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马航集团董事总经理:评估购买C919飞机的可行性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0-30 16:16:25

“我们正在评估能够支撑集团增长的各类机型,中国商飞的机型也在我们的评估范围内。”

马来西亚航空集团董事总经理依占·依斯迈(Izham Ismail)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目前马航的机队由波音和空客机型组成,公司正在推进一项长期发展规划,到2035年将机队规模由现在的86架增至116架。

“我们正在评估窄体机的增长规划,中国商飞的C919机型也是备选之一,”依斯迈对记者透露,“我认为可能会在2026年左右作出决定。”

“今年第二季度,我们与中国商飞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未来会继续将C919作为马航机队的备选机型进行评估,最终决策考虑的因素包括创新性、安全性(这两点至关重要)、适航认证、运营可行性,以及成本这一基准线。”依斯迈告诉记者。

中国商飞是国产飞机制造商,目前主要销售C919窄体机和C909支线客机。在此之前,C909支线飞机已陆续交付印尼,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C919尚未交付海外客户。

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海外航司考虑订购C919的可能性。除了马航,欧洲最大的廉价航空瑞安航空的CEO奥利里也表示,如果中国制造的C919飞机价格能够具有竞争力,他们将毫不犹豫地下单采购。


对C919飞机的评估提上日程,也与疫情后航司普遍遭遇的飞机交付延迟有关。依斯迈就对记者透露,包括马航在内的全球航司,都在面临所有机型的交付延迟问题,延迟时间在3到6个月之间。

“制造商将原因归结为供应链问题,如果他们无法将交付能力恢复到疫情前的月度水平,就应该坦诚告知,而不是一味销售却无法交付。”依斯迈说,“航司需要正常运营,交付延迟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国际航协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瓶颈正在延误新飞机和零部件的生产,全球商业飞机订单积压量创历史新高,超过17000架,远高于2010-2019年期间年均约13000架的积压量,生产速度缓慢预计将导致2025年航空业成本增加超过110亿美元。

“不仅仅是飞机,就连我们送去大修的发动机也出现了严重延迟,通常发动机大修只需55到60天,但现在有时需要1年才能取回,”依斯迈说,严重延迟问题主要出现在罗尔斯·罗伊斯和普惠发动机上,“相比之下,GE航空航天做得更好,他们与航司之间合作非常紧密,发动机的维修周转时间已经大幅改善。”

依斯迈预计,飞机和发动机的交付延迟问题还需要3至5年才能恢复正常,根本原因包括地缘政治、原材料短缺,尤其是俄乌冲突的影响,以及疫情后制造业失去大量技术工人。“尽管如此,制造商仍有其他途径改善发动机周转效率,比如原本50天能完成的维修,即使因原料问题延后,也应尽量缩短工期。”

飞机的延迟交付,也在影响马航中国航线的恢复速度。目前,中马之间的旅客需求早已超过疫情前,但中马航线的运力只恢复至疫情前的70%。“我们正在调整航线规划,希望明年能增加中国航线运力,如果飞机能按时交付,我们就能加快恢复节奏,”依斯迈说,明年1月,马航将恢复成都-吉隆坡每日直航,接下来会考虑深圳,还会在中国其他地区,如香港、海口、广州、重庆运营包机航线。

尽管航线恢复速度受限,但飞机上的客座率却比疫情前要高不少。“今年国庆期间,马航在中国市场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1%,中国航线的客座率在82%左右,商务舱的客座率更是达到90%以上。”依斯迈告诉记者,航班上有60%的中国旅客还会通过马来西亚中转飞往印尼、马尔代夫、澳大利亚等地。

记者与多家航司管理层交流中发现,疫情后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国际旅客需求转向高端出行,这也是马航商务舱客座率高于平均客座率的重要原因。“过去两年高端旅客确实在增长,我们伦敦航线的商务舱客座率95%-96%,澳大利亚航线的商务舱经常满座,就连我要从中国回马来西亚的航班,商务舱都已经没票了。”依斯迈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