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题:向南!向难!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续写新传奇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顾天成
万里波涛,一路向南。随着“雪龙”号鸣笛声响起,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11月1日如期启程,再赴那片挑战人类极限的冰雪大陆。
同暴风严寒为伍,与孤独未知作伴,极地科考如同上九天、下深海。中国一次次向“难”而行,步履从未停歇。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南极科考记录中国速度。
极地科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民族进取精神的折射。相比西方国家近两个世纪来对南极的探索,中国走进这片冰原可谓晚矣,直到1985年才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在南极建立考察站的第17个国家。
40载只争朝夕。从肩挑手提赶工建造简易集装箱式房舍,到建成模块化、绿色化现代科考站;从没有一张完整南极地图,到迈向极地强国,中国以跨越式发展,在南极舞台上迅速站稳脚跟。
以山河为名、以实干为基,南极科考印刻中国自信。
长城、中山、昆仑、泰山、秦岭,在地球最南端的旷野中,念出一个个承载中华民族厚重记忆的名字,何等豪迈!
白色冰原,茫无涯际;红色国旗,高高飘扬。中国的南极事业凝聚着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志气。一代代科考人以坚韧和勇气将一个个南极科考站稳固建构于南极大陆,将中国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力量永久镌刻在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史册上。
以开放促合作、以共享担责任,南极科考彰显中国情怀。
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职责。近年来,中国主动参与国际航空探测计划,向全球共享南极冰盖边缘关键数据;依托新建的秦岭站打造极地合作平台,推动多国联合开展海洋生态监测……中国正成为南极科学合作与和平利用的坚定推动者,为人类共同事业注入强劲正能量。
今天,新航程已经开启,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在这片纯净大陆上,为极地探索书写新篇章。(完)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