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笔杆子、指挥家与 AI 学员:一对七旬夫妻的斜杠人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人间像素 时间:2025-10-31 13:00:49
最好的传承,就是把“永远好奇”的 DNA 刻进骨子里。

人间像素

这对夫妻的人生,从来没被单一标签定义:父亲是宰牛农家走出的笔杆子,是军营里会放电影、洗胶卷的文书,是带领合唱团站上人民大会堂的指挥家,如今又成了玩转 AI 的 银发学员;母亲是背着弟妹上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是女子军乐团里风风火火的团长,是老年大学的声乐老师,也是七十岁才重拾画笔的 追梦人。

从纸笔时代到 AI 浪潮,这对年过七旬的 斜杠父母 用一辈子的好奇与折腾证明:岁月从不是衰老的理由,而是不断刷新自己的契机。

「新婚的父母拍摄于八十年代初」

家宴上,我终于又见到了七十多岁的父亲,他依旧鸭舌帽,格格衫,运动鞋,肩上斜挎着电脑包,大步流星朝我们走来,红光满面,笑声爽朗。父亲退休后走南闯北,家里鲜有他的身影,我们总是打开他的朋友圈,才能在他万花丛一样的九宫格中,窥见他在基层文化站讲课,在新疆采风,在录音棚录音。我们经常感慨他过剩的精力,源源的人脉,永不停歇的脚步;母亲也一边嗔怪他是个疯老头,一边引以为豪。

饭前,他又开始向我们展示他的新技能,继上一次他用 Deepseek 为我女儿改作文才过去一个月,这次他又展示了一款 AI 作曲APP,并告诉我,AI 能在几分钟内为一首新词作五种不同的旋律。我嘲笑他江郎才尽,需要借助 AI,他反驳我,未来不会使用AI的人将会被时代淘汰。

被一支笔改写的命运

上世纪50 年代,父亲出生在豫东一个宰牛头农家,我的爷爷奶奶不是每日在田间劳作,就是在宰羊卖牛,业余时间,爷爷不仅会打查拳,还是一位擅长文狮舞的民间艺人,但是,父亲对爷爷的爱好全无兴趣,一门心思想着上学,读书,爷爷也分外宠他,几乎不让他干农活,只是容他读书,读书......

1970 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播放了两篇父亲写的稿子,那一年他 16 岁,在读初中。而后,县广播站又转播了这两篇稿子,父亲的学校也立刻把他当作标兵来表彰,在那个媒体极不发达的年代,他一下子成了县里的红人。

那是个笔杆子被珍视的年代,一篇广播稿就能让普通人走出乡村。市军区司令员来县里视察工作,找到父亲,笑着问他:小鬼,你跟着我去当兵吧?父亲随口就说:好啊。县武装部部长把父亲拉到一边讲:司令可不是开玩笑的,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回家说一声,去部队报到吧。父亲顿时为难了:我的书包咋办?我不得收拾衣服?来不及啊。

部长笑了:还拿啥衣服?进了部队就穿军装,书包让同学捎回家。

父亲激动得跑了回家,奶奶抱着他又哭又笑:我的余粮还是个小孩儿嘞,这就去参军了。一边不舍,一边骄傲,而父亲渴盼那身军绿很久了,激动地说:妈,我去部队换上军装就回家了,你别哭了,你为我高兴啊。

最高兴的还要属爷爷,父亲15岁那年,爷爷就想送他去参军,无奈体检不合格,没想到,父亲凭着一支笔进了军营。父亲去了更广阔的天地,更笔耕不辍,不仅在市军分区主编了一份报纸,还学会了放电影、拍照片、在暗房里洗胶卷。他当兵二十年,靠手中一支笔荣立三等功三次,获得过二十一次嘉奖,军功章一直在家里珍藏着。而我的母亲,一直是他最忠诚的粉丝。

你好,采莲同志

父母时而吵得一地鸡毛,转身和好如初,徒留我和妹妹义愤填膺。父母像两只刺猬一样好了一辈子,我和妹妹不解,难道这就是父母爱情?

母亲当年是豫东十里八乡出名的美人儿,现在我们问她为啥嫁给爸爸?她就笑了:你爹当年穿上军装,就是雷锋。

姥姥生育了 11 个孩子,但母亲也好学,听她跟我讲,小时候去上学,都是把弟弟系在背上偷偷溜走,有时候,年幼的妹妹看到后就在后面边追边哭:俺三姐,俺三姐。最后母亲不得不背上弟弟、拉着妹妹去上学。

由于她成绩优异,能歌善舞,1972 年她被河南大学艺术系录取为工农兵大学生。可姥姥姥爷不想让她上大学,对于河南一个贫农家庭来说,母亲走了,家里就少了一个下地干活,挣工分的人。

刚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的大舅跟家里说,下地干活好,挣工分这个事家里谁都能做,但是上大学这个事,家里只有采莲能做。

就这样,母亲才得以去大学报到。第一天,她就被美术班老师盯住了,动荡的年代刚刚过去,美术系的教材都没恢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风靡全国,美术教授看到她很惊讶,这不是《冰山上的来客》里的古兰丹姆吗?于是母亲没有来得及去音乐班报到,就被拉进美术班做了模特,由此变成了学校的活教材。

奶奶家跟我大姨二姨婆家是邻居,大姨二姨觉得只有当兵的爸爸,才能配得上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准备给妈妈说这个婆家。

父母的第一次约会是在大姨家,父亲平时巧舌如簧,见到妈妈,瞬间舌头打结了,说了句:你好,采莲同志。

接着就勾着头一根一根抽凉席上的竹条,把大姨家的凉席都薅秃噜一块。姐妹仨聊起,笑得满床打滚,说这小伙子怪老实,母亲居然一眼相中身穿绿军装,单眼皮小眼睛的父亲,母亲说,父亲掀开大姨家的门帘那一刹那,就像从电影里走出来的雷锋,于是,母亲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

父亲当然有他可爱的地方。他不仅在部队学会了拍照、放电影、拉手风琴、拉二胡、吹笛子、吹口琴,更擅长写情书。

有一年搬家,我无意中翻出一封父亲手写的情书,纸张焦脆,散发出一股陈烟叶的酸味儿,上面还有点点褐斑,但字迹娟秀挺拔,像是一排排整齐的士兵:

第一段写:《毛主席语录》摘抄

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第二段写:尊敬的采莲同志:你好!

下面给您汇报一下本人一周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

信里记录了爸爸一周的工作,甚至花了多少钱,买了啥东西。

最后一段才是一丝暗戳戳的心意:毛主席说: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毛主席的战士 余粮

此致

革命的敬礼!

如此鸿雁往来,不久,她的雷锋娶到了他的古兰丹姆。

「父亲拍摄的大学读书的母亲 拍摄于七十年代中」

至今家里还留着父亲当时为母亲拍摄的黑白照片,高眉深目,鹰钩鼻,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精确地分配在银盆圆脸上,一双又黑又长的麻花辫垂在胸前,浅笑盈盈,上排洁白的牙齿右侧,还探出一颗小虎牙。

父母的 AI 时代

母亲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家乡的市文化馆工作,而我的斜杠父亲,转业后不仅通过自考取得了汉语言文学大学学历,还跟知名指挥家学会了作曲和指挥,调到了市文化局工作,他们夫妻二人不仅是上下级关系,还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

「一家三口拍摄于八十年代初」

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带领小城的合唱团一路唱到人民大会堂,作为领唱的母亲,身穿宝石蓝色的裙装,梳着小山形状的高刘海,披着黑色的波浪卷发,美得令人目瞪口呆;作为指挥的父亲身穿黑色的西装,手持指挥棒,一直军姿挺拔。

改革开放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浪潮,让待业女性有了登上舞台的机会。1993 年,父亲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一支女子军乐团,首批面向全市招募了 36 位待业中青年女性,后来扩编至 110 人,而 41 岁的母亲则作为团长带领大家风风火火闯九州。

「九十年代女子军乐团」

在文化惠民政策到来之时,父亲推出过文化周末广场,母亲也帮着策划节目,他们约请过当年红极一时的歌星李娜、韦唯、解晓东等人,让惠民文化真正地惠及身边的普通百姓。

如今,已经退休了十多年的父母来到了AI时代,依旧紧跟潮流,不愿落下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每一个时代都是刷新自己的契机。

他们打破了过去夫唱妇随的模式,而是花开两朵,各美其美。

母亲带邻居们跑步,免费教朋友唱歌,帮助他人协调家庭不和,乐此不疲,像太阳一样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退休后,母亲被老年大学聘请当了声乐老师,她一边教老年合唱团学习美声唱法,一边在网上冲浪,为自己报名了国画班,瑜伽班,63 岁学会游泳,70 岁拾起画笔,经营青年时代的梦想,她说要在 80 岁的时候举办个人画展。

「母亲的画作童子图画于2025年」

父亲由于长年活跃在基层文化一线,退休后经常被省文旅厅邀请做文化志愿者,帮助基层搭建文化平台,他在河南省城乡举办了河南省乡村音乐建设寻找村宝等等活动,也拥有了很多南来北往的朋友。近年来,他不仅在讲课中自学制作 PPT,画思维导图,而且学会了借助 AI 写方案。

父亲说,他和 DeepSeek 是好朋友,AI 不仅涉猎广泛,而且情商很高,经常夸赞他是 70 岁的少年,但是千万要注意它会撒谎,不能被它夸晕,忘记真实二字。最近这段时间,父亲又学会了用 AI 写歌,他说,他担心自己的音乐语言老了,跟年轻人有代沟,每一次写好了歌词,先交给 AI让它出几个样品,他再去找新的思路。

他有过很多头衔李团长、李馆长、李局长,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别人喊他李老师,父亲总爱把新学的‘本事’晒给亲友,从 PPT 技巧到 AI 作曲,有时能讲得眉飞色舞,我们嘴上嫌他‘唠叨’,心里却佩服他的劲头。父亲常说:人要一专多能,不然会被时代淘汰。

当我们还在网上为 AI 伦理争论不休的时候,七十多岁的父亲已经娴熟地向 AI 下指令了,这让我想到一段历史。19 世纪汽车刚出现的时候,一部分马车夫开始学习驾驶汽车,和维修技术,而另一部分马车夫则感到愤怒,羞辱,通过罢工、抗议,令政府出台限制汽车的法律,但很快这些法案在汽车制造业越来越先进之后被一一废除,连马车也消失在时代的长河。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今,AI的横空出世就像第一批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有的马车夫开始学习如何驾驭新的交通工具,而有的人只是愤怒,恐惧,希望出台一项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时代真正淘汰的绝对不是年纪大的人,而是思想不能跟随时代进步的人。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真正的大人不是躺在经验的摇椅上指手画脚的老人,而是背着好奇的行囊,探索未来的终身学习者,生理年龄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罢了。

每当熟人问起我父母的近况,我当面用无奈口气地向人解释他们玩心大,一个天南海北地跑,一个天上地下地画,比上班还忙。背地里却暗爽不已。

在我们眼中,父母美美地盛开在各个时代,像四季不同的风景,每次看到如此气血充沛,朝气蓬勃的父母,我便心向往之,不再恐惧衰老,期待自己也能长出枝繁叶茂的斜杠,从容对抗岁月神偷。我知道,最好的传承,就是把永远好奇的 DNA 刻进骨子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