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第三季度陷入亏损,净亏损13亿欧元,标志着这家德国汽车巨头在电动化转型、市场需求疲软和汽车关税等多重压力下陷入困境。
10月30日,大众集团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三季度被迫计提总额51亿欧元的减记和减值费用,主因保时捷过度乐观的电动车战略未能兑现,同时也波及奥迪品牌。美国关税措施给大众最赚钱的品牌带来额外压力,进一步拖累业绩。
剔除相关费用后,大众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5.4%,而含费用的利润率为负1.6%。这一业绩凸显出大众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欧洲消费者转向电动车的速度慢于预期,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下滑,需求复苏乏力令大众集团产能过剩。
首席财务官Arno Antlitz在声明中表示,大众将"严格执行"节约措施并对新方法保持开放,重点将放在有针对性地利用规模优势和更有效地挖掘集团内部协同效应。
保时捷电动战略"翻车"+关税冲击
大众本季度51亿欧元的减记和减值费用主要源于保时捷对电动车战略的过度乐观估计。保时捷此前高估了富裕阶层对豪华电动车的需求,不得不调整战略方向。这一战略失误同时影响到奥迪品牌的业绩表现。
据报道,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在保时捷电动战略转向后,将结束其在保时捷的双重CEO职位,但仍将担任大众集团负责人。曾在McLaren Automotive Ltd.担任领导职位、并在法拉利和保时捷担任关键职务的Michael Leiters将于明年1月接任保时捷CEO。
美国关税措施对大众最盈利的品牌构成额外拖累。这一外部压力加剧了大众集团本已严峻的经营环境,在保时捷等高端品牌面临电动化转型挑战的同时,关税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欧洲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
大众面临的核心挑战根源于欧洲消费者转向电动车的速度慢于预期。这种缓慢转型加上疫情后需求复苏疲软,使得大众集团面临昂贵的过剩产能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下滑构成额外拖累。
不过,大众在西欧市场获得一些积极进展。今年前三季度,西欧和南美市场交付量上升,足以抵消中国和美国市场的下滑。西欧新订单激增17%,其中超过五分之一来自电动车。
这这表明,大众推出的一系列新车型和更具吸引力的电动车选择开始产生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为减轻负担,Blume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缩减电动车电池制造计划和内部软件开发规模。
为在中国追赶竞争对手并提高美国市场份额,大众与小鹏汽车和Rivian Automotive Inc.建立合作关系。
在本土市场,大众与大众、奥迪和保时捷的工会领导人达成的重组协议也旨在实现成本节约。
据Bernstein分析师Stephen Reitman称,汽车业务净现金流这一衡量财务健康的关键指标高于预期。现金流改善归功于更好的营运资本管理、库存减少和投资支出降低。
同时,大众警告称,需要充足的半导体供应才能实现今年的财务目标,暗示即将出现的芯片短缺可能进一步拖累已陷入困境的汽车行业。
大众表示,已为未来一周确保了足够的零部件以维持德国工厂运营,但无法排除此后生产中断的可能性。目前产出尚未受到影响。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