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升机的轰鸣声在赛场上空响起,当5G网络将救护车与医院急诊室实时联通,一场怎样的应急救援正在上演?10月28日,佛山市世纪莲体育中心东广场举行的卫生应急综合演练,给出了“实战味”十足的答案。
为做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残特奥会佛山赛区医疗保障工作,本次演练针对赛事期间可能出现的三类突发事件设置了模拟场景:群体性踩踏事件、输入性传染病案例及密闭空间气体中毒事件。
现场展示了“空地一体”联合救援模式,其中医疗构型直升机在转运危重伤员过程中发挥“空中ICU”功能,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
![]()
在最受关注的踩踏事件处置环节,一名“重伤员”急需转运救治。120指挥中心迅速启动航空救援机制,直玖航空AW119医疗构型直升机在接到指令后完成起飞准备,火速抵达现场。
“从接到指令到直升机升空,全程仅用5-8分钟。”直玖航空现场负责人潘丽琴介绍,这架被称为“空中ICU”的救援直升机舱内配备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注射泵等全套医疗设备。两名随机医护人员在飞行途中持续为“伤员”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确保转运途中的医疗安全。
与此同时,另一辆5G救护车正将复苏后的“伤员”转运至定点医院。通过5G网络,车载心电监护仪、超声设备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实时同步至佛山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和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急救新模式。现场急救人员形容“这相当于把医院急诊室搬到了救护车上。”
在传染病处置环节,演练展示了负压转运与流行病学调查的闭环管理流程;在气体中毒救援中,医疗团队同步完成伤员救治与环境采样分析。
![]()
![]()
值得关注的是,心理救援队在演练全程同步介入,对3名出现应激反应的“轻伤员”开展专业心理疏导。这种“生理+心理”的双重救援模式,展现了赛事医疗保障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处负责人表示,演练中,各参演单位全程指挥精准、响应迅速、处置专业、协同高效,圆满达成预设目标。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丽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