能称,随着对应的产品陆续验收,合同负债将结转到营业收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随之下降。
但是,2024年,公司主营产品订单金额出现下滑。其中,电解成套装备获得订单金额(不含税)分别为26.30亿元、16.90亿元、1.56亿元;钛电极获得的订单金额分别为 5.71亿元、5.88亿元、7.67亿元。
泰金新能称,2023 年下半年,头部铜箔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大多数铜箔厂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扩产和新建项目出现延缓或暂缓,公司的发货数量逐步出现下降,验收周期加长,且新签订单和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了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6亿元、2.10亿元、-4.70亿元、1451.32万元。
泰金新能称,若公司经营出现波动,特别是货款回笼出现短期困难,且不能拓宽融资渠道时,公司将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风险,对公司经营或造成一定影响。
在最新的回复函中,泰金新能称,2025年及2026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77亿元、20.15亿元,同比增长8.34%、-15.23%;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和1.75亿元,同比增长10.72%、-13.74%。
研发费用低于同行平均值,募资金额缩水近半
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钛电极以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终端应用于大型计算机、5G高频通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目前,泰金新能已实现4-6μm极薄铜箔生产用阴极辊的制造,2022年,泰金新能率先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直径3.6m阴极辊及生箔一体机,2023年,公司阴极辊产品和铜箔钛阳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
科创板八条提出,要严把入口关,坚决执行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作为新国九条发布后沪深交易所首个获受理的IPO企业,泰金新能的科创属性备受关注。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755.39万元、4854.30万元、7183.97万元,三年累计研发费用金额为1.5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8.31%,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4%、2.91%、3.27%,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5.33%、5.80%、7.25%。
对此,泰金新能却表示,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处于同行业可比公司范围之内,不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研发费用率的下滑,公司表示主要是收入规模增长较快所致。
根据首次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此次IPO拟募资15亿元,其中,6.35亿元用于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4.82亿元用于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2.50亿元用于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3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但是在最新一期上会稿中,泰金新能将总募集资金缩减为9.90亿元。其中,取消了补流用途的1.33亿元;绿色电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缩减至4.39亿元;高性能复合涂层钛电极材料产业化项目缩减至3.97亿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缩减为1.53亿元,金额分别减少了30.76%、17.66%、38.68%。
取消补流或是因为泰金新能曾于IPO前夕实施大额现金分红引发争议。2023年6月,泰金新能实施2022年度利润分配,以现金方式向全体股东分配现金股利0.5元/股,合计分红6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泰金新能2022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仅为8763.71万元,这笔分红占当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68.46%。
对此,泰金新能表示,此次分红主要用于激励持股职工,考虑到历史上员工持股情况复杂且员工薪酬水平不高,在业绩增长时通过分红让员工分享收益,以激发创造更大价值,并且公司现金分红占报告期内累计净利润的比例为13.36%,占比相对较低。
招股书显示,泰金新能的控股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北院),合计控制公司42.83%的股份,西北院隶属于陕西省财政厅,因此,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财政厅。目前,西北院在资本市场目前已有西部超导、西部材料、凯立新材、天力复合4家上市公司,其中,西部材料(002149.SZ)也是泰金新能的第二大股东,持有20.00%的股份。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