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华龙证券:Agent商业化加速 应用场景有望多点开花

IP属地 中国·北京 智通财经 时间:2025-10-29 10:14:22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龙证券发布研报称,AIAgent或接力Chat bot,成为下一阶段主流AI产品形态。从AI的最终形态来看,AI能够在识别、理解、推理的基础上参与决策并执行操作是发展AGI的必经之路。Agent推动企业预算从“买工具”到“买结果”转变,全球算力Capex不断上行,基础模型加速迭代,为Agent生态繁荣创设良好条件。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

华龙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过程交付向结果交付过渡,企业付费意愿潜在提升

该行认为从Chat bot到Agent,经历了约三个代际的AI产品形态演变。在演变的过程中,用户与AI的交互更为深入,任务结果交付更为完整。在当下,Agent是“过程交付”转向“结果交付”的更好载体。展望未来,AI产品的演进将更多地强化“生产力”属性,而非纯粹的“工具”属性。对企业来说,劳动力运营支出正在被GPU资本支出取代。具体来说,对B端客户,企业本身对于AI应用助力公司降本增效的需求较为明确。AI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的产能大于投入的成本,即ROI>1,就会刺激企业客户的付费意愿。并且,由于Agent能够辅助人类产生经济效益这一特性,企业对于AI的支出将从Capex转变Opex。Capex,即资本性支出,指用于获取或升级长期资产(如设备、厂房、技术)的大额投资,通过折旧/摊销分期转化为费用。Opex,即运营性支出,指维持企业日常运营的经常性费用(如工资、租金、水电费)。Agent能够部分替代劳动力职能,带来收益,因此对于Agent的资金投入相当于为劳动力付费,从而这部分资金未来将会从单纯的Capex转变为Opex,更进一步提升企业付费意愿。

AIInfra建设高速发展,为Agent生态繁荣创造先决条件

在AI战略驱动下,海外云厂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北美云厂近年来不断调高资本开支,加码对AI和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2025年初,阿里在业绩说明会上表明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对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投资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以阿里上调资本开支为起点,预计短期内国内大厂资本开支预期将延续上调趋势。另一方面,国产大模型架构不断优化,推理效率显著提升,例如DeepSeek-R1、阶跃星辰Step-3在基模方面持续创新,模型性能竞争依旧白热化,为Agent打下坚实基础。

垂类Agent多点开花,多Agent协同或成为趋势

多Agent协作(Multi-Agent Collaboration)是指多个自主智能体(Agent)通过通信、协调与任务分工,共同完成单个Agent无法高效或无法独立完成的复杂目标。其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交互性、互补性”,不依赖单一超级模型,而是通过群体智能涌现超越个体能力的集体表现。技术视角下,从模型到多Agent场景有望形成闭环。生态视角下,AI应用路径或从单点工具走向Agent平台最终形成基于多智能体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从当前商业模式来看,终端Agent以嵌入终端的形式触达消费者,一般以硬件一次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非终端Agent通常采用:(1)订阅模式(SaaS模式)。用户按周期(月/年)付费使用AIAgent功能,适用于标准化需求场景(如智能客服、数据分析),企业订阅后可获得稳定服务与持续更新。(2)按调用量付费,即按调用次数或任务量计费。适用于需求波动较大的场景(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企业根据实际使用的API调用次数或任务复杂度付费,降低前期投入风险。(3)垂类场景中可按定制化服务收费(按智能体付费)。例如,针对金融、医疗、物流等行业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AIAgent,收取开发与部署费用。当前,SaaS和按调用量收费是主流选择方案,甲方只为“实际节省的人力/增加的收益”买单模式将加速Agent商业化落地。(4)按结果付费(RaaS)。这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在于企业不再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或使用量付费,而是根据智能体实际达成的业务成果来支付费用,要求AI能够交付可量化的商业价值。当前,SaaS和按调用量收费仍然是主流方案,甲方只为“实际节省的人力/增加的收益”买单模式将加速Agent商业化落地。

风险提示:(1)市场竞争加剧。(2)所引用数据资料的误差风险。(3)AI应用落地速度不及预期。(4)技术迭代速度不及预期。(5)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6)政策标准出台速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