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新统计口径下的广东汽车 产业竞争力升维大势不改

IP属地 中国·北京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10-31 10:10:41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前8月我国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已跃升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起,国家统计局正式调整了地方汽车产量的统计方式,统计口径由此前的“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受此调整影响,曾连续9年摘取全国汽车产量桂冠的广东,目前未能继续位居第一。

近年来,出于产能扩张、市场拓展等因素的考虑,比亚迪、广汽等广东车企逐步在省外设置生产基地,如比亚迪在合肥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132万辆,比亚迪长沙新能源汽车产量规划总产能也达每年90万辆。

统计口径调整后,这些外地工厂的产量便不再计算入广东的汽车产量,因此出现了数据波动。但广东汽车产业竞争力却仍呈加速提升之势。从产业趋势看,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更偏向科技竞争属性,智能网联早已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胜负手,而这也正是广东汽车产业的“杀手锏”所在。

近年来,广东汽车产业聚焦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AI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等五大领域,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商业场景落地上,均在国内居于领先。业内人士认为,依托集群优势与政策支持,广东已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策源地。

(文案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康喜、焦文娟、吴晓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