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星空有约|热木星“搬家”不是为了“取暖”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华社 时间:2025-10-31 18:11:47

  在人类发现首颗热木星30周年之际,南京大学谢基伟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等国内外天文设备的观测数据,发现了这类高温气态巨行星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热木星“搬家”到恒星附近不是为了“取暖”,而是与其他天体长期相互作用的偶然结果。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10月31日在线发表相关论文。

  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谢基伟教授告诉记者,1995年10月,人类在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旁发现了行星飞马座51b,它距我们约50光年,大小和木星差不多,但与其宿主恒星的距离仅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约二十分之一,公转周期只有约4个地球日。

  “飞马座51b开创了热木星这一行星类型。”谢基伟介绍,30年来,人类已累计发现数百颗热木星,主流理论认为,热木星形成于离宿主恒星较远的寒冷区域,此后“搬家”到恒星附近。然而,是什么原因驱使热木星“搬家”?天文学界提出过多种理论模型,但与实际观测结果仍有不符之处。


  这是热木星与其宿主恒星的艺术想象图。(南京大学供图)

  此次,研究团队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欧洲航天局“盖亚”空间探测器等天文设备的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123颗热木星与宿主恒星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恒星年龄增大,热木星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这种下降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恒星年龄约20亿年处有一个明显的“拐点”:前期减少得慢,后期减少得快。

  进一步研究发现,热木星分为“早来族”和“晚来族”。前者约占六成,在宿主恒星形成的最初几千万年内便已“内迁”;“晚来族”则是在接下来上亿乃至数十亿年的漫长岁月里,与其他天体长期相互作用,偶然被输送到恒星附近的。

  谢基伟介绍,热木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批太阳系外行星,如今已发现的系外行星超过6000颗。近年来,团队持续研究热木星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今后将把研究范围拓展至其他行星类型。“通过研究其他系外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我们期望能加深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认识。”谢基伟说。(记者陈席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