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王绍绍)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谭洪江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秉持“适度超前、科学布局、智能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扩大充电设施规模,加快推动技术业态创新,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主要有三方面成效:
一是充电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从规模上看,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有效保障了全国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设施(充电枪)6.8万个。十一国庆假期,我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次数共计516.9万次,充电量达到1.23亿千瓦时,日均充电量比去年国庆假期增长45.7%,有效保障了新能源汽车出行充电需求。从服务能力上看,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公共充电设施额定总功率约2亿千瓦,较年初增长59.2%,平均功率约44.4千瓦,较年初增长26.9%,充电服务能力和充电效率显著提升。
二是政策供给持续加码加力。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先后出台了加强充电设施安全管理、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等政策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支持一大批充电设施项目建设。近期,六部委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文件也提出要鼓励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支持民营经济在充电领域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前十大充电运营商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这8家企业负责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达到70.7%,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新技术新业态取得突破。今年以来,单枪充电功率大于2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加快普及,以“即充即走”为重点的大功率充电网络启动建设,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已超3.7万台,实现“充电十分钟,续航300+”,大幅提升了充电速度。同时,智能充电技术不断突破,车网互动有效“破题”,目前已有17个省份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聚合车网互动资源1943万千瓦,建成双向充放电桩3832个,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低谷充电、高峰卖电,车主也能赚上电费差,“零成本”甚至“负成本”用车养车变成可能。
谭洪江透露,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有效落地,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更好满足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实习生郭亦瑾对本文亦有贡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