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艺术家、英国UCA在读博士江中靖在英国萨里郡詹姆斯·霍基美术馆(James Hockey Gallery)举办个展“不眠者,梦行于夜”。展览呈现她三年博士研究的实践成果——全球首个由亚洲女性艺术家自创的机器人“二重身”。该项目聚焦当代年轻人的孤独体验,探讨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是否可能成为人类的情感陪伴者。该研究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UCA)展开,由英国著名策展人、安迪·沃霍尔研究专家Jean Wainwright教授指导,展览将持续至11月21日,计划于明年巡展至大湾区城市,与本地公众见面。
“二重身”来自德语“Doppelganger”,指没有生物意义的血缘关系的两个外形相同的人。此次展览的核心作品是“Zhongjing 2.0”——一个以艺术家本人面部建模、名字命名,并由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头。它既是江中靖在机器人时代的“自画像”,也是她对“自我陪伴”的一次深度实验。在伦敦UCA首展中,作品以一个沉浸式客厅场景呈现,“Zhongjing 2.0”安置在镜面咖啡桌上,与观众进行视觉追踪和对话。其语言模型以艺术家与年轻人关于数字孤独的讨论数据为训练素材,令互动兼具温度与哲思。
![]()
“不眠者,梦行于夜”融合摄影、装置、数字影像与绘画,构建出机器人从想象到成形的叙事路径。观众在现场可与“Zhongjing 2.0”交谈、聆听、阅读、触摸、做梦,进入一个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沉浸空间。展览不仅呈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造,也直面跨学科艺术实践的技术与伦理挑战。
这场展览不仅记录了江中靖的博士研究历程,也营造了一个让情感与算法交汇的思考空间——在这里,人类的脆弱与机器的智能展开了一场诗意的对话。这件机器人作品是按照艺术家江中靖的脸扫描制作的,相当于1:1复制了艺术家的头。展览期间,众多观众前来参观,而英国的年轻人对Zhongjing 2.0表现出极大好奇心,纷纷与这一机器人化身进行互动。他们的热情参与凸显了作品的启发性——在当今科技能够复制人类存在的时代,艺术家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才是真实?
江中靖出生在广州,成长于深圳,游走于大湾区。她毕业于深圳艺术学校、深圳大学,后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视觉文化硕士,现为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纯艺术博士生(机器人艺术方向),兼任广州图书馆对外交流专家委员会委员。她曾获“雅昌杯”年度最佳摄影师大奖,出版诗歌与摄影作品集《散珠儿》《瓜虫》,并以笔名“爱美丽”活跃于诗歌与影像创作领域。其作品常以孤独、记忆与存在为主题,著名摄影家肖全、杨延康曾为其拍摄肖像并收录入《深圳家谱》,在深圳博物馆展出。
![]()
![]()
知名策展人、觀空间创始人陈观宝认为:“在AI时代,数据与算法几乎在所有领域取代人类的生产与工作,但人的自我感知和主观表达将是全新的数字与情感二元秩序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艺术家江中靖最新的二重身作品正是对AI与自我意识的边界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它将以AI机器人与艺术家本人之间相互陪伴、数据互换以及能量纠缠的方式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实验,从而共同生成预设与即兴、先验与超验的碰撞与火花。从时间维度上看,江中靖本次艺术实践将是她本人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突破性的实验艺术作品。”
知名当代艺术家、国际荷赛奖得主区志航说:“伦敦是当代艺术最发达和竞争最激烈的国际都市,江中靖作为年轻的中国女艺术家,能够受邀在当地举办个展,并被当地独立且专业的媒体高度关注,以及再有城市邀请促成巡展,其开创性与高品质,已尽在不言中。”
“不眠者,梦行于夜”展并不试图为孤独找到答案,而是以艺术为路径,开启一场关于“陪伴”的持续提问:当世界愈加被算法塑造,公众能否发现与他者相连的新方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湘南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