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送餐、迎宾、扭秧歌……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成租赁市场“红人”,但出租价格却常常因供需原因一天一个样。那么,行业该如何破解机器人“日薪”的极端波动问题?
10月30日,“全国首届机器人租赁生态峰会”在上海举行,现场,多位从业者表示,机器人租赁需要通过“产品+运营+金融”多方协作的方式,为行业搭建“水电煤”式的租赁生态联盟,租赁生态让从业者“拎包入住”。
今年以来,机器人租赁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各类庆典、展会、商业演出、企业年会、婚庆等等场合的“红人”,一度出现“一机难求”的局面,有区域的日租金一度高至2万元。但随着大量散户和跨界企业的涌入,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开始经历了一场“价格战”,行业普遍面临运营成本高企、合作链路复杂、内容同质化突出等问题。
“机器人演出走向大众消费市场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上海电气金融集团相关负责人于俊杰认为,行业需要“平台服务”与“金融赋能”的双重赋能,为从业者提供全面、灵活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为行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推动机器人租赁行业步入生态协同、资源整合的新阶段,建立机器人租赁生态联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姜青松从人形机器人产业谈到,头部企业需要为机器人租赁行业搭建“水电煤”般的基础生态,降低从业门槛,让伙伴们用合理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共同把市场的蛋糕做大。
他以现场成立的智元机器人租赁生态联盟为例谈到,联盟通过在技术、市场与金融领域优势资源整合,构建了“产品+运营+金融”协同发展的新生态。通过联盟,租赁双方可以取得设备优惠、资金支持、订单保障和多重补贴,进而降低门槛,构建起“厂商—联盟—租赁商”解决方案生态。
当机器人租赁从分散到集约,其结果必然是优化赋能体系,推动行业实现从“小作坊经营”到“标准规模化”的跨越式发展。
对此,飞阔科技CEO李一言预测,生态联盟的出现有望实现机器人租赁的“低门槛、高收益、强保障”,通过全链路支持赋能租赁公司、破解行业痛点。他表示,联盟将采取租金抵扣买断款、现金补贴加投流奖励等灵活政策,并提供专属权益,将助力从业者在验证市场的同时实现盈利最大化,抢占市场先机。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