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创业不再“烧钱”烧硬件?亚马逊云科技揭秘:未来拼的是“烧脑”与场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0-31 12:14:58

环球网

10月28日,亚马逊云科技第三期创业加速器在北京正式结营。本期加速器共吸纳35家AI初创企业,涵盖生成式AI、Agentic AI、垂直行业应用、基础模型及硬件工具链等多个前沿赛道。在为期10周的加速器内,这些企业不仅获得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全栈技术赋能与全球资源支持,更在创投对接与商业落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90%的学员企业已与顶级投资机构及大型企业接洽,超过40%正式加入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网络(APN)。

“AI 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在本次加速器活动中,Agentic AI 已成为科技创业的绝对主赛道。”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及初创计划总经理苏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初创企业正深入各垂直领域,推动场景多元化与技术栈完善。”

AI Agent时代来临,初创企业“生而全球化”

“亚马逊云科技创业加速器”是亚马逊云科技于2023年为初创企业推出的一项深度赋能计划,也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加速器项目在中国的落地。第三期加速器,亚马逊云科技携手启明创投、纪源资本、蓝驰创投、高榕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线性资本、祥峰投资、峰瑞资本、锦秋基金等30余家创投及产业机构,共同为35家入营企业提供支持。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及初创计划总经理苏小龙

在本期加速器中,一个显著趋势是:几乎所有入营企业都具备“生而全球化”的基因。苏小龙指出,新一代AI创业者多具备全球视野与国际化背景,加之AI技术本身无国界、市场待开发,使得他们在创业之初便瞄准全球市场。

“AI市场正在等待开发,这个市场如此之大,现在许多想法都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非常细分的赛道,去思考如何利用AI解决问题。”苏小龙在采访中表示,“这样的产品是一个技术赋能的发展方向,而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因此本身就可以做到国际化、全球化。”

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数字化规模、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开放的创新环境,中国AI初创企业生而全球化已成为主流趋势。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戴雨森也指出:“中国初创企业正在全球AI领域展现独特竞争优势。本期加速器35家企业正是中国AI初创企业生而全球化的范例。”

技术门槛降低,差异化创新成关键

随着生成式AI技术栈的日益成熟与云服务平台的持续进化,AI创业的技术门槛正在显著降低。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其完整的生成式AI四层技术堆栈——从底层基础设施(比如自研芯片Amazon Trainium 2),提供灵活模型选择的全托管服务Amazon Bedrock,及其近期推出的创新Agent平台Amazon Bedrock AgentCore,到Agent开发框架Strands Agents SDK,再到应用层(如Amazon Q及近期推出的专为AI Agent打造的集成开发环境Kiro等),都可以系统性地将底层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封装起来,让创业者得以将精力聚焦于高价值的场景创新与商业模式探索。

苏小龙在采访中深入阐释了这一趋势:“我们非常重视解决‘无差异化繁重工作’。这些事情对创新企业没有太多价值,我们希望作为平台方来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基础底座。”他进一步指出,以构建一个能服务百万级用户的AI智能体(Agent)为例,“如果自己要管理后台的运行时环境,需要定制上百万个运行时,弹性管理非常复杂。而现在,使用我们的AgentCore,可以直接帮助他们定义后台基础设施的运作方式。”

这种平台化的能力释放,极大地加速了AI应用的开发进程。苏小龙分享了一个直观的对比:“根据我的经验,以前有些公司要建立AgentCore中的一个Runtime,如果要自己手动搭建,可能需要投入十几到二十个工程师,花费数月才能建立起来。现在基本不需要了,只需点击几下就可以使用。这不仅仅是金钱的节约,更是上市速度的飞跃。”

在此背景下,初创企业不再需要从零开始构建复杂的AI基础设施,而是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利用亚马逊云科技已有的成熟组件快速构建和迭代产品。这使得创业团队能够以更小规模、更低成本启动。苏小龙观察到:“例如我们提供了Kiro这个AI编码工具。我们看到许多新的AI公司,人数不多,可能几个人就开始创业了。以前他们可能需要大量工程师,现在几个人用Kiro,通过提问,就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大部分编码工作。”

创业者画像迭代,垂直应用成新焦点

与早期几届加速器相比,第三期创业加速器不仅展现了AI技术的飞速演进,更清晰地揭示了创业者群体本身的深刻变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及初创计划总经理苏小龙在观察中指出,创业者的背景、能力与视野正在发生显著迭代。

“根据我的观察,许多来自大厂从事算法和AI拓展的人出来创业。也有一些非常专业的,例如教授级的创业者。我觉得他们的能力越来越高。”苏小龙在媒体问答中分析道,“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很多是从国外回来的创业者,他们的视野具有全球性。现在他们基本在创业之初就着眼于全球拓展。”

这一画像的演变,直接影响了创业公司的战略重心。当技术巨头的精英和海归人才携全球视野入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发挥其技术深度与行业洞察力的赛道,而非泛化的通用工具。苏小龙指出,本期加速器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非常多的垂直应用,包括创意类的,例如文生图、文生视频、数据营销等。我们也看到许多SaaS产品,例如开发工具或营销类的SaaS产品。”这标志着创新正从“横向普适”向“纵向深耕”转变,初创企业越来越专注于在特定行业内构建难以复制的专业壁垒。

这种趋势的形成,与AI产业整体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苏小龙回顾道,“可能一两年前是百模大战,现在可能整合成了几家。”基础模型格局的初步稳定,为上层应用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AI技术的普惠化降低了创业门槛,正如苏小龙所言,“AI发展的门槛越来越低……现在基本上是按需付费,其创新成本也非常低。”这使得创业者可以将原本用于构建底层基础设施的宝贵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对特定行业工作流、业务逻辑和用户痛点的深度理解中。

除了在营销、创意等数字化原生领域发力,本期加速器企业的触角还广泛延伸至生命科学、金融、教育、建筑科技等传统行业,展现出AI技术强大的渗透能力和改造潜力。这些领域的创业往往要求团队不仅懂AI,更要懂行业知识(Know-how),这正是新一代复合背景创业者的优势所在。

苏小龙强调,这种行业多元化是本次加速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看到,初创企业越来越深入到不同的业务场景,这个赛道非常清晰,与以前可能做底层工具链的方式不太一样。”他进一步阐释了其中的商业逻辑:“现在AI的能力非常强,不仅能进行12345这样的操作,还能简单地使用搜索工具,搜索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然后进行总结。‘你叫我做’这种模式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不同场景。”

未来:持续迭代 构建闭环赋能体系

面对这一充满活力的趋势,亚马逊云科技明确了其持续赋能者的角色定位。对于未来的布局与支持方向,苏小龙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将坚守长期主义,继续从三大维度深化对初创企业的支持:

第一,持续引领技术前沿,降低创新门槛。 亚马逊云科技将不断迭代其全栈AI能力,从AI基础设施、模型和框架、SDK、应用四层提供丰富的服务,满足初创从开发到生产的各种需求,确保初创企业能第一时间获取全球最先进、最具成本效益的工具。“我们要不断迭代我们的产品,更好地赋能我们的客户。”苏小龙强调。

第二,强化全球资源整合,护航出海征程。 凭借覆盖全球的基础设施、合规实践与本地化运营团队,亚马逊云科技将继续为初创企业提供“走出去”的坚实跳板,帮助它们应对不同区域市场的复杂挑战,将“生而全球化”的愿景转化为现实业务增长。

第三,深化创投与生态对接,构建成长闭环。 亚马逊云科技将继续扩大并激活其与超过200家创投及产业机构的合作网络,不仅为初创“输血”,更帮助其“造血”,通过对接大企业需求、融入全球合作伙伴网络(APN),为其打开市场与融资的双重通道。

展望前路,苏小龙重申了亚马逊云科技的初心与愿景:“我们一直都保持一个信念,就是要做一家最好的服务厂商,赋能初创企业发展。这是一个一直以来没有改变的愿景。”他进一步表示,“我们希望我们的团队仍然能够成为客户最认可的云与AI合作伙伴,帮助他们进行早期创新和全球业务拓展。这是我希望我们团队始终保持的定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