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快手的新农商时代:让“万元户”成为常态

IP属地 中国·北京 定焦One 时间:2025-10-31 14:11:40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张星星

编辑 | 阮梅

几十年前,农村的“万元户”是件稀罕事。那意味着一台电视机、一座砖瓦房,还有一家人脸上藏不住的笑脸。如今,在快手上,新的“万元户”正在以一种更轻松、更时髦的方式诞生。

10月30日,在2025快手三农生态大会上发布的一则数据引发关注:过去一年,快手上月收入达到“万元”的三农作者数量同比增长17.9%。

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正在快手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意经。

他们可能有着不同背景,涵盖各个年龄段:有的是靠拍段子走红的乡村音乐老师,有的是卖山货的“80后”一家人,还有的是选择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毕业生。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善于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介,通过内容创作来传授农业知识、记录真实农村、服务农民群体。

他们靠分享真实内容,把粉丝变成像左邻右舍一样的“新乡邻”,在这种信任关系的滋养下,一种以“真实”和“信任”为基础的新农商模式,在快手上自然生长起来。

有人获得平台补贴与流量激励,有人靠直播卖出更多农产品,有人通过品牌合作、知识付费甚至线下产业延伸等,稳稳成为新一代“万元户”。

随着快手三农生态大会步入第三年,这种扎根真实、依托信任的新农商模式,正逐渐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土壤。

而更值得探讨的是,在快手,这种可持续的“新农商”模式是如何被催生的?又为何能与其他平台不同?

能长出生意的新农人社区,是啥样?

连续阴雨了好些日子的沂蒙山终于放了晴,鑫鑫妈趁着好天气,舀出小米慢慢倒进锅里,嘴里念叨着问儿子:“吃什么菜来?”鑫鑫没直接回答,而是扭头问正抱着孩子的媳妇秀秀,秀秀笑着回应:“俺娘做什么吃什么呗。”

这是快手账号“鑫鑫爱生活”里分享的日常一幕。平淡,却透出烟火气。


快手账号“鑫鑫爱生活”截图


鑫鑫是沂蒙山区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和很多同乡一样,他曾经也选择外出打工。但家里父母年纪大了,作为顶梁柱的他,最终决定回到家乡,接手了家里的果园。

回乡种地收入有限,一个偶然的机会,鑫鑫用短视频记录自己一家在山里的生活,没想到这种慢节奏、真实质朴的分享,已经吸引了超300万粉丝关注。

如今,他在快手上直播带货,不仅卖自家种的山楂、小米,还在秋收时帮村里和镇上卖地瓜,一年能卖出七八万单。鑫鑫还创立了自有品牌“鑫家村”,把家乡的炒鸡、粉条等特产卖向全国。

和鑫鑫一样,内蒙古姑娘邓燕(快手账号:农业小燕子),也通过一根网线,重启了自己的事业。

她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原本在北京做着体面的白领工作。但最终她选择回到吉林四平,接过了父辈农资经销店的生意。

和长辈不同,她一边经营实体店,一边在快手上拍视频、做直播,免费给大家科普农业技术,用专业知识为自家产品“背书”。

这一份真诚,让她收获了80多万粉丝。她不仅成了快手上小有名气的“农技专家”,还带动着自家农资店的销售额在第二年翻了一倍多。

鑫鑫靠生活的真实、邓燕靠专业的实用,一个个这样的新农人,正在快手上汇聚成一个庞大的新农人社区。

最新发布的《2025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2025年,快手三农深度兴趣用户规模已达1.4亿,4100万日活用户在快手学习农技,每天有150万人来快手获取权威农业资讯。尤其在春耕秋收等关键农时,快手更是成为许多农民的“线上百科全书”。玉米价格、小麦选种、大蒜种植,这些过去需要四处奔波请教的问题,如今动动手指就能在快手上找到答案。

2025年,快手农技月活作者数量已突破14万。他们既通过直播连麦开展“线上问诊”,也借助短视频持续输出实用知识,带动着快手农技视频收藏与分享次数分别年增长7.1%和15.7%。“农技问答”“秋收直播”等场景已经成为平台常态,也让快手成为最活跃的三农内容平台。

这样一个繁荣的新农人社区,最终催生出一种可持续的“新农商”模式。在这里,独特的信任与人情味,转化为稳定的商业关系,形成了一个活跃的三农生意场。而这种由信任衍生出的商业,又能反哺社区,进一步强化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这种生意能“长”出来,首先因为快手有着独特的社区氛围:以真实为根,以信任为土。

这里没有刻意包装的营销概念,三农创作者和老铁之间更像邻里往来:有人提问,有人答疑,有人分享种地经验,也有人学到新本领。

邓燕说过,快手很适合自己,“(内容)不需要迎合谁,把正确的农技分享出来、高性价比的农资展示出来就行。”

鑫鑫和粉丝之间也早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链接,在线上,粉丝们信任他的推荐,他养殖的大鹅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在线下,有粉丝阿姨得知鑫鑫生病,特意从大老远赶过来看他。他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问题,粉丝们也会积极出谋划策。

另外,快手的机制让这份信任得以沉淀和循环。

农业内容天然“非标”,用户更容易被“看得见的人”和“看得见的过程”打动。快手长期以来坚持普惠的流量机制,并持续投入三农生态建设,例如贯穿“春耕”至“丰收”的亿级流量扶持、“助农帮帮团”的实效助销等举措,让创作者有成长的机会、老铁有可信赖的内容、农货有稳定的销路。

在这个场域里,创作者敢卖、用户敢买,信任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沉淀成“资产”,再带动更大的生意。

最终,内容带来关注,信任促成交易,交易反哺社区,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正如快手三农社区内容中心负责人乌日娜在大会上所说,浓厚的人情社区,最终会滋养出健康的商业生态。“我们从不刻意追求‘带货’,而是让‘内容建立信任,信任带动消费’,形成自然的商业闭环”。

“老赵婆子们”的生意经

这种持续生长的“新农商”模式,究竟能撬动多大的商业能量?

在今年的快手三农生态大会上,嘉宾赵敏的分享给出了可供参考的答案。

她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一个村庄,曾是一名乡村教师。因为个子矮、年龄大、没对象,她一度被贴上“一事无成”的标签。2020年左右,她以“村花老赵婆子”为名拍起了农村生活剧情短片,幽默真实的内容让她在快手上走红。如今,她已是坐拥400多万粉丝、带领200多家门店共同创业的农村企业家。


快手账号“村花老赵婆子”截图


在她的短视频里,“老赵婆子”并不完美。二嫂子咳嗽一声,被“老赵婆子”传成肺炎;去邻居家借酱油,她能顺走半袋面粉。这种略带夸张却真实的生活场景,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仿佛“我们村也有这样的人”。这种真实感,让“老赵婆子”迅速积累起粉丝。

一个偶然的契机,赵敏开启了直播带货之路。2022年冬天,当地一家洗衣液工厂面临倒闭,厂长向赵敏求助。赵敏抱着帮忙的心态,开了第一场带货直播。没想到一晚上卖了20多万,不仅救活了一个厂,更保住了几十个家庭的生计。后来,她又陆续帮助了五六家本地企业,单场销售额突破一千万。

从那以后,她自然过渡到电商带货。赵敏总结,之所以能从娱乐主播顺利转型电商,得益于她积累下来的“真实感”。尽管在短视频里,她是那个爱贪小便宜的“老赵婆子”,但在直播间里,她是认真的、跟大家掏心窝子聊天的赵敏。

粉丝们购买她推荐的米面粮油,不仅是需要产品,更是出于对“老赵婆子”个人的认同和信任。常有人留言,“老赵婆子推荐的,错不了”“我们就信老赵这个人”。这种强信任关系,带来了高成交率和复购率。

赵敏如今的变现方式灵活多元,除了做直播带货,还接短视频广告。去年,赵敏更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创业办工厂,生产米面粮油,从源头严格把控质量,电商的路越走越宽。

另一位创作者宋丹阳(快手账号:桃博士农业宋老师),走的是另一条“专业型”的新农商变现路线。


快手账号“桃博士农业宋老师”截图


她是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硕士,在快手上以讲解桃树种植技术出圈。从今年种的桃子为什么发软,到经历极端天气后如何抢救果树,每个话题都精准击中果农的难题,她也因此成为很多桃农的线上技术顾问。

她的变现方式,是通过短视频讲农技、直播间答疑互动,再到线上卖农资。靠着这套模式,她积累了70多万粉丝,线上销售额也在一年内翻了一倍。

赵敏和宋丹阳的成功,其实都体现出“新农商模式”的三大核心特征:内容驱动、信任经济、变现多元。

内容驱动意味着,创作者用真实、专业、有用的内容积累粉丝,同时,内容节奏与商业周期紧密相连,例如,春耕季和丰收季不仅带动着平台内容创作活跃度,也催生出GMV的季度性峰值,显示出“好内容”与“好生意”的联动。

信任经济是指,在快手新农人社区,商业的起点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基于内容建立起的人际信任。一个数据能证明这一点,三农创作者总GMV中,有78%由粉丝贡献。信任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增收密码”。

变现多元则意味着,创作者可以通过电商、广告、品牌合作、知识丰富等方式实现商业闭环。无论是靠内容人设出圈的老赵婆子,还是靠农技知识服务积累口碑的桃博士,都在快手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新农商模式。这种模式并非刻意设计,而是新农人结合自身优势、扎根真实需求,在数字土壤中自然长出来的结果。

正是这些特征,养出了新农商模式的活力:与其他平台的流量变现不同,快手上的“信任变现”更具持续性。因为它建立在真实关系之上——不是一次性的冲动消费,而是高频互动和信任关系之下的选择。

3.5亿笔订单背后,新农商的持久价值

“新农商”带来的价值,不止于销量,它让农人、农货和农业,都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对创作者而言,新农商让新农人从打工人变为创业者。

过去一年,快手上的三农作者共产生3.5亿笔订单,月入过万的创作者数量同步提升17.9%。

对“赵敏们”来说,这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加,更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赵敏从拍短视频分享生活,到直播带货,再到创立食品公司,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拯救濒临破产的工厂、推荐当地美食和文旅,还带动粉丝创业,拥有200多家米面粮油门店。正如她所说,这份成就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赵敏在2025快手三农生态大会上演讲


新农商给了他们底气,让他们从内容创作者成长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创作者的成长与价值实现,又反过来强化了对用户的价值。老铁们在快手三农社区学习农业知识、获取经验、寻找归属感,不仅是购买者,也是受益者。

创作者将复杂的农业技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可视化”地展示,降低了农户学习门槛,实现了农业知识普惠。同时,用户通过长期互动,逐渐建立对创作者的信任,在购买商品时更有信心,减少了“买错”“被骗”的顾虑。

《2025年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显示,三农作者的日均视频种草购买用户数增长16.5%,这正是“信任”取代“便宜”成为交易核心的证明。


图源:2025快手三农生态数据报告


对于承载着新农商模式的快手而言,它正从一个“内容平台”走向“产业平台”。

首先,三农垂类内容形成了差异化护城河。

比如宋丹阳分享“如何提高果树在秋季嫁接的成活率”“如何通过修剪增加产量”,这些硬核科普知识和女性新农人的具象人设,是其他平台难以复制的内容壁垒。

另外,快手帮助三农创作者通过“内容-电商-服务”链条变现,让创作者获得了可持续的创作动力;基于“好内容”催生“好生意”的逻辑,用户的一次次购买行为,也推动着平台GMV持续增长。这样的循环,使创作者、用户和平台形成长期共赢的生态。

往更深层次说,新农商不仅改变了个体农人的命运,也在重塑产业链条。

一方面,凭借新农人的影响力和内容传播力,优质农产品的“出圈”速度能更快。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农货能够更直接抵达消费者,提升供应链效率,让好产品更快进入市场。与此同时,区域品牌与地方特色产业也有了被全国消费者看见的机会,推动“乡村品牌”的崛起。

另一方面,长期困扰农业的“有品类、无品牌”问题正在被破解。新农人通过人格化IP,为农产品赋予了信任背书和品牌溢价,消费者基于信任形成稳定复购,让这门生意不用依赖单一的低价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刻的短视频和直播,不仅是卖货渠道,也是展示乡村生活、美食、技艺和美景的窗口,让更多地方的乡土文化被看见、被喜爱。

未来,在这片数字土壤上,还会有越来越多“老赵婆子们”的故事生根发芽,成长为中国乡村最鲜活的风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