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
10月31日讯(记者 孙煜)10月30日晚,永辉超市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第三季度营收124.86亿元,同比下滑25.55%;归母净利润-4.6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6亿元。
另据公告,永辉超市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4.34亿元,同比下降22.21%,归母净利润-7.0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2亿元。
永辉超市自2024年5月启动胖改,官方给出的调改效果是永辉调改店客流平均增长80%,60%以上进入稳定期的调改门店盈利水平超越过去5年最高值。但为何公司整体营收、利润并未见长?
对于营收的下滑,永辉超市在三季报中给出的原因是,一方面,零售行业竞争激烈,部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消费者对购物体验、商品品质等要求更高,公司客流、客单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另一方面,公司主动进行门店优化调改,在对潜力门店进行关店改造的同时淘汰关闭了部分尾部门店,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使得公司同店销售及门店数量均有所下滑。
此外,永辉表示,利润的下滑主要受营收和毛利率下滑的影响,三季度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属于转型过程中的短期影响。
从开、闭店情况看,永辉超市在今年三季度净关店数102家、新开2家门店。时间拉长,永辉超市此前公告显示,2023年底门店数为1000家、2024年底为775家、2025年三季度末为450家,不到两年时间,门店数量减半。
大量闭店产生的租赁及人员赔偿、商品出清费用,一定程度拖累永辉超市整体业绩增长。
从三季报披露的最新调改情况看,截至9月30日,现存调改已开业门店222家,以当前450家门店计算,仍有228家门店未进行调改。
永辉CEO王守诚近日公开表态,永辉现在还不成熟,学习胖东来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永辉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希望用2到3年走出生死线,5到10年真正成为一个国民超市品牌。
永辉超市2001年创立于福建,凭借生鲜差异化战略成为行业翘楚,2010年12月登陆上交所,2019年门店数达到巅峰的1440家,然而自2021年录得首次亏损后,连续三年业绩未能扭转,三年累计亏损超80亿元。
2024年5月,永辉超市启动学习胖东来调改,同年9月,因看重胖改效果,名创优品斥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也加入永辉调改中,今年3月,永辉超市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叶国富担任组长。
名创优品入主后,叶国富从人员、供应链两方面进行改革。今年以来,启用从永辉超市内部成长起来的90后CEO王守诚,聘任曾在山姆中国、盒马鲜生担任生鲜采购总监的佘咸平担任首席产品官。
供应链方面,永辉超市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商品中心持续推进供应链升级工作,通过精简供应商体系,实现供应商淘汰率达40.4%,截至目前,已上架9支自有品牌商品,包含橙汁、洗衣液、纸面巾等。
在此前召开的半年度业绩会上,永辉管理层提到,下半年将继续推进门店调改和闭店工作,预计全年盈利承压,但进入第四季度后会有明显好转。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