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凡
7月,一批江苏省南通市的干部来到普陀区学习交流,南通市科技局规划与协调处副处长缪志军是其中一员。学习期间,缪志军来到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康加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智慧康复领域,其研发的便携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仅重7公斤,通过游戏化训练模式,能够帮助中风患者在家完成专业康复训练。
“机器人的游戏化居家训练模式和南通一项长护险服务很匹配,可以协助医用级产品对接南通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缪志军说。
精准识别供需资源后,智康加公司与南通市医保局及相关产业园区迅速开展对接。从双方初步对接到达成合作意向,用时不到一个月。
智康加公司创始人徐培麒介绍,公司立足普陀研发中心,整合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供应链,与常州、南通等地制造资源协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普陀区的孵化支持下,智康加公司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业务逐步覆盖长三角地区。
南通市与普陀区之间的合作,从干部交流到产业对接,区域协同正从简单的资源集聚走向深度融合。普陀区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梳理资源需求清单、推动产业链互补,与沿沪宁城市共同培育创新生态。来自南通的干部深入普陀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线,整合供需资源、打通供需网络,实现双向赋能。缪志军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将继续做好跨区域合作的桥梁纽带,当好资源对接的联络员和项目合作的推动者。”南通市和普陀区正在推动“科创飞地”项目落地,这将打通上海研发资源与南通制造能力之间的通道,进一步深化区域创新联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9日 14 版)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