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一周文化讲座|数字时代的人类消失术

IP属地 中国·北京 澎湃新闻 时间:2025-10-31 12:17:08


北京|智能革命与人类未来——刘永谋著《智能革命后的世界:AI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命运》分享会

时间:10月31日(周五)14:00

地点:海淀区吴家场路31号壹等书房

主讲人: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哲学院教授)

人工智能已超越纯技术范畴,正与哲学、法律、伦理等人文社科深度交织,共同塑造人类的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新著《智能革命后的世界:AI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命运》运用跨学科视角,以通俗的语言系统解析智能革命的趋势与影响,聚焦于智人自我改造、AI养老与机器情感、机器人劳动与人类失业、AI科研与后真相、人类道德变迁、AI技术治理等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议题。10月31日下午,刘永谋教授将与大家畅谈“智能革命与人类未来”。

北京|菊石化石中的地球往事

时间:11月1日(周六)14:00

地点:昌平区西三旗建材城路87号2号楼三旗悦读空间一层

主讲人:物泽(化石爱好者)

从三叠纪晚期菊石躲过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到侏罗纪成为海洋里的“优势物种”,再到白垩纪末期与恐龙一同消失。菊石,是地球亿万年历史的“缩影”—— 它藏着比人类文明漫长千百倍的故事,也藏着生命与地球共生的智慧。11月1日下午,来三旗悦读空间与国内化石爱好者物泽老师一起在美丽的菊石中探索地球往事。


北京|科技时代的中国芯片故事

时间:11月1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SKP购物中心四楼SKP RENDEZ-VOUS

嘉宾:黄国辉(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作家)、姜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评论家)、刘诗宇(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研究员、评论家)、秦北(作家)

长篇小说《掌心》的故事起步于中关村,主人公任大任在半导体行业呼唤自主可控的创“芯”力量之际,毅然走出舒适圈,纵身商海,创办了对标国际芯片巨头的“专精特新”企业。11月1日下午,我们将邀请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作家黄国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年评论家姜肖,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研究员、青年评论家刘诗宇,与《掌心》作者秦北,共同做客SKP,分享这部中国芯片故事的创作之路。

北京|天外之石:陨石中的秘密

时间:11月1日(周六)16:00

地点:昌平区西三旗建材城路87号2号楼三旗悦读空间一层

主讲人:赵研(陨石猎人、摄影师)

你是否曾抬头仰望星空时好奇:那些划过夜空的流星,坠落到地球后会变成什么?它们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来自宇宙的 “信使”—— 陨石。一块拳头大的陨石,可能诞生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初期;一道不起眼的熔壳纹路,或许记录着它穿越大气层时的“惊心动魄”;甚至它内部的微小颗粒,都可能藏着生命起源的线索。如果你好奇“陨石如何从宇宙抵达地球”,想知道“一块普通的石头怎么判断是不是陨石”,或是渴望近距离观察真实陨石、倾听它背后的宇宙故事。那么,11月1日下午,就来三旗悦读空间与国际陨石猎人赵研老师一起,探究陨石和它背后的故事吧!


北京|在碎片中重探秦史真相——《刺秦》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日(周日)14:00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A座报告厅

嘉宾:李开元(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晨希(媒体人、书评人)

一把匕首的寒光,如何照亮了历史的岔路?它既是一次孤注一掷的刺杀,也是解读秦朝兴亡的密码;它不仅关乎刺客的悲歌,更牵动着帝国未来的走向。在《史记》的宏大叙事与考古的细微碎片之间,我们能否拼凑出“刺秦”事件的另一种真相?11月2日下午,我们特邀著名秦汉史学者、《刺秦》作者李开元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共话“在碎片中重探秦史真相”。资深媒体人宋晨希将主持本次对谈,他将与两位学者一道,带领我们化身历史侦探,从荆轲刺秦的惊心一刻,延伸到《谏逐客书》的深意,共同解码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迷局。


北京|从前有座桥——《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7号嘉铭中心A座B1中信书店

嘉宾:刘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建筑历史学者)、阿谬(纪录片导演)、金逸堃(纪录片导演)

从《清明上河图》的无脚飞桥,到欧洲天才的构想,再到闽浙深山的惊世绝技——“编木成拱”的智慧,为何能在世界多地萌芽,却唯独在中国生根发芽,淬炼成一项跨越千年的营造传奇?11月2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到《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作者刘妍,与备受喜爱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导演团队相遇,展开一场关于传承、技艺与文明的对谈。


北京|我们内心的孤独与爱欲——邵栋《不上锁的人》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日(周日)19:00

地点:西城区廊房头条13号院北京坊东区E11楼PAGEONE书店

嘉宾: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邵栋(作家)、吴呈杰(媒体人、播客主播)

青年作家邵栋的最新小说集《不上锁的人》,聚焦于当代人无法摆脱的身份焦虑和边缘体验,其中对当下年轻人的状态有着切肤而精准的捕捉与描摹。11月2日,邵栋将做客PAGEONE北京坊店,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赵稀方,媒体人、《除你武器》播客主播吴呈杰一道,聊一聊《不上锁的人》中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聊一聊我们内心的孤独体验以及被遮蔽的情感世界。


北京|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中的应用

时间:11月4日(周二)16:00-18:00

地点:海淀区双清路30号清华大学文科图书馆东南四层会议室

主讲人:Marieke Meelen(英国剑桥大学现代与中世纪语言及语言学学院历史语言学副教授)

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深刻的转型。这一变革不仅源于计算软硬件的进步,更关键的是,计算语言学家利用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取得突破,解决了从天体物理学到医学等诸多科学领域中的大规模模式识别难题。在本次讲座中,Meelen教授将阐述这些新兴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如何同样能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中的复杂问题提供解答。


北京|“经典”与“当下”的对话——“人文经典文库(第一、二辑)”新书发布会

时间:11月4日(周二)19:00-21:00

地点:西城区西四南大街26号红楼公共藏书楼

嘉宾: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洱(作家、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文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天翼(作家)

2025年7月和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连续推出了“人文经典文库”第一辑(30种)和第二辑(30种),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为了将这套体现阅读新趋势的优质丛书更好地分享给广大读者,我们将在11月4日举办“‘经典’与‘当下’的对话 ——‘人文经典文库(第一、二辑)’新书发布会”,邀请著名学者、作家、读书博主等,就“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名著与“轻阅读”趋势融合的重要性等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探寻经典阅读更多的可能性。


上海|女性书写,阿根廷或全世界

时间:10月31日(周五)14:00-16:00

地点:虹口区武进路455号巴金图书馆二楼四厅图书阅览室

嘉宾:安赫拉·普拉德利(作家)、于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魔幻现实主义为标志的拉美文学繁荣发展,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勃罗·聂鲁达、胡里奥·科塔萨尔等作家与诗人的作品蜚声世界,也深刻影响了同时代中国作家的创作轨迹。半个世纪以来,中拉文学之间的互鉴与对话从未中断。如今,在曾被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比作“天堂模样”的图书馆中,来自地球两端的女性作家与学者将汇聚一堂,围绕拉美文学的精神遗产与当代女性书写展开一场深度对谈。


上海|翻译甘苦谈,主要是苦

时间:10月31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融书房

嘉宾:陆大鹏(界史研究者、译者)、包慧怡(作家、译者、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

翻译,是阅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它无处不在,却又刻意隐形。而今天,我们要把两位顶级译者从幕后请到台前,专门来聊这份工作中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酸血泪!10月31日晚,知名译者、《翻译的乐趣》作者陆大鹏和作家、学者、译者、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包慧怡将做客陆家嘴读书会。两位老师将抛开“翻译家”的光环,聊聊译者们真正的辛酸与无奈:从AI带来的失业焦虑,到面对读者批评的自我怀疑;从处理文化专有词的“绞尽脑汁”,到Deadline逼近时的“深夜崩溃”。在这里,翻译的“苦”将被大吐特吐,但或许,正是这些“苦”,反酿出了最终那一丝纯粹的“乐”。


上海|《楚辞》:中国第一部具浪漫风格的诗歌总集

时间:11月1日(周六)9:3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徐志啸(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楚辞》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典籍之一,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诗歌总集。它承继了《诗经》的余绪,融合了南方楚地文化特色,是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创作的独创一体、别具一格的有浓烈浪漫风格的诗歌。本次讲座,拟对《楚辞》作简明扼要的系统介绍和评述,以帮助听众整体地把握和理解这部先秦典籍的内容精义和艺术特色。


上海|我们如何想象城市?——汤因比的《命运之城》

时间:11月1日(周六)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7楼阅读推广区上海图书馆东馆

嘉宾:陈恒(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我们脚步所及,不过是城市的一角。每一座城,都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想象的共同体”。我们建造了城市,城市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想象城市?想象是双向的:既指向过去,通过文字触摸那些消逝的伟大城市;也指向未来,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城市,人与城应该建立何种关系。历史学家汤因比主编的《命运之城》或许能给我们启示。11月1日下午,《命运之城》译者、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陈恒,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张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将在“城市罐头”主播YAO的主持串联下,共话人与城的相互成就——无论是伯利克里与雅典的共生,还是普通人与巨型城市的羁绊。


上海|数字时代的人类消失术——姬中宪《穿西装的椅子》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1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姬中宪(作家、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崔欣(《上海文学》执行主编)、刘长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教师)

在算法编织的密网中,如何安放现代人的孤独与无力?2025年8月,姬中宪的小说集《穿西装的椅子》推出,以23个短篇故事聚焦被物质和科技异化的身心、被算法忽略的emo以及被社交规则压垮的隐秘欲望,捕捉当代生活中那些欲哭无泪、欲笑无声的瞬间。 11月1日下午,我们举行《穿西装的椅子》读者见面会,邀请你和作者、嘉宾一起,将荒诞放入橱窗,将虚无装扮成马戏团的小丑,在嬉笑和赏玩中完成一场自我疗愈。


上海|伟大的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时间:11月1日(周六)18:30-20:30

地点:杨浦区伟德路51号悦悦书店

主讲人:包慧怡(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作家)

系列讲座“伟大的诗人”每期认识一位诗人。11月1日,包慧怡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世界。丁尼生的诗作深深影响了众多拉斐尔前派画家,与诸多拉斐尔前派名画以及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作品形成视觉和文本的共振,本讲也是一次穿越19世纪下半叶直至世纪末的英国艺术史巡游。


上海|坐功与长考——《红楼梦》的“无悟”之境

时间:11月1日(周六)19:00-21:0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徐皓峰(导演、作家)、芮乃伟(围棋职业九段)、江铸久(围棋职业九段)

人世是假象,何处寻真相?在《红楼梦》的繁华与悲凉背后,曹雪芹究竟为我们布下了一个怎样的“无悟”之局?11月1日晚,我们邀请到导演、作家徐皓峰,携其新作《通灵宝玉与玫瑰花蕾——<红楼梦>中的导演课》,与世界首位女子九段芮乃伟,围棋职业九段、青少儿围棋教育家江铸久先生,展开深度对谈。


上海|古典文化的复兴与再想象——从吴文化到江南意象

时间:11月1日(周六)19:00-20:3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主讲人:罗依尔(独立策展人、跨文化研究者)

11月1日,我们邀请罗依尔老师给大家带来主题讲座“古典文化的复兴与再想象——从吴文化到江南意象”。讲座将回顾古今中外的复古风潮,并以文博爱好者的角度为大家诉说:追求古典能在今天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治愈和启示。


上海|尺牍素书——河西汉简书信讲述的边塞故事

时间:11月2日(周日)14:00-16:00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主讲人:肖从礼(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馆员)

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两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河西边塞戍边将士们用简牍写信。信中为我们了解边塞生活和精神情感,人际交往提供了最真实的记录。11月2日,甘肃简牍博物馆研究馆员肖从礼,将做客上海古籍书店,以甘肃简牍博物馆所编《尺牍素书》《长毋相忘》两部著作为对象,深入解读馆藏居延、肩水金关、悬泉置遗址等地出土的汉代简牍,带领听众感受中华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与文字力量。


上海|万物有信,科学有据:解码中国七十二物候的生态智慧——《万物有信》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日(周日)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嘉宾:李蔚(自然教育推广人、自然科普作家)、郭光普(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朱鹏扬(City ESG研究院院长、上海气候周战略与设计中心执行总干事)

《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一书中,作者李蔚从《诗经》《礼记》等浩瀚典籍中梳理文化源流,又以现代生态学视角解读每一候的科学内涵。11月2日下午,《万物有信》作者、自然教育推广人、自然科普作家李蔚将携手生态学博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郭光普,经济学博士、City ESG研究院院长、上海气候周战略与设计中心执行总干事朱鹏扬,做客上海图书馆东馆,从物候的传统与当下出发,围绕当代人所栖居的生态,展开一场跨学科的分享与对话。


上海|技术与人文的共生:跨文化语境中的AI美学

时间:11月2日(周日)14:00

地点:黄浦区威海路48号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5F多媒体室

嘉宾: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奇点研究院院长、教授)、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提视造境:国际人工智能文献展”,通过一系列跨越诗歌视觉、AI交响乐、汉字艺术、影像装置、行为表演、观念艺术、动态装置等多种形式的前沿艺术实践,呈现了技术与人文交汇的多重可能,更以人文主义的温度勾勒出时代的美学新范式。11月2日,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严锋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两位在当代技术哲学、文化研究与媒介理论领域深有建树的学者,展开一场富有前瞻性的深度对谈。


上海|阅读地图:整本书阅读中的思维养成,漫话“整”与“散”——鲁迅《朝花夕拾》的读与教

时间:11月2日(周日)14:00-15:30

地点: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西岸美术馆B1放映室

主讲人:倪文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整本书阅读并不等同于名著导读。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名著导读”的内容改作“整本书阅读”,体现了新时代文学教育的什么变化?整本书阅读该如何处理“精读”与“泛读”,“整”与“散”的辩证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整本书阅读精讲精练”丛书,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运而生。11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知名学者倪文尖教授将以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中心,给广大读者带来具体有趣的丛书“使用说明”,也与听众们一起直面难点与痛点,为教学一线真正展开整本书的阅读而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上海|彝伦攸叙:前哲学时代的秩序主题与精神

时间:11月4日(周二)15:00-17:00

地点: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主讲人:王博(北京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人生在世的实质,是人生活在这种或那种秩序之中。不同的秩序意味着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生存。这让秩序问题成为世界各大文明共同的主题,围绕着秩序问题的思考,上帝、存在、天道等代表不同秩序精神的字眼浮现出来,也影响和塑造了不同文明的发展方向。简单地说,秩序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差异和变化的世界进行的稳定组织,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事物、位置、关系、命名和价值成为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就中国的情形而言,前哲学时代的秩序精神,在历史转折处成为哲学时代秩序思考和分化的知识与思想基础,围绕着对秩序之本的追问,哲学时代一方面发展出儒家、道家、法家等追求不同秩序精神的多元哲学传统,另一方面却不脱离天人相即相通的一般结构。中国哲学最有代表性的概念和范畴,如道、理、气、太极、天、心、性都呈现出明显的秩序内涵,承担着为现实世界提供秩序精神的重任。中国哲学的整体形态是秩序哲学,其形上学的部分,可以称之为秩序形上学。中国当代哲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北京大学的王博教授将带来“秩序问题视野下的中国哲学”系列五讲,此为第一讲。


上海|一个人的丝路史诗:《丝路新疆》分享暨读者见面会

时间:11月5日(周三)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主讲人:丁和(摄影家、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丁和的新书 《丝路新疆: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出版。这本书是丁和跨越20年的脚步丈量,他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串联起千年时空,全景式展现了新疆的历史遗存与艺术瑰宝,构建访古探今的新疆人文之旅,立体呈现丝路文明枢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11月5日下午,我们邀请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丝路新疆》作者丁和,与读者分享他的新疆行摄之路及其新书。他将从影像与史学的视角,为读者讲述新疆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命题——守护文明基因,并与读者探讨新时代边疆文化遗产保护范式的创新探索——用镜头守护历史,以光影铸牢认同,这正是这一代文保人的终极使命。


上海|描摹人生:瑞·蒙克谈传记写作

时间:11月6日(周四)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7楼阅读推广区上海图书馆东馆

主讲人:瑞·蒙克(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哲学专业荣休教授)

什么是优秀的传记作品?为何要阅读优秀的传记?天才为何成为天才?思想如何改变世界?作为《维特根斯坦传》《罗素传》《奥本海默传》的作者,他以生动、丰富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三位杰出人物的传奇人生与内心世界。11月6日晚,他将亲临上海图书馆东馆,独家揭秘如何研究与描摹这些复杂而伟大的人生。


南京|诗画里夜游的鱼——丁捷《时间投下的诱饵》秋日分享会

时间:11月1日(周六)15:00-17:00

地点:秦淮区王府大街29号JLC金陵中環西区L5方所

嘉宾:丁捷(作家)、何同彬(评论家、《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叶子(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副教授)

《时间投下的诱饵》是作家丁捷的新作,作为其首部绘画诗歌融合作品,仍以游离不定、变化多端的形式表达物象,是一种活性了的心灵驰骋。11月1日,我们邀请丁捷以及嘉宾叶子、何同彬到方所南京店,与大家一起感受诗性世界里的未来主义色调。

成都|从三星堆到玛雅——文明对话与全球新商路

时间:10月31日(周五)19:00-21:00

地点: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2001号SKP购物中心二楼SKP RENDEZ-VOUS

嘉宾:孙心悦(鲸纬咨询创始人及 CEO)、程宇希(广汉市三星堆古蜀文化协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委会主任、三星堆推介大使)

从三星堆到玛雅神庙,两个遥远的文明,正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再度相遇。一位是行走于拉美的全球出海战略家、《决胜出海》作者孙心悦;另一位是穿越文明的使者、三星堆古蜀文化协会推介大使程宇希老师。她们都在探寻同一个问题:文明,如何塑造商业?商业,又如何成为文明的延续?10月31日晚,我们特邀孙心悦与三星堆推介大使程宇希做客成都SKP。这是一场文明与商业的共鸣之夜,一场关于文明、文化与商业的对谈,即将拉开序幕。

长沙|谭嗣同的长沙坐标:《拔剑欲高歌——谭嗣同传》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日(周日)16:00-18:00

地点:开福区建湘北路270号止间书店·活动大厅

主讲人:彭晓玲(作家)

11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彭晓玲将携新书《拔剑欲高歌——谭嗣同传》做客止间书店·中西餐(建湘路店),与我们共同追寻谭嗣同在长沙留下的足迹,于城市的坐标中,重逢那个不朽的灵魂。

西安|朋友,即将到站的是开往前苏联的零号列车——《零号列车》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1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1F方所·设计力实验室

主讲人:颜宽(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这是一部印象之外的当代俄罗斯小说,如同卡夫卡永恒徘徊的K,贝克特永恒等待的戈多,堂多米诺在永远走不出的循环之中迷惘、追问、活着。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堂多米诺,在日常生活机械化的规律与秩序中,我们精确地恪守着时刻表,却更深地被时刻表所捆绑和决定。封面下方堂多米诺的俄文名Дон Домино,形状也像一节蒸汽机车,它呼啸而过,带着人们的疑问消逝在时间深处。11月1日下午来西安方所,听译者、首都师范大学讲师颜宽为我们讲述小说如何将历史容纳于微型寓言之中,以及更多关于当代俄罗斯文学和前苏联记忆的问题。


西安|从乌拉尔山到天山,他喝掉了他的地球——《地理学家喝掉了他的地球》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日(周日)15:00-17:00

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1F方所·设计力实验室

主讲人:吴鞑靼(译者)

伊万诺夫的现象级畅销书《地理学家喝掉了他的地球》讲述了失意的中年男人斯鲁什金在故乡小城彼尔姆当上中学地理老师到最终被辞退期间的一系列遭遇。这是一部被俄罗斯媒体誉为“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生活编年史”的小说,在它“硬核本核”的自嘲式笔调里,你会看到一地鸡毛的生活、乱七八糟的课堂、另类的爱情故事与惊心动魄的户外探险,最终,你会发现自己走进的是社会转型期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迷茫挣扎而诗意丰富的心灵世界。本书中文版由俄语译者吴鞑靼翻译,11月2日,我们邀请到吴鞑靼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他在新疆翻译这本小说时的感触。

附:线上活动预告


《鲁迅全集》注释的生产

时间:10月31日(周五)19:00-21:00

地点:腾讯会议(ID:485497489)

主讲人:黄海飞(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鲁迅全集》注释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我们对鲁迅与现当代文学史的理解,由此讨论《鲁迅全集》注释的生产自有其意义与价值。本讲座拟从《鲁迅全集》的版本入手,讲述《鲁迅全集》编辑团队的创建与流变,《鲁迅全集》注释从初稿到定稿的流程,并结合具体案例,阐释注释生产过程中诸种因素之纠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