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上海的产业、技术、市场领先优势和先进经验,正以国际标准的形式,加速出海。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今天(10月29日)在“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宣布,截至目前,上海企业及科研机构累计牵头制修订ISO/IEC国际标准251项,比2020年底增长近一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技术领域,仅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上海单位参与制定的就至少有33项。
更多企业从技术追随者升级为规则制定者。
去年9月,美国国家标准《车载激光雷达及其系统的安全性》发布,禾赛科技是幕后关键角色,他们在激光雷达功能安全、网络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及电气机械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单个激光雷达传感器层面的故障模式有哪些?我们提了建议,比如激光发射错误、激光发射丧失、测距错误、扫描角度测量错误等,有十几项。”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质量高级总监赵鑫坦言,标准是一种规则,要让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纳来自中国的建议甚至参与制定规则,复杂度和难度可想而知,这时候就要用技术硬实力“说话”。
此前,车载激光雷达是一种从未经历过大规模量产交付的产品,禾赛科技长年在高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打磨”让其深谙把控产品质量的关键。据透露,由禾赛科技牵头的ISO标准《车载激光雷达的测试方法》已推进至中期阶段。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编制的《深海智能挖沟铺缆机器人》企业标准,首次将装备制造领域先导技术融入我国深海装备产品标准应用,解决了深海施工装备的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深海作业装备制造领域的标准空白。
放眼全球,这样的标准也是开创性的,为各类深海智能挖沟铺缆机器人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制造和检验准则,这也帮助上海中车艾森迪以过硬的质量和“权威性”成功收获多张境外订单。
“我国正从深海进入、深海探测走向深海开发,海底基础建设越来越多。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很多装备提供支撑,建立标准可引领行业发展,减少无序内卷。”公司总经理张定华说,自标准实施以来,公司相关产品已实现国内工程油气、电信等领域的全覆盖,并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海底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业领域技术委员会是各个国家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战略重点,通俗来说,这些专业领域技术委员会如同一个标准制定者的“联合国”,掌握着国际标准制定和发布的话语权。去年12月,在上海专家、龙头企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国际标准化组织创意数字设计技术委员会(ISO/TC350)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投票通过落户中国。今年7月,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复同意,上海浦东明珠国际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秘书处工作。秘书处负责统筹协调国际标准的制定,是连接全球专家、推动标准落地的关键枢纽。这将促进上海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和服务消费,助力打造世界设计之都。
上海是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首选地,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声音被听见、贡献被认可。去年4月11日,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成立,这是中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标准化协作平台。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已有2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协作平台,参与了43项中国国家标准和3项上海地方标准的制定。
在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和销售质保中国区负责人看来,这种“牵线搭桥”难能可贵,对于初来乍到的投资者,相当于免去了一大笔咨询费,有助于他们更快了解标准信息、标准化政策等中国市场的规则,少走弯路;对于深耕中国的投资者,则能让他们通过参与中国市场相关标准的制定,让产品和服务提升影响力、更有竞争力。
原标题:《技术追随者升级规则制定者,251项国际标准背后有上海》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题图上观题图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