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热潮中“黑天鹅”若隐若现:数据中心能耗攀升或将推高利率

IP属地 中国·北京 智通财经 时间:2025-10-30 16:15:49

智通财经APP获悉,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令人振奋,但也需警惕可能面临的黑天鹅事件。企业在该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股市持续走高,美联储似乎也有意降息并结束量化紧缩政策。目前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强劲,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低于预期,能源价格亦处于相对低位。

经济衰退的阴影从未如此遥远,财经分析师Eugenio Catone提出观点,称AI或将面临黑天鹅事件,两张图表尤其引人关注。


图中绿线为提前两年绘制的金价走势,蓝线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显而易见,金价往往能提前两年预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走向。目前,分析师们都在预测美联储未来几次会议将降息多少,无人预料到相反情况。鉴于当前通胀率正趋于正常,预测美联储会采取比2022年更激进的鹰派立场,似乎毫无依据。这也是Catone将后续可能发生的情况视为黑天鹅事件的原因。另一张图表如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胀曾是一大难题,且并非在三年内就得到解决。事实上,第二波通胀浪潮的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若将当前通胀趋势与当时对比,二者的相似性难以否认。似乎即将面临第二波通胀高峰,但其中存在一个疑问:通胀率为何能在短短几个季度内大幅攀升?对此,Catone总结出四个主要原因:

1. 关税对通胀的推升效应需要更长时间才会完全显现。

2. 美联储并未从过往错误中吸取教训。尽管实际GDP增长强劲,但利率仍计划下调。待鲍威尔的任期结束(2026年5月),新的美联储主席的政策理念可能会更贴合当前政府的立场。

3. 地缘政治局势远未平静,这可能导致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俄罗斯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4. 企业正投入数百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但鲜有人真正了解这些设施的能耗规模。此类投资可能推高整体能源成本,进而加剧通胀。

下文将针对最后一个原因重点探讨。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这些投资会影响你的电费账单、特定州的投资规模,乃至整个美国的电力消耗。

人工智能需消耗巨额能源

2005年至2020年,美国电力消耗几乎保持平稳,但如今,在人工智能普及的推动下,美国电力消耗已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当前,人们正逐渐习惯将人工智能融入生活:向ChatGPT咨询各类问题、使用更多云服务。短短几年间,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但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对能源的需求将远超以往。

上一次出现类似的能源需求激增,是在1990年至2005年互联网普及期间,当时数十亿人开始接入互联网。那是一个突破性的时代,此后全球电力消耗再也没有回到此前的水平。而当前电力消耗的上升斜率与当时相同,因为新的数据中心需要消耗更多能源才能正常运转。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4年的估算,数据中心的总耗电量达415太瓦时,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5%。在国际能源署的基准情景预测中,到2030年,这一耗电量将增至945太瓦时,占全球电力消耗的比例升至3%。

3%的占比看似不足以引发全球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进而推高相关成本),但需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预测结果可能存在偏差,二是当前的能源基础设施或许无法应对如此大规模的需求增长。

首先,准确预测人工智能的能耗规模极为困难。

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说道,“人工智能是当前能源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迄今为止,政策制定者和市场都缺乏充分工具,去理解其广泛影响。

未来五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到2030年,其耗电量将相当于如今日本全国的总耗电量。部分国家将受到尤为显著的影响。

例如,在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将占全国电力需求总增长的近一半;在日本,这一比例将超过一半;在马来西亚,该比例也将达到五分之一。”

目前,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领域的投资规模增长迅猛,已难以实时追踪所有相关投资动态。


基础设施能否支撑需求增长?

美国银行指出,现有的输配电网络无法满足人工智能带来的能源需求,因此公用事业公司需投入大量资金升级基础设施。但这些公司不愿独自承担全部投资成本,便将部分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显然,若没有人工智能的需求,公用事业公司本无必要加速现有基础设施的革新进程。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认为,数据中心建设和制造业增长带来的电力需求上升,已开始反映在居民用电价格中。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建设数据中心而升级输配电网络所需的支出,会被纳入该电网系统下所有用户(居民、商业和工业用户)的电价中,进而推高能源价格和容量电价。


容量电价的设定,是为确保未来的电力需求能得到可靠满足。美国银行研究部以美国中大西洋地区电力协调组织(PJM)的容量拍卖为例,说明了成本上涨的压力。PJM是一家区域输电组织,为美国东部约6500万用户提供服务,负责13个州的电力调度和系统可靠性,并通过公开竞争性拍卖确定这些州的电力容量价格。

PJM的容量拍卖价格已上涨5倍:2023-2024年度(6月至次年5月)的交付期拍卖价格为34美元/兆瓦日,到2025-2026年度已升至269美元/兆瓦日。2026-2027年度交付期的拍卖中,受宾夕法尼亚州州长与PJM达成的价格上限影响,容量价格最终定为329美元/兆瓦日;若没有这一上限,价格本会达到388美元/兆瓦日。

电费上涨本身不足以引发经济衰退,但无疑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因素。目前企业仍在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支出,而市场也已看到能源成本上升等初步影响。


当前,数据中心高度依赖天然气,且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需求仍将上升。可再生能源尚无法完全替代化石燃料(即便在10年后也难以实现),核电站的建设和投产则需要漫长时间。但人工智能对能源的需求迫在眉睫,且最好能以低成本获取——化石燃料恰好满足这些条件,尤其是石油。


过去20年,原油价格基本保持平稳,若考虑实际购买力,油价甚至更低。似乎如今没人再青睐石油,但在一个对能源需求空前旺盛的社会中,这种冷淡态度恐怕难以持续。互联网扩张时期,美国能源消耗大幅上升,而同期油价也出现了大幅上涨——1997年至2008年年中,油价涨幅接近600%。

此处并非预测未来几年油价会出现如此惊人的涨幅,但如果油价再次开始上涨,也不会感到意外。众所周知,石油是影响通胀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若这一预测成真,未来一年美联储的降息次数可能会少于预期。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油价较当前水平翻倍,将引发第二波通胀高峰,使降息彻底无望。

届时,美联储可能被迫迅速加息,而这将导致股市和债市双双暴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政府将无法以低成本为到期债务再融资,利息支出将超出预期,这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且不仅会影响美国,毕竟全球经济的关联性已众所周知。

总体而言,这一看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走势:若油价保持平稳,所谓的第二波通胀高峰或许不会出现。不过,下图也同样值得关注。


目前市场对石油(“黑金”)的看空情绪达到历史高点,这一现象颇为反常,毕竟现在正处于能源消耗需求极高的时期。但已有机构注意到这一矛盾:对冲基金已开始增持石油净多头头寸。


结论

人工智能热潮正推动股市创下历史新高,但金价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2026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不会如此乐观。无法确定这种相关性是否会持续,但如果确实持续,能源价格上涨将是推动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尽管当前油价相对较低,但通胀率仍略高于目标水平。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电力需求上升,进而推高油价,这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此外,关税、降息政策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都可能进一步加速通胀上升。


历史经验表明,通胀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第二波通胀浪潮可能成为一场黑天鹅事件——目前无人将2026年利率上升的可能性纳入定价考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