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牛家儒■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张娜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深圳市正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作为深圳创新版图的重要增长极,坪山区把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落实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突出场景牵引、创新驱动、软硬协同、生态赋能,加快构建AI创新发展全要素“雨林生态”。

01
政策“精准滴灌”,企业跑出加速度
坪山区始终深耕产业沃土,孕育出比亚迪等世界500强企业,制造业成为最鲜明的城区底色。以该区“车药芯智”主导产业为例,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近5000亿元,芯片制造产值占深圳60%以上,光伏电池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市近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29名,其承载能力与发展潜力为深圳推动万亿级AI终端产业集群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坪山区将人工智能作为辖区核心主导产业全力推动,专门组建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区“人工智能+”行动。在深圳市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评选中,坪山区14家企业成功入选,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入选数量为深圳各区最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制造高地。近1400名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选择扎根坪山,形成了覆盖“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应用型人才”的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梯队。

02
场景“先导示范”,未来已来在身边
应用层是AI价值落地的关键环节,也是坪山的核心优势所在。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一国家级金字招牌,到生物医药领域“千家企业、百亿产值”集群成型,再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主阵地加速建设,坪山以丰富的制造场景与完备的产业链条,为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应用土壤。
从技术验证到场景落地、从数据反馈到系统优化,坪山正逐步形成“研发—应用—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推动AI从单点应用迈向全域全场景生态融合,构建起技术与城区发展共生共荣的新格局。

03
平台“筑基赋能”,构筑产业强支撑
近年来,坪山与腾讯、华为等企业深化合作,前瞻布局以5G、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主的数字新基建,成立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构建城区数字化技术“底座”,编织出覆盖城区各个角落的智能网络。
坪山区还是全国首个有立法支撑的全域开放和商业化试点区域,拥有大湾区唯一的、也是陆空一体的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基地,利用数字孪生、虚拟仿真、人工智能技术,让智慧交通成为可感知的现实。
坪山坐拥深圳市唯一的应用型高等院校——深圳技术大学,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何志坚介绍,“从大学实验室出来到园区工厂也就几分钟,就近能把产品孵化出来,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目前,何志坚创办的一零二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已落地,新研发的AI物流车近期将在深圳地铁投入使用,实现全程无人物流配送。

04
空间“量体裁衣”,产业聚成强磁场
作为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之一,坪山已形成多载体联动格局,正奇未来城等坪山人工智能授牌园区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180万平方米,研发办公空间达70万平方米。围绕荣耀全球智能制造基地规划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AI智园,毗邻深圳技术大学,能满足AI企业从初创到拓展全产业链的服务和空间需求。
在深圳东部的这片智造沃土上,人工智能的创新因子在每一寸土地上蓬勃生长——从精密制造的车间到智慧服务的场景、从核心技术的攻关到产业生态的构建,AI的生命力正沿着“研发—转化—应用”的全链条持续迸发。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