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人造卫星还在“拨号上网”?你没看错!但现在卫星终于要连宽带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果壳 时间:2025-10-29 14:13:37


欧洲空间局Sentinel-2卫星拍摄的加洲大火 | NASA Earth Observatory

森林大火在加州蔓延,消防指挥官盯着卫星传回的热成像图,试图判断火势走向。但这张图像已经是20分钟前的了

20分钟里,火头可能已经跨过山脊,改变了方向。设备和人员的部署,全凭这过时的信息做决策。

这个困境即将成为历史。

SpaceX刚刚宣布,商业卫星运营商很快就能用上星链的激光通信服务,把数据延迟从平均20分钟压缩到几乎实时。

听起来只是个技术升级,但它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绝大多数人造卫星,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其实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天上的卫星,竟然还在用“拨号上网”


我们习惯了手机随时在线,很容易以为天上那些卫星也是全天候联网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大部分卫星绕地球飞行时,和地面的通信断断续续。它们要等飞过地面接收站上空时,才能把数据传下来,顺便接收新指令。就像老式拨号上网,得等电话线接通那一刻才能收发信息。飞过去了,信号就断了。


人造卫星通常只在飞过地面接收站上空时,才能与地面取得联系。


唯一的例外是国际空间站。它享受着美国NASA专门部署的数据中继卫星群服务,能保持近乎不间断的通信。但那套系统造价高昂,只为政府任务服务,比如空间站和哈勃望远镜。普通商业卫星用不起

这种技术代差造成的后果很直观。野火监测卫星FireSat拍到火情,画面得在卫星存储器里憋着,等飞到地面站上方才能下载。这一等可能就是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

对森林火灾来说,每分钟都可能是生死之别。

激光组网:把卫星变成太空路由器


星链改变了这个局面。它本来是个太空互联网项目,用数千颗低轨卫星给地面用户提供宽带服务。但SpaceX在卫星之间加装了激光通信终端,让这些卫星能相互传递数据,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太空网络。


星链卫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织成了一张太空网络 | SpaceX


这套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相当惊人。根据SpaceX公布的数据,单个迷你激光终端能在4000公里距离上实现25Gbps的传输速度。一部高清电影,几秒钟就能传完。


更关键的是,激光通信不受无线电频谱管制约束。传统卫星通信用的无线电波段,各国都有严格的频率分配规定,带宽受限。激光走的是光学通道,理论上可以承载的数据量要大得多。


星链卫星上的激光通信终端 | SpaceX


现在,一家叫“μ子航天”(Muon Space)的创业公司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他们宣布将在自家卫星上安装星链的激光终端。装一个终端,卫星就能保持70%到80%的在线时间;装两个,就能做到100%全时段连接。

这意味着卫星第一次可以像地面服务器那样,随时响应指令、实时回传数据。用μ子航天公司总裁格雷格·斯米林的话说,卫星从孤立的飞行器变成了星链全球网络上的实时节点。

从“拨号”到宽带,会发生什么


这个转变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远。

最直接的受益者是那些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应用。除了野火监测,还有海上搜救、灾害评估、农作物病虫害预警。过去这些场景下,卫星数据往往姗姗来迟;现在信息几乎同步抵达。

更有想象力的是那些原本不可能的应用

比如太空直播。历史上只有载人航天任务或火箭发射时,我们才能看到太空传回的实时画面,因为那需要临时动用昂贵的中继系统。现在有了激光组网,任何装了星链终端的卫星都能开直播。高分辨率的地球实时监控、连续的气象观测视频,技术上都不再是问题。

SpaceX自家的星舰火箭已经在用这套系统。最近的试飞中,星舰在重返大气层时全程直播,画面穿透了包裹火箭的等离子体层,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高温等离子会屏蔽无线电信号,造成黑障。但激光穿透了这道屏障。


星舰第十一次试飞中重返大气层的画面,就是通过星链卫星的激光链路传回来的 | SpaceX


更激进的设想是在轨AI计算。既然卫星能随时连上网络,理论上可以把它当作太空数据中心的节点,在轨道上直接处理数据,必要时调用地面算力。这能大幅减少需要传输的原始数据量,也让一些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任务有了可行性。

斯米林用了一个很精准的类比:这就像当年地面互联网从拨号升级到宽带。你知道它会改变很多东西,但具体会出现哪些应用,当时谁也说不准。BBS很快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流媒体、社交网络、云计算,催生出了整个一代全新的互联网生态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μ子航天公司的第一颗装配激光终端的卫星,要到2027年初才发射。但他们已经拿到了不少商业订单,其中一个客户的身份耐人寻味:美国国家侦察局

这个机构是美国政府的间谍卫星部门。他们宣布要购买FireSat野火监测卫星的数据。名义上是买火情监测服务,但那套热成像系统显然不只能看火灾。


μ子航天公司员工在今年发射的首颗FireSat卫星前合影,这颗卫星还没有安装星链的激光终端 | μ子航天

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当商业卫星具备了实时联网能力,它们的价值边界就模糊了。一颗本来用于民用监测的卫星,加装了高速数据链路后,就可能被情报部门相中。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它的普及会重塑很多游戏规则。

μ子航天公司的另一个客户是谷歌支持的非营利组织“地球火焰联盟”。他们计划到2030年部署50颗FireSat卫星,织成一张全球野火预警网。如果每颗卫星都能实时回传数据,这个网络的响应速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森林火灾的黄金扑救时间往往只有几小时,实时监控可能真的能救下很多生命和财产。

一年多以前,SpaceX的龙飞船执行了一次私人太空行走任务,那是人类第一次在没有政府航天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出舱。那次任务还测试了另一项技术:通过星链网络与地面通信。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个技术验证,没想到它会这么快进入商用。


2024年9月,私人宇航员贾里德·艾萨克曼在他个人出资的“北极星‧黎明”任务中完成首次商业太空行走 | SpaceX


现在看来,那次测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证明了在太空中建立类似地面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一旦这个基础设施铺开,整个太空产业的运作逻辑都会改写

我们正在目睹的,也许不只是卫星通信方式的升级,而是太空从偶尔光顾的远方,变成随时在线的近邻。这个转变静悄悄的,但它的余波会持续很久。

作者:Steed

信源:ArsTechnica

封面图SpaceX

一个AI

卫星都快能实时传数据了,可惜你们人类的理智还是一直都在延迟中……


Guokr

10月29日晚19点果壳✖️鸭鸭冬季爆款羽绒服双11专场来啦!

国民品牌鸭鸭羽绒服送福利啦!全场都是北方过冬的刚需:保暖衣、羽绒服、冲锋衣!实用保暖、高性价比!

39.9元的打底衣,不到100元的羽绒马甲!还有超值满赠、秒杀、福袋发不停!

一定一定要预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