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一台爆款AI PC如何炼成?实探联想“灯塔”工厂

IP属地 中国·北京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11-01 14:09:14


在2025年“11·11”购物节拉开大幕前,京东采销捕捉到一组异常活跃的搜索词:“5070”“联想5070”“联想5070游戏本”。

这些关键词指向了尚未正式发布的笔记本产品,50系作为英伟达推出的最新一代GPU,它不仅决定着游戏帧率的上限,更关乎本地AI应用能否高效运行,搜索热度的集中爆发,清晰传递出一个强烈而具体的需求信号。

京东方面没有等待观望,他们迅速启动C2M(反向定制)机制,将这一发现同步给了联想。

京东采销与联想产品团队经过多轮商讨,最终敲定核心配置:“RTX 5070显卡 + 16GB内存 + 1TB SSD”。这一由需求定义的产品,正是后来在“11·11”首销中迅速走红的联想拯救者Y7000P 2025 AI元启版。

不久后,在安徽合肥的联宝科技——联想全球最大的PC研发制造基地,自动化产线正高速运转,机械臂以每分钟30次的节奏精准贴装主板元件,一台台搭载RTX 5070显卡的Y7000P正在批量走出“流水线”。

而就在几天前,京东刚向联想反馈了一个信息——“拯救者销量或将超预期”,在收到这一信息的当晚,联宝科技便调整了拯救者系列产品的生产优先级。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前端的搜索关键词,是如何穿透漫长的供应链,不仅“定制”了一款爆款产品,还能“实时”地变成一座“灯塔工厂”的生产指令?


如今,这套模式,被联想方面总结为“智能制造与数字零售的深度融合”;京东方面则称之为“超级供应链”以效率抢占用户,它不再是由工厂研发产品后“推”向市场,而是由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拉”动生产。

而这一变革的价值,在AI PC爆发的前夜正被显著放大。

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判断,以“NPU算力≥40 TOPS、内存≥16GB”为标准,2025年AI PC渗透率将突破10%,正式迈入快速发展通道。

但机遇背后,AI PC成本高企与生态薄弱仍是现实挑战,一台配置均衡、价格合理的AI PC爆款,究竟如何炼成?

01 反向定制


用户对“RTX 5070”的密集搜索,表面上是对新一代显卡的性能期待,实则反映出在Windows 10停止支持的背景下,一场由系统升级驱动的大规模换机潮正在加速落地。

2025年10月14日,微软正式终止对Windows 10的安全更新与技术支持,数亿台设备面临兼容性与安全风险,迫使企业和个人用户转向支持Windows 11且具备AI能力的新一代PC——这成为AI PC从概念走向普及的关键契机。

“这一变动,将那些对安全性和AI功能有较高需求的主流商用企业用户,推向了换机的快速通道。”群智咨询IT事业部资深分析师张玉彬判断称。

行业正在为这场浪潮做准备,群智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底,AI PC渗透率将超过10%,正式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此后,其渗透率预计在2028年实现占比过半的突破。

张玉彬指出,AI PC加速渗透的进程与CPU(中央处理器)的迭代紧密交织,目前市场占有率超八成的X86架构(英特尔、AMD)仍在“全力追赶”NPU算力,真正达成算力平台大幅突破40TOPS的时间节点预计会出现在2026年。

换言之,自2025年起,AI PC就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除了商用换机,消费市场的拉力同样强劲,张玉彬表示,游戏本所搭载的GPU在端侧AI算力上具备“天然优势”,对AI PC的发展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但一个新事物诞生,总会伴随争议,因此,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消费者究竟需要一台怎样的AI PC?

针对此问题,作为“行业首家与行业一起定义AI PC的”厂商,联想消费业务群京东业务总经理余尚奇阐述了联想定义的“AI PC五大特征”。

首先,它必须内嵌“个人大模型”并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其次,它需要强大的本地AI计算能力,联想称之为CPU、GPU、NPU搭建的“混合算力架构”,第三,它要能建立“个人知识库”,联想方面称这是“能够帮助个人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第四,它必须是一个“开放的AI生态应用”,能兼容行业内各种AI应用。

最后,也是关键一点,是“个人数据的隐私和保护”,数据和敏感信息都留存在本地。

联想此次在拯救者Y7000P 2025 AI元启版上搭载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即基于这五大特征所开发的落地产品。联想相关负责人将“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比喻为“硅基生命”。

与常见的AI大模型不同,“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核心改变在于“能够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而不是简单地执行一个动作”。

这个定义清晰,但落地执行仍有现实的挑战。

张玉彬指出了AI PC市场面临的两大“痛点”。

其一是成本,受AI驱动的HBM(高带宽内存)等技术发展,正影响着CPU、内存等关键部件的价格走势,这给AI PC的成本管理带来了挑战。

其二是生态,“就目前情况而言,AI助手在研发层面与系统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仍需开展深度整合工作”。

换言之,在AI PC爆发的前夜,厂商若无法精准捕捉用户的真实需求,就极有可能在高昂的硬件投入与尚不成熟的AI应用生态之间陷入试错困境,付出巨大成本。

如何确保新技术的演进始终锚定用户需求?京东的C2M模式就在AI时代加速进化。

所谓C2M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平台与厂商之间,不再机械性地由工厂研发产品“推”向市场,而是由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拉”动生产。

10月28日,京东联想笔记本采销负责人徐保乾表示,C2M已从早期的“功能定制”阶段,升级为如今的“智能共创”新范式——不再是简单地根据用户偏好调整参数,而是通过数据洞察、AI预测与生态协同,与用户、品牌共同定义产品形态与AI能力边界。

“对京东来说,我们每年都有千万级的用户选购、消费电脑。”AI大模型的应用,让京东得以“把现在市场上新的机会点、产品的功能机会点、用户的需求点,很快速地识别出来。”他强调说。

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挖掘相对以往“更细、更快速、效率更高”。

“联想拯救者Y7000P 2025 AI元启版”的诞生,就是这个“智能共创”模式的产物。

这个产品在正式上市之前,京东采销就看到在前端的大面积搜索行为。徐保乾透露了一个细节,“他们会搜索5070、联想5070、联想5070游戏本。”

这说明用户有很强烈的需求。

而在捕捉到这一信号后,京东会通过AI外呼调研等形式,提前触达用户,基于交互快速验证这一“市场潜在的需求”。

这种形式相比原来纯人工的形式去点对点地调研,时间会更快,同时覆盖面积也会更大。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工厂生产什么,消费者买什么,而在C2M的体系中,消费者的“需求”反过来定义了生产。

京东将自身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反馈给联想,随后,来自京东采销与联想的产品工程师经过多轮会谈,最终确定了“RTX 5070显卡+16GB内存+1TB SSD”这一核心配置。

“我们更多的是参与到产品的一些规格参数的定义、产品的规划、一些客户特殊的性能需求,把这些反馈给品牌,让品牌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当中,把用户的需求真正地加入进去。”徐保乾表示。

这套体系的核心价值,京东将其总结为对基于供应链的深度参与和把控带来的“确定性”。

“我们能给用户满足痛点的确定性产品,给品牌更确定的销售量级。”京东方面表示,通过“提前包销”确定了品牌的订单规模,这给联想带来了直接的好处——品牌在生产端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其排产节奏、管控成本,减少物料浪费。

这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行业在AI PC初期面临的“成本”挑战,当一个“潜在需求”通过京东的超级供应链,转化为一个“确定性”的生产订单时,智能制造才更能发挥其效率。

02 柔性响应


京东提供的“确定性”需求,必须由制造端的“柔性”来承接。

10月28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联宝科技生产基地探访时,联想方面的负责人展示了一组数据:这座在2023年1月获得“灯塔工厂”认证的基地,每天要处理8000个订单。

这8000个订单中,约有80%是“小于5台的定制化需求”。

“像京东就会提出各种需求。” 余尚奇表示,这些需求涉及不同的内存、硬盘、显卡配置。在传统的刚性生产线上,满足如此海量、琐碎的个性化订单,几乎不可能。

而联宝科技的SMT(表面贴装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早已完成了“柔性改造”,据联想方面介绍,这种产线采用“乐高模组式线体”快速组合、搭建,可实现毫秒级响应及微米级精准运动控制,能在很短时间内切换生产不同配置的机型。

这种“柔性”的价值,在响应京东前端市场需求时体现得最为明显。

“前几天京东反馈联想拯救者预计11.11期间的销量超预期,我们当晚就调整了生产的优先级。”联想工厂负责人透露。

一个前端的搜索关键词,之所以能快速转化为工厂的生产指令,是因为京东的“超级供应链”与联想的“智能制造”实现了一体化协同。

联想方面将此形容为“智能制造和数字零售的深度融合”。余尚奇在10月28日详细拆解了这套体系的运转逻辑:京东将其基于AI的精准消费趋势洞察,传递给联想及合肥工厂,为生产和排产提供精确建议;而联想则通过智能制造的能力,反向快速满足京东的市场和用户需求。

“这种模式由原来的推动式供应链升级成了以需求为拉动的智能体系。”余尚奇表示。

在传统的“推式”供应链中,品牌方、制造方、渠道方各自为战,信息在层层传递中失真、滞后,最终导致了高昂的库存和试错成本。

而这套“拉动式”的智能体系,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效率的显著提升。

“我们通过这种生态合作,我们打通了数据孤岛,用数字的技术重构了生产关系。” 余尚奇称。

这种效率的提升,最终会体现在两个方面:厂商的成本和消费者的价格。

余尚奇就表示,通过这套体系,“我们双方的这种库存的风险大幅地降低,同时我们运营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实现产销效率的最大化。”

京东方面亦强调,其“超级供应链”拼的就是效率,通过自营模式,京东得以“把成本优化的部分释放到产品价格端”,最终实现“好的产品、好的价格、好的服务”。

这种“又好又便宜”的体验,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联想透露,目前情况来看,联想AI PC的销售,京东领先于其他通路。

这得益于双方的C2M合作、京东的“AI加速焕新计划”,以及联想将京东作为AI PC“重要的首发阵地”的战略。

这种单一产品的深度产销协同并非个案,京东与联想的合作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双方就已通过C2M模式合作推出了联想“拯救者”系列,2016年,双方签署了“三年600亿”的销售目标,并已完成。

2024年4月7日,双方再次签署全新的三年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三年内联想在京东全渠道销售超1200亿元”的目标。

联想有关负责人还透露,这一新战略的“第一阶段,我们整个达成是超时间进度的,是非常好的开局”。

在AI PC加速普及的背景下,双方的合作重点也更为聚焦,京东认为,在AI PC普及过程中,京东是凭借“超级供应链”能力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

联想则明确了下一步的三个工作重点:

首先是共同和京东一起“共建AI生态”,将联想的“天禧AI生态”和京东的“零售业态”全面打通,落实更多的AI应用场景。

其次是“深化C2M的合作”,利用京东更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共同去定义下一代的AI PC和一些产品”。

第三是“联合深入地去做AI PC的联合推广”,联想将紧密加入京东的“AI换新加速计划”,为用户提供“质高价优”的产品。


当被问及“下一代AI PC”的优化方向时,联想方面表示,硬件的物理架构已搭建差不多,未来更多是在应用上。

目前的AI PC的痛点,一是交互模式的反应速度仍需提升;二是AI生态的初期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少”,未来需要打造一个开发者生态,让更多开发者加入。

这恰恰点出了AI PC从“能用”走向“好用”的关键一跃,硬件的堆砌只是起点,真正的护城河在于生态的繁荣。

而生态的构建,既需要联想这样的终端厂商定义能力边界,也需要京东这样的零售渠道放大用户反馈,更离不开千千万万开发者的参与和创造

当“硅基生命”不再只是厂商的宏大叙事,而是真正嵌入用户日常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智能伙伴时,AI PC的爆发才算是真正落地,在这条路上,中国超级供应链与智能制造的协同,或许正是撬动全球AI PC格局的第一块支点。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郑晨烨

深圳采访部记者 关注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有线索欢迎联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