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胡志鹏 摄
“对接机构捕获。”“对接环拉回开始。”“对接锁锁紧开始。”“对接成功!”今天3时22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神舟载人飞船首次成功实施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的44小时,到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6.5小时,再到如今的3.5小时,这条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好到精的飞天路,体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技术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3.5小时,也是从嘉峪关机场疾驰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发射场的车程,这条蜿蜒在戈壁滩里的路,见证了上海航天神舟二十一号试验队每一次载梦星河的奔赴。
![]()
胡志鹏 摄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已经为‘十五五’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历届全会精神,取得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新的‘圆满’答卷。”上海航天神舟二十一号试验队队长丁同才介绍,当前,空间站任务具有高密度、常态化、多样化等特点,按照载人飞船发射采用的“发一备一”滚动备份模式,试验队进驻发射场后,需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并行完成两艘飞船的总装与各项测试工作,对于进度和状态的确认把控、人员与设备的协同都是不小的挑战。
对于每一艘飞船的“变”与“不变”,试验队技术总负责陈启忠都了然于心。“创新标志着进步,也意味着风险。”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首次实施3.5小时交会对接,技术提速升级的背后,是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多项风险控制措施,为此新增了10余项模拟飞行测试、数十项故障预案下多轮系统级联合演练。“必须全面验证处置策略的匹配性和有效性,地面工作做得好,天上飞行才有保障。”
在“电池姐妹花”凌玉和韦文丽看来,相比于其他结构类产品,电池是有“生命”的,要时刻研判电池容量状态,精准比对各阶段容量和电压数据的一致性。“这次,我们进一步优化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方式,设置了防止电池过充、过温及过放的‘三重保险’,提升使用可靠性。”凌玉介绍。
“解锁”“展开”……随着口令下达,太阳电池翼在吊挂装置下缓缓展开。作为神舟飞船的重要部件之一,飞船入轨后太阳电池翼的顺利展开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做到1万次、10万次的“零失误”。汪胤峰带着他的徒弟刘骏,沿着太阳电池翼展开的方向缓缓前行,仔细观察着铰链的运动。“这一对翅膀,看似坚固如钢,实则脆弱如鳞,表面的玻璃薄片非常易碎。”不允许有一丝缺陷,不允许有一点差错,他们在“要做就做最好”的追求中精益求精,以最精湛的技艺和匠心,一次次托举起神舟飞船的成功之翼。
李建华是对接机构总装的“元老级”人物,对接机构清洁时,他单膝跪地,单手撑住,俯下身细细擦拭,不放过每个角落。飞船三舱组合完成后,最顶端的对接机构距离地面足足三层楼高,不论是在工作平台还是在升降车上,他目光如炬,稳如泰山。他将对产品的“敬畏”贯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当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再次上演浪漫的“太空之吻”,对接机构已在轨完成37次对接、32次分离,均圆满完成任务。浪漫与圆满的背后,是一代代研制人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迭代升级。上海航天人接续奋斗,将青春年华融进逐梦九天的滚滚波涛中。
原标题:《上海航天神舟二十一号试验队:匠心续写飞天“船”说,完美呵护“太空之吻”》
栏目编辑:裘颖琼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叶薇 通讯员 陈葆娟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