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0月29日,广东工业大学自主开发部署的科技成果转化线上服务公益平台“粤科淘”正式上线。该平台集AI智能匹配、全链条服务、沉浸式展示于一体,聚焦技术、成果、专家等核心创新要素的精准匹配与高效流通,有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六链融合”,助力更多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粤科淘”六大核心功能、五大创新特色 促科技成果“轻松转”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邱学青表示,优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是当下高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点。广工始终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视为链接学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加快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多年探索形成了“制度创新-平台赋能-人才驱动”三位一体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创资源集聚与转化枢纽。“粤科淘”就是广工高标准建设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核心举措和最新成果,标志着广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实现了从点到面、从局部到生态的系统性升级,彰显了广工服务区域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务实担当。
“广东工业大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打造‘粤科淘’平台,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又一创新实践。”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表示,广工的成果转化工作迈入线上线下融合、资源高效配置的新阶段,也为全省高校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高校能够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动科教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持续激发创新活力,释放科技价值,为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据了解,平台“淘成果、淘需求、淘专家、淘专利、淘优企、淘优品”六大核心功能模块覆盖成果转化全要素,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一次上传、多端分发,零门槛对接。一方面汇聚起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海量科技创新产品,另一方面链接企业等需求方收集实际技术诉求,同时依托庞大的专家库,提供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提供咨询或合作。
平台负责人介绍:“‘粤科淘’提供的不是单一环节的工具,而是真正覆盖从对接、交易到孵化、成长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验,摆脱‘只牵红线不办喜事’的局限,这是我们的综合优势。”
为提高匹配效率,平台基于DeepSeek打造了成果转化领域专用AI大模型,引入AI智能助手,对本地汇聚的超20万条高价值数据进行智能解析,分析技术流向、产业聚集等趋势。“就像给技术交易装上智能导航,企业输入需求关键词,系统能短短几秒内推荐最契合的科研专家团队。”
平台引入实时数据大屏,让全平台交易动态可视透明,合作进程一目了然。采用裸眼3D技术展示,运用数字人作“科技讲解员”,让高深的技术“看得见、摸得着”。微信生态的实时沟通系统,显著提升供需对接沟通时效。
广工构建新生态 让科技成果“更好更快转”
据介绍,“粤科淘”是广工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全局性谋划、系统化布局的重要一环。作为全国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学校“制度创新-平台赋能-人才驱动”三位一体生态体系成效显著。
制度层面,学校紧抓国家赋权改革试点机遇,系统性构建“1+12”成果转化制度体系,以《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为1个核心,配套赋权操作、技术作价投资等12项细则,明确科研人员可享有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并将转化成效纳入职称评审指标。改革实施以来,累计完成200余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金额达3000万元。工作经验做法入选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
线下转化网络建设同样成效显著。学校打造“1个转化中心+2个基地+N个协同平台”,即高标准建设“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以沙河校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城(广工)转化中心两个基地作为载体,联动15个地方研究院和200余个校企平台,孵化科技企业超10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百余家,4家国家级孵化器和5家众创空间成为成果落地的“加速器”。
技术经纪人作为“科技红娘”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起,广工就组建起包含各单位科研工作负责人、青年教师等超百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覆盖校内外多层级机构。经过培训和实践,他们兼具技术理解力、市场分析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深入科研一线挖掘高价值专利,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企业需求,迅速成长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学校专利转让量超1500件,跻身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44位,位列广东省高校转化榜单前列,1人入选“2024中国30位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杰出人才”。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叶绍恩 杨泽乐 杜清 李成瑶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