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华大基因提前卡位万亿银发经济蓝海,以基因科技撬动慢病防控新纪元

IP属地 中国·北京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0-30 18:18:17


当"银发浪潮"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命题,其所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更开启了一个蕴含巨大需求的新经济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华大基因基于"防大于治"的普惠理念,依托多组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慢性病早筛与精准健康管理领域,致力于将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挑战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近日,基因检测龙头华大基因披露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约26.74亿元,在推进降本增效的运营下,公司前三季度盈利逐渐修复,归母净利润减亏82.78%。

在财务数据向好的同时,华大基因正积极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将其战略重心锚定于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市场。至今,全球老龄化趋势加速已然是既定事实,在市场需求的推动和政策的支持下,华大基因从生育健康的红海到银发经济的蓝海探寻新的增长动因。

事实上,针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病等部分慢性病,基因筛查则可提前预警风险进行干预,实现慢性病管理的关口前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减缓人口老龄化给医保和个体家庭带来的精神、财务负担。

基于"防大于治、人人可及"的普惠精准防控理念,华大基因一方面针对老年人慢病防控等需求发布多项检测产品,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技术等深度融合,借力基因科技、AI等技术同步实现检测效率的提升和检测成本降低。

不可避免的人口老龄化是企业的挑战也是机遇,作为先行者,普惠理念的坚持以及核心科技的发展推进,或许将是华大基因未来决胜银发经济蓝海的关键。

布局万亿银发经济市场,创造新的利润增长驱动力

2021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7.61亿元,《2023年世界社会报告》指出,到2050年该数据预计将增至16亿。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3.1亿人,占比达到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亿人,占比约15.6%。

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催生出万亿规模的"银发经济"市场,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需求引发极大的关注,基因检测也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通常来说,癌症的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现的时间,早期筛查和预防是提高癌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基因检测在早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癌症早筛早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国家政策也在持续强化重点癌症早筛能力建设。

2024年6月至8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陆续印发食管癌、胃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四个癌肿的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全国多地逐步将用于肿瘤药物伴随诊断的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版)》,新增了26种肿瘤用药(含4种罕见病药物),进一步推动对应癌症筛查需求的增长。全国多地也已经陆续出台关于肿瘤早筛早诊行动方案。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和政策的支持下,作为基因检测龙头的华大基因提前卡位银发经济市场。

聚焦"银发群体"慢病防控产品需求,到目前为止,华大基因已经发布多款认知障碍疾病风险评估及心血管风险评估方向的检测产品。2025年4月,凭借超过十年的内部员工健康管理实践经验和相关技术平台,华大基因发布"i99智健"多组学健康管理系统,结合AI技术为全人群的主动健康管理进行赋能。

除此之外,华大基因还围绕着心血管、脑血管、认知障碍疾病、代谢疾病及成人安全用药等慢病管理产品进行布局,致力于通过基因检测、代谢小分子检测等提高疾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协助全人群建立未病预防,形成主动健康的闭环诊疗模式。

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推动未来市场空间的增长,企业的路径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下,华大基因将在银发经济的蓝海里寻求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多组学技术与AI有机融合,科技支持掘金基因检测市场

全球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为精准医学检测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华大基因作为全球基因行业的领军者,坚持"防大于治、人人可及"的普惠精准防控理念,一切理念的背后是基因科技、大数据、AI等技术的支持。

通过人工智能与多组学技术的深度融合,华大基因提供从疾病预测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精准医疗服务运营商。今年,华大基因陆续发布了系列SIRO高通量基因检测AI+本地化解决方案,以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效率,为院内开展基因检测提供更优的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国产自主测序平台引领的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高效的云计算和云存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基因组学应用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DNAOmics)、细胞组学(Cell Omics)、时空组学(Spatial Omics)等多组学新技术的涌现,加速了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步。多组学技术创新正驱动医疗健康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在全球精准医学投入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驱动下,随着诊筛技术的迭代和数字化医疗的发展,精准医学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多组学技术与数据智能分析的融合,为精准医学提供了关键支撑。

2023年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推动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数据要素×科技创新"的重点行动,加强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和流通应用。《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指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将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医药工业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的数智化升级,并重点布局"AI+药物研发""AI+精准医疗"等方向,推动数据驱动的医药创新生态。

生物技术领域正迎来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华大基因也在加速推进在生物科技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基因检测、体外诊断(IVD)和独立医学实验室(ICL)等领域积极推进数字化升级转型的相关工作。

2024年,华大基因就首次完成了数据资产的盘点及入表。年内,公司数据资产入表金额稳步增长,截至9月30日,华大基因财报中数据资源账面价值约为502.15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43.36%。

华大基因加强基因数据价值转化探索,发布了国内首款基因数据产品"遗传性肿瘤变异知识库"与"肿瘤体细胞变异与用药知识库",填补了国内肿瘤精准诊疗数据产品空白,率先在深圳数据交易所平台上市。这两大产品不仅整合了全球权威的基因变异与诊疗数据,更聚焦中国特有的临床指南与实践数据,为精准医学研究提供高价值数据服务,标志着公司从基因检测服务商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医疗生态平台的跨越转型。

此外,华大基因构建并优化了公司级综合数据库"万象数据库",通过持续的数据扩容、标准化清洗及迭代更新,为基因检测业务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数据库建设涵盖了生育健康、肿瘤诊疗、感染防控、慢病防控等多个公司主营业务方向。

其中,肿瘤诊疗方向,公司自研的"时珍数据库"则涵盖了3000余个基因及2000余种药物,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基因分析和药物推荐。慢病防控方向则通过累积不同阶段人群的检测数据,建设专病数据库,推动慢病防诊治的时间提前和精准提升。

通过数据库与AI工具的协同作用,华大基因形成了"大数据-AI工具-智能化解读-高质量数据-AI工具优化+数据库持续迭代"的良性循环。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为我国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有助于以数据为引擎,持续推动"惠及人人"的精准医学新业态,也与华大基因普惠精准防控理念相契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